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橋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馬橋文化時期是怎樣的一種社會結構?
馬橋文化
如何影響了本地區歷史發展的方向,
它與現代社會的形成有什么聯系?……
追尋馬橋文化的探索步伐依然應該延續。
“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的第二十七季,我們邀請了上海市閔行區江川路小學的少年來誦讀《追尋馬橋文化》。今天,你將聽到的是《從馬橋遺址到馬橋文化命名》(下)。
馬橋遺址第一、二次考古發掘為馬橋文化的命名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在發掘報告中,黃宣佩先生把馬橋遺址堆積分為五層。第三層為東周時期地層,出土有米篩紋、米字紋、麻布紋、回字紋和曲折紋等為特征的印紋硬陶以及掛有青綠色或青灰色釉的早期瓷器。第五層為良渚文化地層,出土有素面為主的泥質灰黑陶和夾砂紅陶片,器形以蓋形器、圈足盤、貫耳壺和橫剖面丁字形的鼎足等為特征。此外,還發現有建筑遺跡、蛤殼坑和墓葬等遺跡。第四層,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動物骨骼和灰燼等,并有少量的小件銅器。陶器大部分拍印各種編織紋,也出現一批仿青銅器的器形和紋飾。此外,發現有灰坑和燒塘等遺跡。
在發掘報告結語中,黃宣佩先生已經提出了“馬橋四層”遺存的獨特性。他指出馬橋遺址第四層的相對年代應處于第五層的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第三層的春秋戰國之間,推測大致在商代的中晚期至西周早期。而出土的扁平三角形石鏃、陶觚、觶、尊、簋,以及許多仿青銅器的紋飾等,與河南偃師二里頭、鄭州二里岡的商代早中期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對于這種遺存,他認為與以鬲為主要炊器的湖熟文化相比差異較大,而與太湖流域的浙江杭州水田畈、吳興錢山漾等遺址的上層印紋陶文化比較接近,是印紋陶文化的一種類型。
1960年代馬橋遺址發掘出土的魚鳥紋陶片
1960年代馬橋遺址發掘出土的陶簋
由于當時在南方各省市都發現了大量的以印紋陶為代表的文化遺存,考古界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印紋陶的特征究竟是什么?能不能把它定名為考古學上的一種文化?它的產生和發展的情況怎樣?江南各地區之 間印紋陶的關系怎樣?為了研究這些重要問題,1978年夏天,在江西廬山召開的“南方印紋陶學術討論會”上,蔣贊初先生提出長江下游地區的印紋陶遺存可以分為早、中、晚三期,其中早期可以分別成為“湖熟文化”前期和“馬橋文化”兩種。所謂的“馬橋文化”就是指以馬橋遺址第四層為代表的一種以印紋陶為主的青銅時代文化。論文還總結了馬橋文化主要的特征,并將之與寧鎮地區的湖熟文化、江西的吳城文化進行了初步的比較研究,指出它們之間的關系。這是考古學界第一次提出馬橋文化的命名。
1981年10月,在江蘇省考古學會第二次年會暨吳文化學術討論會上,宋建先生對馬橋文化的分布范圍、文化特征、文化交流、考古學年代等問題都進行了詳實地討論。黃宣佩和孫維昌先生也根據上海馬橋遺址的發現,提出“馬橋類型文化”的概念,并對該文化進行了類似的分析。至此,通過詳盡的論證,逐漸確立了馬橋文化的地位。1988年,宋建先生再次撰文,根據馬橋文化中不同文化因素的跨區域文化比較研究,深入探討了馬橋文化的來源問題,從而使馬橋文化的內涵更加清晰。
考古學文化的命名有時體現了考古學家的主觀研究行為,為了避免在命名過程中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也避免引發爭論,夏鼐先生在1959年曾提出了考古學文化命名的4條原則:(1)一個文化必須有一群具有明確特點的遺物或遺跡。(2)在一定的區域內,這一文化的遺址不止發現一處。(3)必須對這一文化的內容有相當充分的認識。同類遺存中至少有一處遺址做過較全面深入的研究,充分認識它的特征,不能僅依采集的少數材料匆促命名新文化。(4)文化的命名地為該文化第一次發現地點或典型遺址。參照這4條原則,以馬橋遺址四層遺存為代表,遺跡、遺物豐富,研究深入,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同類遺存具有典型性,因此,以馬橋遺址的發現提出馬橋文化的命名,符合學術的一般規范,而從馬橋遺址發掘、資料整理到研究深化認識,也體現出考古學者一種科學而嚴謹的治學態度。
2023年5月起,區政協辦公室、區教育局、團區委和區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了“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陸續邀請閔行區多所學校的青少年一起來讀好書、善讀書、懂歷史、愛家鄉,合力推動“閔行情”讀書活動落到實處。
第二十七季,我們邀請了上海市閔行區江川路小學的少年來誦讀《追尋馬橋文化》。篳路藍縷,以啟后學,本書致力于全面收集馬橋文化發掘及研究的成果,多視角地展現馬橋文化的特點。本書既是向馬橋文化命名四十周年紀念活動的獻禮,也希望它能成為未來研究的基石,引起學者們對馬橋文化更多關注,共同推進學術的不斷發展。
2025年7月起,第二十七季正式開啟,每個工作日的21:30,我們不聽不睡!
一起聆聽閔行聲音,發現閔行之美……
朗讀: 上海市閔行區江川路小學 葉梓涵
編輯:湯婧嫻
初審:陳依婷
復審:何婷婷
終審:王婷婷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