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真正目的,或曰由永恒不變的理性指令所規定而非變幻不定的欲望所表明的目的,乃是令其能力得到最充分而又最協調的發展,使之成為一個完整而一貫的整體。要想獲得這種發展,自由是首要而不可或缺的條件;不過除此之外,還需要一個與自由密切相關的條件,那就是豐富多樣的環境。即使最自由、最獨立的人,如果被置于整齊劃一的環境之中,他的發展也會受到阻礙??梢钥隙ǎ环矫妫@種多樣性總是自由的結果,另一方面,總是有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不是限制人,而是賦予他周圍的事物一個獨特的印記(譯按:此即中國話里“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之意);因此,這兩個條件,即自由與環境的多樣性,在某種意義上,是同一個東西。不過,為了更加清晰起見,還是把二者區別開來為好。
一個人一次只能發揮一種主要能力來做事;或者更確切地說,人全身而動的本質決定了他一次只能做一個活動。因此,人似乎注定是片面的,因為一旦擴展至多個目標,只能耗散他的精力。但是,人能夠避免這種片面性,他可以把這些單一的且往往是分次得到鍛煉的能力統一起來,在他生命的每一個時期,讓即將熄滅的火花和將要在未來點燃的火花自發協作,不是去追求行動的各種目標,而是努力增加和豐富他用來行動的各種能力,將它們協調地結合起來。在這里,關鍵的是,把過去和未來結合在當前,把自己和他人結合于社會。因為,哪怕經過了人生的所有階段,每一個人也只能成就某一種完美,而各種各樣的完美可以說形成了整個人類的性格。因此,通過這種基于人的內在本性的結合,一個人必然會把他人所有化為己有。
一切民族,哪怕是最野蠻的民族的經驗,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例子,即通過兩性的結合形成一個統一的個人性格。盡管在這個例子中,兩性的差異及結合的渴望表現得更為顯著和強烈,但在哪怕不存在這種差異的同性人中間,所能有的差異以及結合的渴望并不更少,只不過更難于發現罷了,而且恰恰由于這個原因而可能更加有力。這些想法,要是能予進一步深究和更準確的展開,就可以讓我們對風行于古代的那些結合關系有更加清晰的洞見,尤其在古希臘人中間,我們發現那些關系甚至被立法者自己所利用:我指的是那些往往被拙劣地冠以一般愛的名義,或總是被錯誤地稱作純粹友誼的關系。作為教育人的手段,所有這類關系的有效性,完全取決于結合者在多大程度上成功地調和了個人的獨立與聯合的親密;因為,若沒有這種親密,一個人就不能充分地領會其他人的天性;而獨立也絕非不重要,以便每個人在領會的同時能夠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吸收轉化。一方面,個性力量對雙方來說都是必要的;另一方面,雙方之間的差異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會妨礙一方理解另一方,太小了又不能激起對另一方所擁有的品質的贊賞,也就沒有了想把它吸收到自己身上的愿望。
于是,這種個性活力與豐富差異便通過獨創性而結合在一起;因此,人類的全部偉大最終也都有賴于此——每個人必須不斷努力向其趨近,尤其那些希望影響同胞的人必不可忽視的目標是:能力與自我發展的個性化。正如這種個性化產生于行動的自由和行動主體的極端豐富多樣,反過來,它又直接創造著它們。甚至按照永恒不變的法則保持著規律步伐的無生命自然,對于已經發展出個性的人來說,也會顯得更加個性化了。他自己也仿佛進入了自然之中,一個人越是在自己的靈魂中意識到了美和豐沛,他就越是能夠在外部世界中感受到同樣的東西。如果人不僅被動地接受外部感覺和印象,而且自身也是主動的主體,那么因果之間必然會變得多么相近?
如果我們進一步檢驗這些想法,將它們更為切近地應用于個體的人身上,那么會發現,人的一切都可以歸結為形式和質料兩個要素。有著最輕巧外觀的最純粹的形式,我們稱之為思想(理念);而形態上最粗陋的質料,我們稱之為感官感覺。從質料的結合中產生形式。結合的質料越豐富多樣,作為結果的形式就越崇高。神的孩子只不過是不朽父母的果實。形式反過來又變成更精致的形式的質料,就像花朵成熟為果實,果實的種子里又長出了花朵蕾蕾的新莖。隨著質料的愈加精致和豐富多樣,力量也在增大,因為內部的凝聚力在隨之增加。質料仿佛混入形式,形式又仿佛融入質料。或者不用比喻來說,人的感情愈是富于思想,思想愈是富于感情,他的崇高就愈令人高山仰止;正是形式和質料的這種不斷結合,或者將多樣性不斷融入個性的這種統一,塑造了共存在人身上的兩種本性的完美合一,而且,人的偉大正在于此。
但是,結合的強度取決于結合者的力量。人生的高潮乃是花開之時。單調而又乏于魅力的果實,似乎預示著花朵的美麗,因為花朵正是通過它綻放開來的。一切都爭著奔向開花。最初從種子萌發出來的東西,毫不起眼。粗壯的莖干,迅速分開的寬闊的葉子,似乎還需要更充分的發育;莖干眼見逐漸長高,嬌嫩的葉子仿佛渴望結合,越發緊密地閉攏,直到中間的花萼似乎滿足了這個愿望。但是,命運在這里并不特別眷顧植物。花會凋謝和死亡,果實的胚芽會生出一樣粗糙而等待再度完善的莖。但是,在人類中,花朵凋謝,只是為了給更美麗的東西讓出位置;最美麗的東西只會躲在那不可思議的永恒的無限背后向我們的眼睛隱藏它的魅力。
人從外界接受的東西只是種子(譯按:這里似是指人的肉體存在)。哪怕最美的種子,都必須首先為它注入旺盛的活力,才能賜福于他。只有當人強大有力并從根本上擁有自我的時候,對他才說得上是仁慈的。人類共同生存的最高理想,在我看來,就在于每個人都能夠根據最內在的本性發展自己,并且是為了自己而發展自己。人類身體存在和道德存在兩方面的要求引導人們走向團結,正如戰場上的沖殺要比競技場上的搏斗更加光榮,頑強不屈的公民的戰斗比雇傭兵的被迫賣命更加榮耀,自主的人的奮斗也必將成功地激發最高的力量。
我們之所以如此莫可名狀地著迷于向往古希臘和羅馬時代,以及在任何時代人們之所以普遍著迷于向往更遙遠的時代,難道不正是因為這一點嗎?那更頑強地與命運相抗爭、更頑強地與同胞相爭競的,難道不正是這類人嗎?那些不斷彼此碰撞,并創造出令人贊嘆的新生活形態的,難道不正是更強大更原始的力量和特性嗎?每過一個時代,多樣性都必然比它跨過的時代大為遜色——這種退步現在變得多么快??!
拿自然的多樣性來說,廣袤的森林被砍伐殆盡,沼澤變得干涸,等等;人類生活的多樣性也不比從前,因為人們的相互交往在不斷增加,人群在不斷聚集。這正是下述情況的一個主要原因:新鮮的、不尋常的、令人驚嘆的思想少之又少,錯愕和詫異幾乎成了恥辱,而發明新的迄今尚不為人知的便利手段,以及所有突然的、來不及準備的緊急決定,都成了遠遠沒有必要的事情。一來,外部環境的壓力較小,人類獲得了更多的手段來對付它們;二來,這種對抗再無可能使用自然賦予人們的可以直接使用的簡單力量;最后,更高更廣泛的知識讓隨機應變再無必要,學習的增加又鈍化了當機立斷所需的能力。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雖然人們身體上的多樣性下降了,但繼之而起的是一種無限豐富和更令人滿足的智識和道德上的多樣性,我們更精致的思力可以辨別出更細微的差別和高下優劣,我們身上得到培育的敏銳的性格,即使不像古人那樣得到了強有力的發展,也可以將它們轉化為實際的生活行動;這些差別和高下優劣可能未獲得古代圣賢的注意,或至少只有圣賢自己才有可能看到。
對于整個人類來說,也發生了跟在個體的人身上同樣的事情:粗糙的特征逐漸消退,只有精細的特征保留下來。鑒于這種代際遞嬗之間的能量犧牲,如果整個人類是一個人,或者一個時代的活力可以隨著它的書籍和發明一起傳遞給下一個時代,那么我們倒可以把這視為一件幸運的安排。但是事情遠非如此。無疑,我們的精細具有特定的力量,也許正因其精細而具有超過粗糙的力量;但問題是,從前較為粗野階段所取得的發展不必總是成為在先的過渡。仍然可以肯定的是,正如它是最早的胚芽,我們本性中的感性元素也是精神的東西最生動的表達。
雖然這里不是討論這一點的地方,但是通過前面所述也可以得出肯定的結論:至少我們必須拿出最熱切的關心,去保護那些我們能夠擁有的能力和特性,并珍惜能以任何方式促進它們的一切東西。
因此,通過前面的論述,我已經證明了:真正的理性希望人所處身的不會是其他任何狀態,而只能是,在其中,每個人不僅享有最不受約束的自由,根據自己固有的特性來發展自己,而且,他的身體(physische Natur)也不接受人手加之的任何其他形態,只能由每個人自己出于自由意志,根據他的需要和喜好為它打上烙印,并且僅僅受到他自身力量和權利的限制。
在我看來,理性再不可從這一原則上做出任何讓步,除非是為了維持這一原則本身所必需。因此,它必須是任何政治安排的基礎,尤其是,它必須是這里所討論問題的答案的基礎。
選自【德】威廉·馮·洪堡著、孟凡禮譯《論國家作用的界限》,山西人民出版社2025年版,感謝出版方授權刊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