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4日訊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正日益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廣泛凝聚文明共識的橋梁紐帶。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將于7月9日至10日在山東曲阜舉辦,目前各項籌備工作基本就緒。今天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本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總體情況。
山東大學副校長曹現強介紹,山東大學作為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學術支持單位,以高度的使命感與深厚的學術實力,與各方協同配合,高質量地完成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學術工作。
本屆論壇學術活動策劃“1+7”模式,即主論壇和7個平行論壇組成。共舉辦38場學術活動,其中主論壇16場,平行論壇22場。從多個維度實現了組織方式的突破,彰顯新時代文明對話的活力。
更加突出開放包容的文明對話。本屆論壇充分考慮與會學者的地區及研究領域的分布,共邀請220余名國外學者,180余名國內學者參加。其中超過230名學者在38場學術活動中進行演講和對話。充分體現了論壇“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交流互鑒特質,致力于使多元觀點在開放交流中形成“思想和聲”。
更加注重精深透徹的思想碰撞。本屆論壇更加突出學術性、思想性,如主旨演講環節,邀請知名的中外專家,圍繞會議主題分享最為前沿的學術觀點,為與會者呈現一場兼具思想深度與理論高度的學術盛宴。在論壇高端對話環節,還推出了兩場閉門對話——“文明沖突的實質”與“西方現代化與中國現代化”,從而推動學者更為深入展開思想的碰撞與交流。
更加強調多元活躍的互動交流。本屆論壇學術活動大量增加了高端訪談、高端對話、分組對話等互動形式,以更好地實現與會者的互動交流。高端訪談增設觀眾與嘉賓問答環節,實現了從“嘉賓主導”到“全員思辨”的模式革新,讓每一份學術熱忱都能在對話中得到回應。高端對話采用“1位主持人+ 6位嘉賓”的組合形式,嘉賓發言后由主持人進行點評與提問,嘉賓即時回應并與觀眾互動交流,充分突出參與度。8場分組對話也增加現場提問、互相切磋探討等創新環節,讓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見解在互動中更好地交織融合。
更加強化立體豐富的學科交叉。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定位是綜合性人文論壇,但也不斷強化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融合。本屆論壇中,用社會科學方法研究人文領域問題,AI對人類文明活動的影響等議題,成為本屆論壇耀眼的學術焦點。另外,平行論壇中圍繞醫藥文化、水文化、金融文化等的探討,也體現了多學科交叉鮮明特色。參會者不僅能品嘗人文精神的思想珍饈,也能深切感受現代科技對全球文明的強勁推動。
相信本屆論壇學術組織的創新,將助力論壇成為一場豐富多樣、精彩紛呈的思想交融盛會。
閃電新聞記者 劉冰冰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