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李從偉 通訊員 李超 潘笛歡
嘉祥縣積極探索共富公司發展模式,發揮跨村聯建黨組織牽頭抓總作用,以強帶弱、協同向前,通過組織聯建、產業聯營、治理聯動、服務聯享,激活產業共富鏈,讓群眾從中得實惠,實現村莊抱團發展、連片振興。
搭平臺,閑置校舍成“共富工坊”
盛夏時節,嘉祥縣萬張街道萬福村共富工坊里,近百名女工神情專注,靈巧的雙手在機針和布料間翻飛,伴著“噠噠噠”的機聲,一副副滑雪手套呈現眼前。
“這拇指彎處的裁剪最講究,得留出活動量,就像給小麥留出分蘗的空間。”56歲的王小嬌在田間地頭忙活了大半輩子,如今又在家門口的共富工坊就了業,“手套加工的每道工序都會干,一個月能掙3000多塊錢,最重要的是在家門口上班不耽誤照顧家里,這活干得舒坦!”
“村里有了產業,鼓了村民腰包,還帶動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15萬元。”心里舒坦的還有村黨支部書記張殿斌。他告訴記者,這里原來是村里的小學,由于當地生源整合,2017年就閑置了下來。礙于村集體經濟賬面單薄,再加上缺乏招商資源,盤活用好這處校舍成了他心心念念的一塊心病。
轉機出現在2023年7月。為破解轄區村莊發展“根基弱、路子窄、力量單”的難題,探索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新路徑,嘉祥縣萬張街道指導轄區地理位置相近、資源互通的馬海村、向陽村、萬福村等17個行政村跨村聯建,共同出資成立共富公司——嘉祥縣萬興城鄉發展有限公司。各村跨越村級限制,利用資金直接入股、資產評估造價入股的方式,統一委托給共富公司管理運營,在市場化運作中緊密聯合、共同受益。
“我們對17個行政村的‘三資’進行摸底排查,全面梳理閑置土地40余畝、校舍3處,廠房1處,村民廢棄宅基地147處。”共富公司負責人楚孔杰介紹,通過把各村點狀閑散資源串聯成線、包裝成塊,打造成優質資源包,以出租、入股、共同經營等方式吸引“鄉村振興合伙人”。
萬福村的這處閑置校舍進入了共富公司的平臺資源庫。“嘉祥縣是中國滑雪手套名城,形成了從原料到成品的完整產業鏈,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用工需求旺盛,這跟我們的這塊資源有很強的適配度。”楚孔杰介紹,公司發揮平臺招商引資優勢,積極對接手套加工企業,最終招引濟寧德霖手套制品有限公司在村里設立分廠。
“為了項目盡快落地投產,我們第一時間投入資金,綠化美化廠區環境,對教室進行車間化改造,同時配套建設了食堂,讓企業拎包入住。”楚孔杰說,為“鄉村振興合伙人”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讓他們扎根鄉村、永續發展。
截至目前,共富公司已將7處閑置的校舍、村隊、宅基地盤活,依據各村產業特色,建立了手套加工、燈籠加工、食用菌培育等各具特色的共富工坊,帶動就業300余人,實現村集體增收126萬元。
聚合力,村里的土地“更值錢”
共富工坊里涌動著致富的動能,田間地頭也孕育著增收的希望。
麥收時節,向陽村的麥田里一派豐收景象,村黨支部書記張慶偉格外上心,隔三差五就要來地頭轉轉。
“我們村流轉1200畝土地,聯合種業公司開展育種業務。”張慶偉心里有本賬,“以往土地用于傳統的小麥和玉米種植,一畝地年收益不到1000元,如今靠育種,能達到1400多元,畝均效益增加400多元,咱的地更值錢了。”
土地增值靠的是共富公司整合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2023年,看好農業育種的廣闊前景,張慶偉對接上了山東魯擔種業發展育種業務,可在用地規模上“卡了殼”。“當時我們村只能拿出1200畝地,遠遠達不到種業公司不低于3000畝的用地要求。”張慶偉說,這時,共富公司發揮平臺資源整合優勢,將聯建村的流轉土地進行整合,集中打包招商,最終與山東魯擔種業達成合作協議,建設育種基地,通過改良技術、規模種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一村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共富公司既能發揮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整合內部的資源優勢,又能發揮社會資本對接市場能力強的優勢,是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升級版,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分散的資金聚起來、增收的渠道多起來,進一步釋放鄉村振興的活力和動力。”嘉祥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