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當沉迷在《死亡擱淺 2》里面開卡車送快遞。
游戲里面的運貨卡車不僅擁有極高的通過性,翻山下海無所不能以外,其補能方式也很意思,充電樁長的有點像是《紅色警戒》里面的磁暴線圈,只要把車輛停在特定范圍之內,電力就可以隔空傳送過來。在搭建好的公路上,車輛甚至可以依靠路面供電,再也不用擔心續航不足。
▲死亡擱淺里面的充電方式
不用冒著大雨或者烈陽去拖那個死沉死沉的充電槍,也不用心心翼翼以免手指被蹭掉一層皮,簡直就是補能方式的最終極形態。
▲小紅書上對充電槍太重的吐槽
現實中,廠商們也探索過各種為汽車補能的方式。
沃爾沃、奧迪以及國家電網等企業就都曾測試過安裝在停車位上的無線充電裝置,其原理和手機無線充電基本一致,都是通過地面發射線圈和車輛接收線圈之間的電磁感應來傳遞電能。
根據公開報道,奧迪早在 2015 年左右就曾研發過一款可升降式的線圈裝置來為適配不同底盤高度的車輛,通過讓供電線圈更靠近接收線圈的方式來提升電力的傳輸效率。
但是這種方案比較受限,只能運用在室內的固定車位上,能量傳輸的效率也僅有 20%-30% ,后來寶馬、豐田等車企都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技術升級和改進,在傳遞效率和傳輸距離上都有所提升,但跟有線充電形式相比速度還是非常緩慢,也存在電磁輻射等安全問題,所以大都停留在了探索階段。
沃爾沃則探索過在車輛行駛中依靠公路下方鋪設的電纜來為汽車供應電力。2013 年他們在瑞典的 H?llered 測試中心建立了一條 1/4 英里長的軌道,用了一輛卡車來進行測試,車輛搭載了一塊集電器來與公路上的電纜連接,車輛不必完全行駛在電纜的中央,但是時速需要大于 60 公里。
這種看著像無軌電車的形式在現階段看來對公路以及電網的改造要求很高,補能效率也不甚理想,但很可能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果補能范圍和效率都能有所突破,這種可充電式的道路相比固定在某處的充電設施,它不需要占用地面空間,維護成本也不高,更重要的是汽車不需要停下來充電,汽車可以在補能的同時行駛,能夠有效的解決電車的續航焦慮。
上面的兩種技術都還在概念和預研階段,在當下更有實用價值的方案可能是充電機器人的形式。
國內已經有不少新建的停車場實裝了這種補能系統,簡單來說就是從「車找樁」變成了「樁找車」,依靠在停車場上方建設的可移動軌道,移動充電機器人可以移動到需要充電的車輛上空,然后釋放充電槍。
這種方案最大的優點是解決了新能源車位占地面積過大,甚至「擠占」燃油車車位的問題,并且能夠有效避免充電樁的空置,目前市面上的方案大都是一臺機器人可以覆蓋 6-12 個車位,在設備、場地方面的投資也比傳統的充電站方式大大減少。
但這種方案還是需要車主自己動手拔插充電槍,多少顯得不夠「優雅」,寶馬最近發布的自動充電機器人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寶馬介紹說,當車輛停泊在自動充電車位之后,機器人可以通過 AI 視覺識別來自動精準定位充電口然后進行插槍充電,充電結束之后也可以自動拔槍復位,從機器人啟動到完成插槍動作,用時約幾十秒。
同時配合寶馬的主機以及手機 APP,也可以實現預約充電、自動落鎖、插拔槍和用戶結算等諸多過程,避免了車主遇到充電槍重、臟等不夠「優雅」的體驗。
寶馬同時預告了,未來將與自動充電功能和代客泊車功能相結合,車輛能夠在符合法規的前提下,讓車輛自行實現智能泊車和充電的全流程。
根據寶馬的規劃,到 2026 年,寶馬和合作伙伴將在全國建設 1000 個充電站約 7000 個充電樁,并在核心商圈以及大型商場建設 100 個目的地充電站。
無獨有偶,鴻蒙智行在之前的 ADS 4.0 發布會上也將「代客充電」功能作為了重點進行宣傳。
華為當時介紹說這個功能主要是為了解決車主「尋找空閑充電樁、排隊等待、手動插拔充電槍、耗時守候」等繁瑣的流程,這也是華為輔助駕駛「車位到車位」全場景自動駕駛的關鍵一環。
待法規允許后,華為代客泊車可以實現車輛自主駛入充電車位,機械臂自動插槍充電,滿電后自動駛離并返回用戶召喚點等功能。依托 ADS 4.0 升級版泊車代駕,車輛可以自主識別多層停車場結構,精準導航至指定充電樁,突破傳統單層停車場的限制。
這種車輛自主代客充電的功能還會有很多商業場景上的延伸,比如讓車輛定時在谷電期間出發充電,或者充滿自動開走避免無效占用,能夠讓車主減少在補能這件事上的時間投入。
華為在發布會上宣布從 2025 年 6 月開始會逐步在全國 10 萬個停車場支持代客充電,深圳機場等樞紐會先進行試點。
從有新能源汽車開始,人類對于「無感補能」的追求從未停止,寶馬和華為所推廣的自動充電機器人也都在努力讓充電想呼吸一樣自然,讓車主的時間能夠回歸生活本身。
更何況現在已經實現的「兆瓦閃充」「跨層泊車」等技術,在 10 年前看來也幾乎與幻想無異,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真的能像游戲里一樣,在現實世界的公路上,體驗那份無需駐留、自由馳騁的暢快補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