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我們有了自己的民用航空事業。當時的民用航空局受空軍司令部領導。1958年,民用航空局從空軍劃歸至國務院下轄的交通部領導。
改革開放后的1980年,民航開始實行企業化管理。到1993年,民用航空局更名為中國民用航空總局。
千禧年前后,隨著中國成功“入世”,民航業再次重組,形成六大集團公司:三大航空公司(國航、東航、南航)以及三大航空服務保障集團(民航信息集團、航空油料集團、航空器材進出口集團)。
組建六大集團的一個重要背景是《服務貿易總協定》中關于開放航空運輸服務市場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除了國航、東航、南航三大國有航空公司,一批民營航空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如春秋、吉祥、奧凱等。
民營航空公司獲得牌照后,面臨的最大難題并非購買飛機,而是飛行駕駛員的極度短缺。
因為在這之前飛行員的崗位猶如“鐵飯碗”,在那個市場經濟剛開始興起的時候,很多飛行員還是守著老傳統。
早年間,民航屬于國家戰略部門,飛行員的培養由中飛院幾所航校培養,培養一個飛行員的周期三年起步,而且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
較高的培養成本及入行困難程度,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且那會坐飛機的人也不多,這屬于典型的小眾領域。
但隨著“入世”成功,民營航空的加入,讓飛行員的崗位有了大量的需求,出現了嚴重的人才短缺。
于是,民營航司盯上了幾大國有航司的飛行員,用高薪誘惑,從三大航司挖人。
一時間,民營航司的大財大氣粗讓三大航司的飛行員紛紛跳槽。
大量的優秀的飛行員的流失,讓三大航的領導們坐不住了,三大航司在無法改變國有企業員工薪酬待遇福利的狀況下,搞了一個:
飛行員有序流動協議。
這個協議約定:如果飛行員想要跳槽,必須向所屬航司賠償當年的“培訓費”。
這筆培訓費百萬起步,協議由當時的南航副總和中飛院校長牽頭,這兩位后面因貪腐接連鋃鐺入獄。
由于飛行員的檔案和飛行執照都在原航司備案,要么自掏腰包賠償“培訓費”,贖個自由身,要么就心不甘情不愿的在原航司繼續干。
當年有些民營航司為了獲得飛行員,不惜掏重金幫飛行員繳納幾百萬的“賠償費”。
隨著2008年奧運會的臨近,國內、國際的航空業務在那幾年有了爆發式增長,三大國航也開始缺飛行員了。
為了緩解飛行員的緊缺,三大航司開始搞“自費招生飛行員”。而這,也打開了一條“關系戶快車道”,徹底扭曲了整個飛行員培訓體系。
所謂“自費招生”,即飛行員的選拔不再依賴中飛院的統一流程,改由航空公司內部自行面試、培養和選拔。
選拔的標準由航司自行制定,而這種標準中恰恰就存在著巨大的漏洞,于是各種關系戶——航司領導子女,ZF官員子女、有頭有臉的子女紛紛加入這個看起來“高大上”的圈子。
這些人進來后,直接拉低了飛行員的招生標準,也直接帶來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二代們顯然不會跟正兒八經的飛行員拼學習,拼技能、拼時長,因為他們不需要,他們有關系。
他們進入航司后以火箭般的速度晉升,當機長,上大飛機,飛國際航線,而那些勤勤懇懇的普通飛行員要么飛偏遠航線,要么飛紅眼航班。
就這,還算好的,絕大多數的普通飛行員,又不擅長處理關系的普通飛行員只能去給二代飛行員做副手,俗稱“固定教員”。
——二代放心飛,出事“固定教員”兜底。
航司降低招飛標準,自然就會帶來各種不安全事件,航司在安全壓力之下,開始增加各種考核,而考核自然有通過率,沒有背景的普通飛行員在面對二三代們的競爭中顯然處于下風。
而前幾天的那個飛行員事件,公布的就是其在“資質能力排查”考核中,被認定“不合格”。
查閱了下,這份“資質能力排查”考核主要內容就是要求飛行員掌握規章,程序熟練度及飛行狀態評估。
報告上寫著他“通訊失效程序掌握不準確”,“駕駛艙門電子鎖密碼不熟”。
這種屬于入門級的基礎考核,很難相信一個飛了幾千個小時,能擔任A321機長的人不記得。
過去這幾年,因為高鐵的快速發展加之口罩事件,不少航司的業務都呈現了大幅的萎縮,導致大面積虧損。
在這種情況下,民營航司由于不具備強大的資金背景,生存艱難,也就不存在了從三大航挖角。
航司因為虧損,必須得降本增效,而其中降本就降到了員工工資上,如何降,降誰的,又拿出了一套考核制度。
把所有一線飛行員納入考核,重新篩選一遍,不合格的就降級降薪。
這種篩選的目的就是為了降級而篩選的,并不是技術合格篩查,明明都在天上飛的,結果就被判不合格。
就好比明明已經是清華大三了,現發配回高中,重新學習,重新參加高考,就像前面說的那個機長,考核的都是基礎玩意。
在這種考核機制下,不少飛了多年的老飛行員紛紛降級降職,收入也斷崖式下降。
按理說,收入降低了,跳槽可以吧?
但整體航空業務的萎縮,三大航逃不脫,民營自然也不能幸免,過去幾年中,友和道航空、東星航空、鯤鵬航空、翡翠航空紛紛破產。
業務的萎縮帶來的自然是飛行員收入的下降,但飛行員又不敢跳槽,因為巨額的賠償費會讓飛行員一夜回到解放前。
航司內部關系戶、考核標準繁雜低能、飛行員限制流動,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普通飛行員的生存空間被極限擠壓,于是,悲劇接連發生。
看到一組數據,目前我國飛行員和飛機配比全球第一,有9萬張飛行駕照,2萬名機長,4萬名副機長,1.5萬名畢業沒有找到工作飛行學員,每年還有大量的空軍退役飛行員。
但是只有4100多架民航客機。
時代的發展,將飛行員這個高大上的職業拉下了神壇,這不僅是單一的行業興衰,也是當前就業市場的一個縮影。
都說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至少不會負債百萬,飛行員上崗前,可真就已經負債百萬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