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媒7月4日報道,行走在白俄羅斯的一座機場里,尼古拉竭力保持低調。幾周前,他還在烏克蘭前線為俄羅斯作戰,目睹了難以想象的恐怖景象。他拉起兜帽,低垂視線,專注于重要任務——登機與另一端的妻子安娜匯合。這段旅程充滿風險,尼古拉清楚自己隨時可能被捕。但比起在烏克蘭前線收殮尸體的日子,任何風險都值得承受。
他說自己因質疑俄羅斯的軍事行動而被懲罰性派遣至前線。某次戰斗中,他試圖營救戰友卻遭炮火襲擊,導致肩部重傷。“炮彈突然落下,我往回跑時踩中地雷被炸飛,以為生命就此終結。”正是那一刻,他決心逃亡。
逃兵行為可能面臨長期監禁,但對許多像尼古拉這樣渴望逃離殘酷戰場的士兵而言,這似乎是唯一選擇。五名受訪者詳細描述了被征召過程、戰斗經歷、積水戰壕中的睡眠環境,以及目睹同袍接連死亡的場景。其中化名德米特里的士兵拍攝了十余段前線視頻,上方畫面展示了他冬季森林巡邏的片段——他用鏡頭記錄戰壕生活:簡陋床鋪、配發武器和部隊遭遇的轟炸。
2022年2月24日,俄烏沖突爆發,引爆二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沖突。七個月后,克里姆林宮下令部分動員30萬預備役。隨著戰事持續,幾乎所有適齡男性都被強制征召。德米特里這類士兵為償還債務自愿入伍,他原從事服裝制造業,積欠數萬盧布債務,軍方承諾的高額報酬誘使他與莫斯科某兵團簽約。“當時未暗示會參與作戰,一年薪資本可償清債務。”
而伊戈爾等人在2022年9月首輪動員中被強征,這位大學畢業生回憶,公司秘書突然被傳召領取征兵令,隨即向全體男性員工分發。“兵役局就這樣隨意發令,伴隨法律文件無從拒絕,否則將面臨刑事起訴。”
三名士兵均被派往烏克蘭前線作戰數月,最終在反戰組織“林中漫步”幫助下成功逃亡。該組織由慈善工作者格里戈里·斯維爾德林于2022年動員令頒布后創立,迄今已協助近2000名俄軍士兵逃脫。核心團隊最初以格魯吉亞第比利斯為基地,后因俄格當局關系密切遷至巴塞羅那,現有八名全職成員及150余名歐洲志愿者通過加密通訊軟件指導逃亡。
每例逃亡方案都量身定制,需考慮逃兵位置、證件狀況及目標地。德米特里利用24小時休假實施逃亡:14小時內取回護照、兌換外幣并離境。原計劃乘火車因橋梁坍塌被迫改乘飛機,他坦言“這近乎叛國”。伊戈爾則趁休假現金購票輾轉離境,過境時“擔心隨時被捕”,直到安全出境才敢深呼吸。組織通過社交平臺機器人自動應答咨詢,每周處理數十起求助。核心成員伊萬·楚維利亞耶夫負責身份核驗,他強調不協助“罪犯”,會詳細詢問應征經歷及前線見聞。
逃亡過程危機四伏。達莉婭回憶有士兵咨詢如何自傷以獲得就醫機會(醫院才有通訊信號),組織為此編寫內部指南指導降低風險。但并非所有嘗試都能成功:一名23歲士兵因在商店購物時佩戴軍用手套被巡邏隊識破,最后留言“因手套被捕”后失聯。被捕逃兵最高面臨15年監禁,而留守前線的代價更為慘重。英國國防部5月情報顯示,約20-25萬名俄軍士兵可能已陣亡,但確切數字仍被莫斯科掩蓋。
對許多逃兵而言,離俄僅是漫長黑暗旅程的開始。伊戈爾為現居國公民身份苦苦掙扎,留在俄羅斯的母親屢遭當局盤問;尼古拉與安娜逃離不到四個月就再次轉移歐洲之外;德米特里原計劃重建平民生活,卻因前線創傷記憶需服用鎮靜劑,最終意外接受中非礦業公司工作重返險境。“林中漫步”指出這種選擇極為罕見,多數逃兵在流亡陰影中低調生活。
這場持續三年多的戰爭使和平顯得遙不可及。受訪士兵無一人獲得庇護身份,他們的逃亡雖遠離了前線炮火,卻開啟了終點模糊的新征程——在陰影中求生。格里戈里表示組織將堅持運作至戰爭結束,其團隊已累計支援超4.8萬人,除逃亡協助外還提供心理輔導及經濟援助。對這些軍人而言,戰爭終將停止,但幸存者、歸國者或逃亡者將如何面對戰后人生,才是他們最深的隱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