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翻到這一頁,真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如果你想知道真實(shí)的中國七、八十年代,可以讀讀這本徐曉老師代表作《半生為人》。
高爾泰讀罷此書感慨萬端:
“沒有凄厲的絕叫,沒有劇烈的抗議,沒有深長的悲嘆。萬千心事,凝成了這么一本,如此憂傷又如此美麗的意義之書。如同天問,如同長歌當(dāng)哭。”
“在那個強(qiáng)迫信仰的時代,不信仰就是犯罪,何況懷疑!她因此禍從口出,可謂性格就是命運(yùn)。”
劉瑜說,此書是徐曉表達(dá)她對青春漫長的告別,那不僅僅是一個人,甚至是一代人的青春:
“宴席已經(jīng)散盡,殘羹冷炙旁,作為最后一個離席的人,徐曉獨(dú)自守護(hù)著那個時代最后的、熄滅著的光。”
徐曉老師真不愧為散文大家,她知道怎樣寫得真實(shí),寫得動人,甚至寫得日常。
時間是1970年代末葉,殘酷荒謬壓抑匱乏還在繼續(xù);
地點(diǎn)是北京;
人物是作者徐曉、以及難友兄長,包括被病痛折磨的史鐵生、自認(rèn)是在寫“失敗者之書”的北島、永遠(yuǎn)不會也不愿拿他藝術(shù)換金錢的高爾泰等等;
故事是蒙冤入獄、和詩飲酒、戀愛、爭吵、患病、死亡、別離……
如果一個人想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就不應(yīng)該忘記先輩所經(jīng)受的苦難。這本書,是對失憶的抗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