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集團通過“番禺行動”推動智能輔助駕駛技術的普及,加速智能化轉型,構建全場景出行生態。“番禺行動”的背后,是廣汽為智能化鋪路的組織調整。
文|王雅迪
ID | BMR2004
2024年年底,廣汽集團(以下簡稱“廣汽”)啟動三年“番禺行動”,不僅整合了自主品牌研產供銷各大領域,重組大研發體系,還在高等級的自動駕駛領域進行布局,與滴滴自動駕駛共同推出首款具備全球化適應能力的前裝量產L4高度自動駕駛車型,新車型計劃在2025年年底下線交付。
廣汽內部用“二次創業”來形容這場代號為“番禺行動”的變革,歷時半年,截至2025年年中,該行動的主要進展包括戰略管控向經營管控轉變、自主品牌一體化運營以及產品開發流程再造,三大改革內容已調整到位。除了已上市的廣汽昊鉑HL、廣汽傳祺向往S7以及廣汽埃安UT,接下來的三年內,廣汽自主品牌計劃推出16款全新及中改車型,保持每季度1—2款新車的投放力度。
面對汽車智能化的下半場,廣汽智能輔助駕駛技術加快普及,尖端智能技術會首先在高端車型上實現應用,隨后逐步向平價市場普及。消費者享受到科技普惠紅利的背后,是車企在高端智能賽道的探索以及規模化生產帶來的成本優勢。
01
技術平權下的智能輔助駕駛
智駕平權實際上是技術的平權。
自2024年啟動“番禺行動”以來,廣汽旗下三大自主品牌被賦予了不同使命,廣汽昊鉑定位為智能輔助駕駛引領者,全系產品標配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其中新產品將全系標配城區NDA(導航駕駛輔助系統);廣汽傳祺和廣汽埃安則定位為智能輔助駕駛普及者,全系產品搭載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和自動泊車。
據悉,目前廣汽累計研發投入超550億元,擁有近6000人的國際化研發團隊,打造了“基于生成式AI端到端架構”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GSD,量產了搭載高算力主芯片的星靈電子電氣架構,同時城市NDA均已在廣汽昊鉑、廣汽傳祺、廣汽埃安上實現搭載。
廣汽智能輔助駕駛方案在其三大品牌中的應用很清晰。廣汽昊鉑品牌全面搭載最先進、最完整的輔助駕駛全場景能力,樹立高端科技形象;廣汽埃安和廣汽傳祺品牌作為主流普及者快速承接成熟技術,在核心走量車型上提供高性價比的智能輔助駕駛功能,推動技術規模化;優先落地最成熟、最實用的功能,兼顧傳統用戶市場,逐步探索城市應用,是穩健的推廣者。
以昊鉑HL為例,其搭載了廣汽最新GSD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采用端到端大模型,針對中國特殊路況進行了專項訓練。此外,昊鉑HL處理復雜場景的能力也得到提升,比如在潮汐車道通行時,當駕駛者都難以識別車道時,昊鉑HL依然能夠識別。
2月下旬,廣汽埃安官宣旗下埃安RT新增650智享版,售價僅12.88萬元。該車配備激光雷達智能輔助駕駛系統,也是國內首次將該方案應用于12萬元級別車型。廣汽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汽埃安之所以能夠將激光雷達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搭載到約12萬元價位的車型上且還能有利潤,關鍵在于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已在整個埃安品牌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效應。有足夠的體量分擔成本,智能輔助駕駛普及才能更好地驅動智能汽車行業的發展。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資深專家向《商學院》雜志表示,廣汽的優勢在于它具有一定的量產規模,不但與包括本田、豐田、三菱、日野等多家國際汽車品牌合作,車型還涵蓋了多個領域,如乘用車和商用車等。它的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幫助其緩解了一定的成本壓力。
上述不愿具名的業內資深專家認為,昊鉑要解決的是銷量和品牌的問題,相比擁有更先進的技術,銷量在當下顯得更為重要。目前消費者更傾向于埃安和傳祺,最終要看整個集團能否把各個品牌主理好,比如埃安車型有高配和不配備激光雷達兩種智駕方案,最終還需要消費者買單高階方案,只有體量上來了,才能實現真正平權。
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時帥則認為,智駕平權實際上是技術的平權,而不是消費者獲得的體驗平權。在把握上層軟件和生態方面,需要給目標消費者提供其他車企無法提供的智駕和智艙綜合場景體驗。從這個角度看,車企還需要持續打造差異化體驗。
02
打破數據孤島
打造全場景生態,車企面臨的首要難點是跨品牌的數據孤島。
廣汽通過整合研發資源,在推動智能輔助駕駛技術普及的同時,還推出了7款全新車型,覆蓋EV、PHEV和REV等主流新能源動力形式,精準對接市場。依托廣汽昊鉑、廣汽傳祺、廣汽埃安三大自主品牌協同效應,通過車型“組合拳”策略實現飽和式產品投放。
時帥指出,三大自主品牌由集團直接管理,有利于數據收集和共享。面對跨品牌共享中可能遇到的方案不兼容的問題,廣汽通過集中管控,不僅實現了共享與互補,還更好地控制了單車的數據成本以及相關的硬軟件成本。
沒有數據,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就像“瞎子”,無法感知環境、無法做出正確決策,可以說數據是智能汽車實現其“智能”屬性的生命線,更是車企構建長期競爭力的核心戰略資產。廣汽打通自主品牌內部和旗下品牌如祺出行以及合作伙伴小馬智行等企業的Robotaxi運行數據庫,對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普及和發展意義重大,且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降本空間。
在時帥看來,車企打造全場景生態面臨諸多難點,首先是跨品牌的數據孤島,即使是同屬一個集團,由于目標消費者不同,各品牌都會建立自己不同的數據存儲標準,這意味著數據需要雙重脫敏才能共享,但雙重脫敏的過程會帶來數據價值的衰減;其次是全場景帶來的數據量激增,從而帶來算力成本的激增,如何通過低成本的學習機制實現跨品牌的模型訓練是一個挑戰;此外還涉及到更大范圍數據的標準化問題,全場景生態需要與更多伙伴合作,這涉及到接口協議的統一。
業內資深專家認為,智駕團隊往往存在不穩定的特點,如果沒有一套成體系的工具鏈,即使企業平臺上有大量的車企數據,但不同車型上傳感器位置的差異也會導致歷史數據的復用問題。最好的狀態是各供應商和車企共同推出一個基本共同標準的數據平臺,囊括不同的車型以及傳感器布局、算法架構,所有人都可以在上面“添磚加瓦”,避免重復建設。
03
為智能化鋪路的組織調整
對廣汽而言,“番禺行動”的重要意義在于集團層面對于三個自主品牌的強管控,反映出經營管控的決心和總部管控模式的改變。
在廣汽的新總部番禺,匯聚了由廣汽傳祺和廣汽埃安工廠、廣汽研發基地、零部件產業基地組成的廣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其中有3萬人左右的自主品牌相關員工。
對于將公司總部從市區CBD搬遷到番禺的原因,廣汽對外表示,搬遷的核心在于提升研產供銷一體化能力、加強資源協同、精簡組織架構、優化人員配置、壓縮編制和部門,合并職能,以實現生產效率最大化、綜合成本最低化,從而提升產品綜合競爭力,改善邊際收益,提高盈利能力。
時帥向《商學院》雜志表示,廣汽“番禺行動”的關鍵點在于形成了以產品為導向的研產供銷服務全閉環,總部的組織機制改革能更好地提升產品競爭力。對廣汽而言,“番禺行動”的重要意義在于集團層面對于三大自主品牌的強管控,反映出經營管控的決心和總部管控模式的改變。
2025年4月,廣汽逐步將原廣汽研究院調整為造型設計院、整車開發研究院、平臺技術研究院三大研究院,“三院”與產品本部及配套職能部門形成了全新的“大研發體系”,以便在組織架構層面匹配IPD(集成產品開發)流程變革。進入5月份,廣汽“大研發體系”已形成“市場+技術”雙輪驅動的產品開發模式,為精準打造爆款產品打下基礎。
據悉,通過平臺化、模塊化開發及數字化賦能,廣汽產品研發周期將從26個月縮短至18—21個月,研發成本降低10%以上,進一步助力其在智電時代搶占先機,這種改革是為了適應時代變化與需求。
正如時帥所言,中國汽車消費者群體已發生顯著變化,代際變化明顯,從原來的70后、80后群體逐漸向90后、00后甚至更年輕的消費者轉變;女性消費者崛起;對于豪華車的定義發生改變,更關注個性化的場景使用以及科技感。消費需求的變化促使汽車品牌營銷邏輯改變,需要在細分市場打造爆款單品。
這背后是對于車企自動駕駛技術、智能座艙技術、跨域聯動的考驗,需要車企對于電子電氣架構與整個底層軟件集成有較高的能力。這進一步凸顯了廣汽“市場+技術”雙輪驅動的組織變革在當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04
面向L4級別的商業生態閉環
當下汽車產業智能化的競爭已不再局限于單一企業的技術積累,而是生態級別的對抗。
據悉,廣汽將在三年“番禺行動”的指引下,深化“智行2027”行動計劃,基于廣汽GSD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全力推動智能輔助駕駛普及。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廣汽正努力確保三大自主品牌智能輔助駕駛技術的上車節奏,努力推動今年第四季度L3有條件自動駕駛車型量產上市,同時確保與滴滴自動駕駛合作的首款L4高度自動駕駛前裝量產車型年內下線交付。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汽車產業智能化的競爭已不再局限于單一企業的技術積累,而是生態級別的對抗。為了集成業界最先進的智能化技術與解決方案,廣汽正積極與以華為為代表的智能化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構建“智駕朋友圈”。
3月18日,由廣汽投資設立的新公司華望汽車技術(廣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望汽車”)正式成立。按照規劃,華望汽車將創建獨立高端汽車新品牌,品牌全新車型將搭載華為智能輔助駕駛軟件、智能座艙、智能車控等解決方案,并對標華為IPD、IPMS(集成產品營銷和銷售)體系經驗構建全新的流程,貫穿產品定義、營銷以及生態服務等環節。
在產品領域,華為等公司的汽車智能化系統正通過廣汽自研的集成技術快速上車,確保廣汽產品智能化水平處于領先水平;在管理體系領域,通過導入IPD集成產品開發流程,以及華為云工業數字模型驅動引擎(iDME)等,廣汽研發智能化持續升級,例如通過建立虛擬驗證環境,達成邊設計邊驗證,樣車數量減少30%。
華為通過全棧自研的智能輔助駕駛能力幾乎“綁定”了主流車企,從芯片到算法,從傳感器到中間件,華為把整套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做成了“交鑰匙工程”,眾多品牌直接用上華為的全套功能,一定程度上縮短了研發周期。當車企通過華為獲得60分智能輔助駕駛能力時,華為自身可能已站在100分的技術高地上。廣汽選擇與華為合作,實則在智能化競賽中選擇“用空間換時間”。
除了與華為的智能化技術合作外,廣汽早在2021年便開始通過與滴滴自動駕駛的合作來推動智能出行生態布局。繼2021年廣汽埃安和滴滴自動駕駛簽署戰略合作后,雙方不斷推進合作的廣度和深度。2024年4月7日,廣汽埃安與滴滴自動駕駛宣布合資公司——廣州安滴科技有限公司工商執照獲批。這是為了打造Robotaxi量產車,在國內成立的首家合資公司。
廣汽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與滴滴自動駕駛合資公司的執照獲批,不僅率先在行業中探索出L4高度自動駕駛商業化路線,構建了“技術+智造+運營”L4商業生態閉環,同時,還能通過L4規模化量產進一步降低相關技術成本。
2025年4月,廣汽埃安與滴滴自動駕駛合作開發的首款L4自動駕駛車型亮相。該車型將滴滴自動駕駛全新一代硬件平臺、多維度安全冗余體系與廣汽埃安可支持L4自動駕駛全球化的安全冗余平臺相結合,具備全球化適配能力。
時帥提醒道,只要把上層用戶、場景差異化和品牌價值把握住,車企就不會淪為代工廠。因為買來的套件只是一個技術方案,即便能夠提供非常全面的端到端體驗,但每家車企如何增加差異化的獨有體驗,甚至是商業模式的變革存在很大不同。汽車品牌之所以還能“百花齊放”,正是因為品牌價值和消費者目標群體不同,對場景的定義也完全不同。
截至目前,廣汽全場景、立體化出行網絡初步成型。除了Robotaxi外,在商用車板塊,廣汽孵化的祺跡汽車的全球首款L4 Robobus已經量產,預計今年內在廣州推廣部署至少100輛。此外,廣汽還會將智能化能力復用到飛行汽車和人形機器人領域。接下來的“番禺行動”如何通過智能輔助駕駛技術普及化拉開序幕,《商學院》將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