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5年7月2日,俄羅斯海軍副總司令米哈伊爾·古德科夫少將,被烏克蘭軍隊發射的海馬斯遠程火箭炮擊中喪生。這是自俄烏戰爭開始以來,俄軍陣亡的最高等級的軍官。
古德科夫1983年1月11日出生,現年42歲。曾長期擔任俄海軍太平洋艦隊第155獨立海軍陸戰旅指揮官。2025年3月開始擔任俄海軍副總司令
因在南頓涅茨克戰役中表現優異,古德科夫2023年獲得俄聯邦英雄稱號。今年3月底,被破格提升為俄羅斯海軍副司令,主管海軍陸戰隊和海岸導彈炮兵部隊。
據俄烏的媒體報道,古德科夫7月2日帶領10多名作戰人員,親自趕赴科列涅沃市區前線指揮所組織會議,布置發動夏季攻勢。該指揮所距離俄烏現有接觸線不到30公里。
與古德科夫少將同時在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指揮中心的,其他10名俄羅斯海軍高級軍官在襲擊中同時喪生。此外還有數十人受傷,155旅級指揮部被“一鍋端”。
據俄連塔網報道,俄指揮部可能有間諜,烏克蘭的無線電偵察人員獲悉了指揮所的位置,隨即至少發射了4枚導彈襲擊該指揮所。
看到這個信息,不由得讓人想起以色列6月13日凌晨,襲擊伊朗的情景。
以色列在第一輪襲擊中,就將20多名伊朗軍方的高級將領和10多名核專家一鍋端。據說,也是因為內部有間諜,將這些高級將領和核專家正在會議室開會的消息,通知了以色列。
俄羅斯軍方長期以來有個習慣,就是將指揮所設置在距離雙方接觸線20-30公里的地方,這個距離遠遠小于烏克蘭,以及北約的設置距離。
距離前線近,雖然便于指揮官視察戰況或指揮戰斗,但這也給敵人提供了很好的偵察視野和打擊距離。
在機械化兵器作戰的年代,高級指揮人員親自上前線指揮,可以鼓舞士氣、及時掌握一線作戰動態,對取得戰爭的勝利有決定性的作用。
但現在已經是信息化、電子化作戰時代,高級指揮人員仍然親赴前線指揮這個習慣就變得十分危險!俄羅斯軍方必須得改變觀念。過去作戰的的好習慣,用到現在可能就是致命的缺陷。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軍的軍事行動長期以來被北約監控,但俄羅斯軍隊一直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反制,對電子戰的反應能力、防御能力,以及對電磁頻譜資源管理能力,幾乎可以說漏洞百出,對指揮所的保護能力非常弱,或者說很差,極易被敵方偵察并精準定位,進而實施“精確斬首”。
在3年多的俄烏戰爭中,烏軍用遠程導彈和火箭彈,已經成功斬首了至少5名俄羅斯中將,13名俄羅斯少將。
俄軍將領頻頻被斬乎,既有內部間諜的因素,也與通信系統的落后有關。
普京必須得反省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