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再不進行談判,所謂的“恒河分界線”就真的有可能從網絡段子變成真正的現實了。
當年英國殖民者畫的“麥克馬洪線”,把中國藏南9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劃給了印度。印度一直把這條非法線當寶貝,可中國從來沒認過。
這些年印度仗著這條線搞小動作,又是駐軍又是修路,想造成既成事實。但中國學者高志凱提出的“恒河分界線”,直接戳中了印度的軟肋。
恒河源頭在西藏,中國要是按“以河為界”來談,印度的“麥克馬洪線”就成了笑話。
印度現在急著談判,最直接的原因是吃了軍事上的苦頭。2020年加勒萬河谷沖突,印度吃了大虧,才發現自己的裝備和戰術根本沒法和中國比。
后來印巴沖突,巴基斯坦用中國的殲-10C戰機壓制印度,更讓印度明白,在邊境硬碰硬占不到便宜。
中國在西藏的基建太厲害了,公路、鐵路、機場一應俱全,部隊48小時就能開到邊境。
反觀印度,邊境公路網到2025年才修了60%,后勤跟不上,心里能不慌嗎?再拖下去,中國的實際控制只會越來越穩固,印度想談判的籌碼就更少了。
經濟上的壓力也讓印度坐不住。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每年高達650億美元,占總逆差的40%。莫迪政府之前搞“去中國化”,禁用中國APP,結果印度用戶和從業者損失慘重,美國和日本企業卻撿了便宜。
更要命的是,中國控制著稀土出口,印度車企庫存只剩12天,300萬人面臨失業。印度自己提煉技術不行,只能重新求著中國。再加上美國對印度加征關稅,經濟增速跌到6.3%,通脹漲到6.2%,印度急需和中國緩和關系,穩住經濟基本盤。
國際上,印度也越來越孤立。上合組織防長會議上,印度因為公報沒譴責“跨境恐怖主義”就拒簽,結果伊朗宣布石油預付款只收黃金或人民幣,俄羅斯暫停盧比結算談判,中國則和塔吉克斯坦簽了鋰礦協議。
印度本來想靠“印太戰略”抱美國大腿,可美國在貿易談判中根本不松口,還要求印度開放市場。G7峰會上,莫迪被冷落,成了“外交棄子”。這時候印度才明白,跟著美國對抗中國,自己只會兩頭不討好。
還有個關鍵因素,就是中國在水資源上的戰略優勢。恒河對印度來說是命脈,5億人靠它吃飯。中國在雅魯藏布江上規劃的水電項目,一旦大規模開發,下游水量和印度農業都會受影響。
雖然中國一直強調會合理利用,但印度心里的擔憂是實實在在的。高志凱提出的“恒河分界線”,其實就是把水資源控制權和邊界問題綁在一起,讓印度不得不認真考慮。
印度國內政治也在推著談判。莫迪政府之前靠炒作邊境沖突轉移國內矛盾,可時間長了,老百姓發現經濟沒變好,反而更糟了。反對黨抓住機會批評政府,莫迪需要通過談判展示外交成果,穩住民心。
再加上印度東北部經濟落后,失業率超15%,民族分離主義活躍,長期的邊境緊張只會讓問題更復雜。印度急需穩定邊境,把資源投入到國內發展上。
綜合來看,印度現在的急迫是多重壓力下的必然結果。軍事上打不過,經濟上離不開中國,國際上又被孤立,再加上中國在邊境的實際控制越來越強,印度再不談判,真有可能眼睜睜看著“恒河分界線”從段子變成現實。
不過,談判能不能成功,還得看印度有沒有誠意。如果還想著占便宜,一邊要中國市場,一邊防著中國影響,那所謂的“永久劃界”不過是又一次戰略投機罷了。
中國一直主張和平解決,但也不會在核心利益上讓步。印度要是真想走出困境,就得放下殖民思維,正視現實,拿出真正的合作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