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7月4日,國投泰康信托與惠裕全球家族智庫聯合發布《文明的引擎:中國式家風傳承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作為國內系統構建“家風傳承信托”理論與服務體系的引領性報告,該報告創新性地將家風傳承與金融工具相結合,提出“中國式家風制度化傳承“的可行范式。
基于對8個代表性家族及11位跨領域專家的深度調研,《報告》構建了“家風傳承信托“的理論框架,系統解析了家風傳承的理念認知、實踐障礙、實施路徑與工具創新,凝練出四大關鍵發現。《報告》特別強調了家風傳承在財富保護、家企治理及社會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為家風傳承從理念到實踐提供了標準化解決方案。
家風建設與傳承的創新探索
在家庭的經營中,除了記錄有形資產與負債的資產負債表,還存在無形的“精神資產負債表”——家風。它雖不可量化,卻深刻影響著家庭的存續與發展。
國投泰康信托相關負責人表示,現代家庭財富管理已進入精細化階段,財富與精神傳承成為重要課題。信托工具不僅可用于財富管理,還可助力家風建設,推動社會風氣向好發展。
為此,國投泰康信托與惠裕全球家族智庫合作,調研多個家族樣本及行業專家,形成《報告》,分析家風作為“隱形資產負債表”的運行機制。
在代際溝通斷裂、價值觀差異顯著的當下,無論是文化世家還是普通中產家庭,都面臨著同一個難題:如何凝聚家庭共識、助力家風建設與傳承。《報告》用一系列具體案例、實操框架與路徑對此給予了建設性回應。
惠裕全球家族智庫創始人范曉曼表示,《報告》首次將“家風”這一文化概念引入信托體系,并提出融合道德與治理的創新實踐——家風傳承信托。同時,《報告》提出“雙軌模板”,分別為中等收入家庭、高凈值家族設計了差異化的“家族憲章”實操框架,讓家風建設與傳承不再局限于超高凈值家族,而是拓展至廣泛的中等收入家庭,彰顯了信托服務的“人民性”與“普適性”。
“信托的力量,不應只助力家庭財產的管理與應用,更應承載家庭精神傳承。”國投泰康信托相關負責人在演講中強調。《報告》通過“形成——治理——實踐與優化”三階段路徑規劃,構建了一套可操作、可評估、可持續的家風建設與傳承方法論。該方法論既注重精神層面的認同與共建,也強調法律與信托工具的有效支撐,形成兼顧標準化與個性化的落地方案。
信托不只是財富管理,更是價值守護
《報告》結合中西案例,既剖析了貝聿銘、徐悲鴻等中國家族的文化治理樣本,也對比研究了洛克菲勒等西方家族關于家風延續與慈善實踐的傳承機制。通過多維比較,勾勒出兼具全球視野與中國特色的家風治理圖譜。
研究方法上,《報告》采用“實地深耕與專業整合相結合”的模式。具體而言,一方面,對8個具有不同背景的代表性中國家族進行了深度訪談,重點關注了傳統文化延續、代際治理以及法律工具應用等議題。另一方面,對來自律師事務所、保險公司、家族辦公室等多個領域的11位專家進行了調研,收集了他們在家族精神傳承與實踐方面的專業見解。通過案例分析和專業視角,為信托服務提供了新的服務視角和產品設計思路。
家風傳承是一項需量身定制、與時俱進的系統性實踐,其成效高度依賴于專業機構的高質量引導。國投泰康信托作為金融行業的重要力量,持續探索信托服務的深層價值,2024年3月創設的“家庭金融服務131體系”(涵蓋家庭財富配置、家庭養/護/傳服務生態及公益慈善),率先將“家風延傳”納入其不斷拓展和延伸的服務場景。通過融合家風傳承信托、家族憲章、慈善信托等信托工具,國投泰康信托將傳承的內涵從資產配置升維至文化治理層面,為家風建設與傳承構建了堅實的系統化平臺。
在行業同質化競爭加劇且市場需求日趨多元化的背景下,國投泰康信托的創新實踐,體現了對金融回歸服務人民、社會與文明本源的深入探索。此次發布的《報告》不僅是行業觀察的呈現,也標志著信托行業正邁向一個以精神內涵為基礎、以專業能力為支撐的服務新階段。
《報告》將家風納入可規劃范疇,為信托行業探索社會價值提供了路徑。通過構建理論框架和實操方案,它為家庭精神傳承提供了系統化、專業化的解決方案。這標志著信托行業開始關注更廣泛的社會與文化屬性,可能為其開辟新的發展空間,并在服務家庭與社會傳承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