“找呀找呀找工作,找到一個好工作,既是國企又高薪,面朝大海笑嘻嘻?!?/p>
隨著港口在智能化、綠色化、數字化的浪潮中煥發新生,“去碼頭搬磚”不再和體力勞動深度捆綁,一批“新職業”悄然登場。這些“新碼頭人”們或操作著無人設備,或穿梭在數據之間,或踐行著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近年來港口到底出現了哪些新職業?這些崗位又有哪些神奇之處?
一、遠控司機:坐在空調房里“搬箱子”
圖片來源:山東港口日照港集裝箱分公司
隨著無人岸橋、無人堆高機、無人集卡逐漸成為新一代碼頭的“標配”,司機們不再需要頂著烈日、登高作業,而是在港口的遠程操作中心,通過監控畫面和操控臺,精準地完成每一次裝卸任務。國企鐵飯碗+舒適的辦公環境+可觀的薪酬,讓遠控司機成為近年港口最熱門的職業之一。
如今,碼頭的遠控司機一部分由傳統的橋吊老司機轉崗而來,也有一部分通過社招而來,無論哪種,都需要有豐富的一線操作經驗,再經過培訓、理論考試、實操測試等一系列考驗后才能夠勝任。不僅需要良好的空間感知能力,還要能應對設備異常、保證作業安全??粗裨凇白ネ尥蕖?,其實背后每一步操作都關乎效率與安全。
二、碼頭系統優化師——給碼頭“打補丁”
智能手機在不斷升級更新系統的時候,需要系統優化師在一旁分析和調整系統配置,給手機系統“打補丁”。智慧碼頭在運營過程中也是一樣,系統需要不斷優化、不斷改進,才能不斷提升作業效率。因此,在天津港北疆港區、廣州港南沙港區等自動化碼頭,一批碼頭系統優化師應需上崗。
在中控室內,系統優化師面對著三塊屏幕,左邊屏幕是碼頭調度指令,右邊是現場監控的實時畫面,中間是智能水平運輸系統,顯示著所有車輛的運行軌跡。通過隨時觀察碼頭智慧系統的運行情況,對碼頭軟件系統進行優化。作為一個全新的工種,碼頭系統工程師既要有過硬的自動化控制技術,也要熟悉碼頭的生產流程,是碼頭HR眼中的“香餑餑”。
三、數據孿生工程師:虛擬港口的“建筑師”
圖片來源:山東省大數據局
三艘20萬噸級大船同時靠泊,碼頭如何“排兵布陣”?臺風要來碼頭如何做好準備?突發情況下碼頭集疏運如何做到有條不紊?這些原本需要在腦海中不斷演練的設想與推演如今在電腦中就能迅速完成,這些,多虧了數據孿生工程師。
碼頭的數據孿生工程師的工作是在電腦里“建”一個港口,將真實港口的設備、地理、流程等信息一比一復刻到虛擬空間中,利用3D建模、物聯網、實時仿真技術,實現對港口運行的模擬、預測和遠程操控。通俗點說,就是給港口“裝上大腦和眼睛”,讓它變得“能看會想”。
這種職業要求技術人員要懂建模、會編程,還得了解港口的運作邏輯。隨著智慧港口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未來碼頭對于這類人才的需求也將不斷增多。
四、港口生物學家——海洋環境的“守護神”
在塔科馬港掛蜂鳥喂食器的港口生物學家
如果要用兩個詞來形容港口未來的發展重點,一個是智慧,另一個無疑是綠色了。為了保護港口及周邊的生態環境,一種新的崗位孕育而生——Port Biologist(港口生物學家)。
看名字就知道,目前這一崗位主要在國外港口中存在,如美國洛杉磯和長灘港、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港、荷蘭鹿特丹港等都聘請了生物學家,從事港口環境檢測與評估、海洋生態保護等工作,確保港口開發和運營活動不會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不可接受的影響。我國的大部分沿海大型港口,如鹽田港、廈門港、廣州港等也與研究機構或第三方團隊合作,開展海洋生態保護工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港口對于ESG的愈發重視,港口生物學家也正從“小眾”走向“大眾”。
港口圈(ID:gangkouquan)認為,從“體力活”到“腦力活”,港口的職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有新職業的出現,就有傳統的崗位隨著自動化的普及逐漸消失,比如閘口、理貨等等,由于工作量大,工作精度高,都已有了無人化的替代方案??梢源_信的一點是,港口正在變得更聰明、更綠色,這種變化,為更多人加入港口提供了渠道。你還知道港口哪些新興的工種,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