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印之間有兩件廣受矚目的大事,著實發人深省:在邊界議題上,印度防長緣何會冷不丁地主動拋出“劃界”的主張?莫迪結束離國出訪行程后,對金磚國家的立場仿佛出現了微妙轉變,那么,他究竟還能否繼續獲得金磚其他成員國的支持呢?
讓我們一同將目光聚焦于最近中印關系里發生的這兩件要事。
第一件事情,印防長提出永久劃界,企圖永久侵占藏南地區。
近日,印度國防部長拉杰納特·辛格率高級代表團訪華。訪華期間,辛格表示:“印中兩國是搬不走的鄰居,交往淵源深厚、歷史悠久。印方無意與中方陷入沖突對抗的局面,愿同中方妥善處理分歧,進一步增進交流互信,推動雙邊關系持續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這番話聽起來還算中肯,可說著說著,他話鋒一轉,提及了中印邊界問題,稱雙方需重新構建路線圖,以此解決這一復雜難題,緩和邊境緊張態勢,重啟現有溝通機制,最終實現邊界永久劃定。
那么,此刻印度防長為何會發表這樣的言論呢?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中印若實現永久劃界,印度或在中印邊界談判中以中印關系為籌碼,挑撥中巴關系。今年五月印巴沖突中,中國殲-10C戰機表現出色,此后中巴軍事合作加深,巴或引進更多先進戰機,這預示巴在印巴局勢中優勢將更顯著。印度可能想借談判迫使中國減少對巴支持,印度防長提“劃界”或為此埋伏筆。
中印邊境問題長期未決對印度不利。其實,印方拋出這事兒并非什么新鮮橋段,可他們嘴上喊著劃界,暗地里卻在邊境緊鑼密鼓地推進隧道工程,這顯然是在為可能降臨的最壞局面做軍事籌備。與中國相比,印度軍事處于下風,解放軍在邊界基礎設施建設上全面超越印軍,印度抗衡成本高昂,時間越久負擔越重,解決邊界問題是其節約成本、減輕負擔的必由之路。
再者,印度當前發展重心在經濟,但邊境劣勢使邊界問題成為經濟發展的重大隱患,若中印邊界問題妥善解決,印度可集中精力發展經濟。
最后,印方試圖借特定契機,將英國殖民時期炮制的“麥克馬洪線”合法化,進而永久侵占藏南地區——他們將藏南地區稱為“阿魯納恰爾邦”,然而該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不僅如此,印方還妄圖以阿克賽欽作為交換籌碼。但阿克賽欽始終處于中國的實際控制之下,領土主權豈容談判交換?這顯然是毫無道理的。印方的這些如意算盤,無疑會讓接下來的邊界談判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
1959年,周總理致信印度總理尼赫魯,指出“麥克馬洪線”是英國侵略西藏的產物,中國歷屆政府均未承認,當年西姆拉條約中國代表未正式署名,藏南地區始終是中國領土。印度妄圖借“永久劃界”使非法侵占合法化,實屬妄想,應真誠解決分歧,勿耍小把戲。
印度防長雖看問題長遠,但“劃界”不易,關鍵要拿出誠意,否則多輪軍長級談判也無意義。印度“劃界”須按中方要求,否則其言論不過是打著和解幌子對中國進行“道德審判”。
第二件事情,即印度外長公開表明態度,自夸中國有個最大的鄰國。
近期,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在受訪時提出兩個觀點:其一,印美兩國之間的關系并不代表印度對中國的態度;其二,“中國是我們最大的鄰國”。那么,應當如何解讀蘇杰生的這兩番言論呢?
蘇杰生首個觀點意在間接提升印度國際地位,印度自認與中國國際地位同等,若將對華政策與印美關系掛鉤,會覺自身被置于中美之后,故蘇杰生強調印對華立場不影響印美關系。但事實是否如此?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是美國針對中國的小團體,印度是成員;作為金磚國家重要成員,印度為獲美更多利益,多次反對金磚去美元化提案;不久前上合組織防長會議上,印度還拒絕簽署聯合聲明。
不久前美國副總統萬斯結束對印4天訪問后,不到24小時莫迪政府就對部分進口鋼鐵產品加征12%臨時關稅,明顯針對中國。這表明印美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受雙方對華立場左右,印度對華強硬時,印美關系更緊密。印度是中國最大鄰國,但其從挑起邊界爭端、設投資陷阱坑害中企到反華,將“言行不一”演繹得淋漓盡致。
近兩日,印度總理莫迪再次出訪,其對金磚機制的表態變為“重要合作平臺”,但能否獲其他成員國認同存疑。當前多數金磚成員國對印度態度已非積極接納,甚至有觀點認為其參與度與身份不匹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