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毒蘑菇
勿做“菇勇者”
暑假來臨,家長們紛紛計劃帶孩子到周邊山林、溪邊游玩避暑。但您知道嗎?草叢中、樹蔭下那些形態各異的野蘑菇,可能是致命的“隱形殺手”!雙流疾控中心溫馨提醒:夏秋季是野蘑菇中毒高發期,為守護您和家人的健康,這份健康指南一定要收好!
一、暑期出行,這些毒蘑菇風險需重點警惕
①環境不熟,誤采風險激增
到陌生景區游玩時,游客對當地野生蘑菇種類缺乏了解。像“致命鵝膏”等劇毒蘑菇,與可食用蘑菇外形極為相似,非專業人士肉眼無法準確分辨!
②獵奇心理,埋下安全隱患
“來都來了,嘗嘗鮮!” 不少游客抱著這樣的心態嘗試野蘑菇。尤其在親子出游時,孩子出于好奇采摘,家長稍不注意就會誤食。曾有小朋友覺得蘑菇造型可愛,采摘食用后出現嘔吐、昏迷癥狀,緊急送醫才脫離危險。
③攤販兜售,暗藏安全危機
景區周邊、農貿市場附近,常有攤販售賣“野生純天然” 蘑菇,這些蘑菇來源不明,可能混雜有毒品種。
二、毒蘑菇危害知多少?這些真相必須了解
據統計,我國已知毒蘑菇超500種,其中可致人死亡的多達40余種。毒蘑菇的毒素成分各異,中毒癥狀也不盡相同。常見中毒類型可分為胃腸炎型、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橫紋肌溶解型、光敏皮炎型7種。一旦中毒,輕者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及視力模糊、精神亢奮、錯亂、幻覺等精神癥狀;嚴重者可出現溶血、肝臟和腎臟損害,甚至死亡。
劃重點:請大家務必摒棄這些錯誤認知
顏色鮮艷才有毒?錯!許多劇毒蘑菇顏色素淡。
生蟲的蘑菇無毒?錯!毒蘑菇同樣會被蟲蛀。
銀針、大蒜能驗毒?錯!毒素不會與這些物質發生反應。
三、預防毒蘑菇中毒,嚴格遵守 “四不” 原則
1.不采摘:野外蘑菇種類復雜,非專業人士難以辨別,切勿因好奇或貪鮮采摘。
2.不購買:拒絕路邊攤、無資質場所售賣的野蘑菇,來源不明的食材安全無保障。
3.不食用:家庭聚餐、外出就餐時,不輕易嘗試來源不明的野蘑菇菜肴。
4.不輕信:網絡、民間流傳的鑒別方法缺乏科學依據,切不可盲目相信。
四、誤食毒蘑菇,立即采取這些急救措施
一旦發生誤食,務必爭分奪秒采取以下行動:
1.催吐排毒:在意識清醒時,大量飲用淡鹽水,并用手指刺激舌根催吐。若患者已昏迷、抽搐,切勿催吐,以免發生窒息。
2.保留樣本:將剩余蘑菇、嘔吐物等用干凈容器密封保存,并拍攝蘑菇照片,記錄采摘地點,為醫生診斷提供關鍵依據。
3.緊急就醫:立即前往附近具備救治能力的醫院,此外,在撥打120時務必說明“疑似毒蘑菇中毒”,并詳細告知食用情況和癥狀。
附:
審核:娜姐
主編:敏兒
編輯:蕾蕾
來源:雙流區衛生健康局 疾控科、成都市雙流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圖片來源 | 四川省疾控中心、豆包AI
1
2
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