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曾有齊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間。
若問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處!
玩印章的人都知道,邊款不僅是 “刻在石頭上的日記”,連刻在哪一面都有講究!尤其帶鈕的印章,刻反了可是要鬧笑話的。今天就以傳統獅鈕章為例,講講邊款位置的學問,新手必看~
一、先給印章「定方位」:以獅鈕為例的四面命名法
拿到一枚獸鈕章(如獅鈕),先給四個側面「命名」:
甲面:獅子前爪朝向的一面(正面);
丙面:獅子尾巴朝向的一面(背面);
乙面:獅子右側面(以獸首朝向為基準);
丁面:獅子左側面(新手記法:左手邊即丁面)。
關鍵口訣:頭朝丁,尾朝丙,前爪沖甲面,瞬間分清前后左右!
二、邊款刻法的「潛規則」:從一面到四面的布局邏輯
▍單面刻款:首選丁面(左側面)
位置:獅子左側面(丁面),即鈐印時大拇指自然觸碰的一面;
優勢:符合傳統 “左為上” 的禮儀,且方便蓋印時觀察邊款方向。
案例:僅刻姓名或日期時,丁面是最穩妥的選擇。
▍兩面刻款:從乙面(右側)到丁面(左側)
順序:先刻右側面(乙面),再轉至左側面(丁面);
邏輯:遵循 “從右至左” 的書寫習慣,如同古人卷軸展開方向。
適用場景:刻短跋或兩枚小印款。
▍三面刻款:從乙面起,經甲 / 丙面,終丁面
路徑:右側面(乙面)→ 正面(甲面)或背面(丙面)→ 左側面(丁面);
注意:若刻正面(甲面),內容需與印文主題呼應(如刻詩詞名句),避免喧賓奪主。
▍四面刻款:從丙面(背面)開始,順時針繞刻
順序:背面(丙面)→ 右側面(乙面)→ 正面(甲面)→ 左側面(丁面);
難點:需提前規劃內容分段,確保每面銜接自然,適合長篇敘事或連環圖案。
三、核心原則:「爪向印,頭向款」的古今演變
▍傳統規矩:邊款與印面的「尊卑關系」
印面方向:獸首(丁面)為上,前爪(甲面)為下,印文需正向朝向甲面(即蓋印時,甲面沖前);
邊款方向:邊款文字正向需朝向丁面(獸首方向),即刻款時,石章直立,丁面朝上,從下往上刻。
篆刻小站提醒:傳統刻法講究 “邊款不壓印面”,即邊款位置不能遮擋印文的 “氣口”(如獅鈕的胸前留白處)。
▍現代創新:規矩放寬,但「讀款邏輯」不能亂
可調整處:獸鈕朝向不再嚴格限制(如獸首可朝左或朝右);
邊款可刻在乙面(右側),但需確保蓋印時拇指能觸達(方便辨識方向)。
不可打破處:邊款文字方向必須與印面方向一致,避免蓋印后款識倒置;
多面刻款時,內容順序需符合閱讀邏輯(如時間線、敘事線)。
四、無鈕印章的「通用法則」:拇指定位法
即使是光素無鈕的印章,邊款位置也有規律:
定位技巧:將印章握于右手,拇指自然貼合的側面即為「丁面」(左側),邊款刻于此面;
蓋印驗證:蓋印時,若拇指能摸到邊款,且印文正向朝外,則位置正確。
原理:符合人體工學,確保蓋印時視線、手勢與印章方向協調。
五、新手避坑指南:刻款前先畫「方位草稿」
用鉛筆標記:在石章四面分別標出甲、乙、丙、丁,并用箭頭注明獸首方向;
模擬蓋印姿勢:手持印章,想象蓋印時的方向,確認邊款是否在拇指側;
單刀試刻:先在邊角處輕刻一刀,觀察文字方向是否正確,再正式下刀。
結語:邊款里的「石頭哲學」
看似小小的邊款位置,實則蘊含古人 “天圓地方” 的宇宙觀 —— 獸鈕為 “天”(朝上),邊款為 “地”(側立),印面為 “人”(居中),三者合一才是一枚完整的印章。下次刻款時,不妨多花一分鐘定方位,讓你的印章既有藝術價值,又暗合千年文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