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做餐飲的商家,要是都這么干,那豈不未免太喪良心了?
食物回收、二次利用,就為了區區些許蠅頭小利,竟全然不顧食客的健康,要不是被人發現了,還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遭此一劫呢!
事件
面館把剩飯二次利用!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可奈何如今的黑心商家屢屢坑人,甚至都把招數打到食物上面了。
而在7月3日這天,就發生了一件令人感到惡心的事,上海一女子在一家面館吃面時,發現店家給她上的面竟是上家吃剩下的,因為她點的豌雜面里有西紅柿雞蛋就挺離譜的。
剩面回收循環賣
據這位女子所言得知,當時她來到這家店吃飯,點了一碗豌雜面就耐心等待了,而她身邊有位顧客點的西紅柿雞蛋面剛好被端過來。
或許是那位顧客的口味有些挑剔,當然也不排除其他原因,吃了一口就說太辣,就要求更換了,而當事女子看到服務員把面端會后廚,就沒多想,只是盼著自己的面盡快上桌。
涉事店家
本以為會需要不少時間,畢竟下面條也得好幾分鐘呢,可女子點的面很快就上桌了,稍稍有些疑慮的她,也沒說啥,因為太餓了。
豌雜面一上,女子就開始大口朵頤了,但吃著吃著就感覺不對勁了,她明明點的是豌雜面,可碗里怎么會西紅柿雞蛋呢?
這時候,她一下子就想到了身旁那位顧客點的西紅柿雞蛋面,再加上出面速度那么快,這很難不讓人懷疑,店家把那面重新換了個澆頭就上給了當事女子,這不妥妥的食物二次利用嘛
想到這里,她只覺得胃里一陣翻涌,差點被給吐出來,簡直是太惡心了,怒火一下子就被點燃了,她無法接受自己花錢竟吃到別人的剩飯,于是就找老板理論了起來。
本來就是事實,但店家見狀卻不以為然,雖然把錢退給了當事女子,但態度卻非常惡劣,還說什么隨便投訴。
本來已經走出店門的女子,越想越氣越想越氣,怎么花錢吃個面還會受到這樣的委屈,哪來的天理啊。
態度惡劣
再說了,這家店的行為就是對食客的不負責,萬一吃出什么好歹怎么辦,畢竟她嘴上因為口腔潰瘍的原因還爛著呢,于是就又轉頭回去讓老板處理此事了。
可誰成想,這家面店老板本來就態度不好,見到女子又來“糾纏”,一下子惱了,態度極其惡劣, 甚至反過來說女子“既然接受了退款就應該態度好點”,并且還破口大罵當事女子“無賴混蛋”。
店家態度
好嘛,直接一個呵呵了,這都什么歪理啊,人家當事女子就事論事,店家這種把別人吃剩的面上給另一個客人的行為,就是不對的。
可就是如此,店家就沒有過絲毫的道歉行為,現在還反過來“咬”人家一口,看來不僅是這家店的面惡心,就連人也蠻惡心的。
如圖
店家黑料被扒!
此事過后,當事女子將這段經歷發到網上后,很快就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大家都紛紛在評論區留言,表達自己的憤怒與不滿。
隨著事件熱度不斷攀升,網友們開始深挖這家面館的過往,不挖不知道,一挖嚇一跳,在大眾點評等平臺上,不少顧客曾給出差評,吐槽這家店的各種問題。
有顧客稱,第一次吃就遇到了面被換的行為,點的肥腸面直接把人家的雪菜面送過來了,估計是店家沒把里面的雪菜澆頭挑干凈,不巧讓顧客發現了端倪。
有前科啊
除此之外,這位評價的顧客還表示說,他親眼看到其他食客沒吃完的小酥肉,店家給端回后廚,過了過油就賣給下一位了。
我的媽耶,食物回收、二次利用,你們還真會節省啊,也怪不得人家外賣騎手都不愿意來接你們家的單子呢,原來早就被人發現了情況啊。
種種跡象表明,這家面館在食品安全和服務態度方面的問題由來已久,早已是餐飲行業中的“慣犯”,只是這一次,他們的惡行被徹底曝光在大眾視野之下,再也無法掩蓋。
外賣騎手都不愿意接他家單子
面對這家面館如此惡劣的行為,眾多消費者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憤怒與擔憂,畢竟,食品安全一直以來都是大眾關注的焦點,因為它關乎著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如今這個物質豐富、餐飲行業蓬勃發展的時代,人們對于食品的要求早已不僅僅局限于美味,更注重食品的安全與衛生。
網友評
但這家面館為了節省區區幾塊錢的面條成本,不惜踐踏食品安全底線,將顧客吃剩的面條重新端給下一桌顧客,這種行為嚴重挑戰了大眾的心理底線,讓人感到無比惡心和憤怒。
好在,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家涉事面館已經暫停營業了,而當事女子也將自己的證據保存,向當地食品安全部門進行了投訴,相信很快就有后續了。
暫停營業
一碗被回收利用的剩面,撕開的不僅是無良商家的遮羞布,更是對整個餐飲行業誠信底線的無情踐踏。
上海這家面館被曝光的行徑,將他人吃剩的食物稍加“改裝”便端給下一桌顧客,已非簡單的衛生疏忽,而是徹頭徹尾的欺詐與對消費者健康權益的漠視。
其為節省些許蠅頭小利而置食品安全于不顧的做法,突破的是商業倫理的底線,挑戰的是法律的紅線。
報道
更令人心寒的是涉事商家面對質疑時的囂張態度,從拒不認錯的蠻橫,到對受害顧客的辱罵,再到黑歷史證據的浮現,無不印證其食品安全意識的缺失和對消費者尊嚴的輕視。
事件的發酵與網友的憤怒,是公眾食品安全焦慮的集中爆發,“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的準則,在當下社會比任何時候都更應成為不可動搖的標準。
消費者讓店鋪暫停營業,受害者保存證據積極維權,評論區淪陷成為民意的宣泄場,這些都傳遞出明確信號,對于觸碰食品安全底線的行為,社會皆是零容忍。
報道
這碗令人作嘔的“回收面”,暴露的不僅是后廚的骯臟,更是經營者道德的淪喪,食品安全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唯有監管的利劍高懸、行業的自律強化、消費者的權利覺醒,方能筑牢“舌尖上的安全”屏障,讓“食以安為先”不再是一句空談,而是觸手可及的現實。
結語
我們期待一個讓每一位食客都能安心落筷的明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