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刷各大新聞APP,又被俄烏沖突的消息刷屏了,其中一條特別扎眼——俄軍指揮部被對面一枚導彈“團滅”,關鍵是里面栽的居然是剛剛被普京親自提拔的俄海軍副司令。說實話,看到這個消息我第一反應是:這局勢咋越來越離譜,前線到底緊張到啥程度?難道大領導都得親自上陣了,不怕被盯上嗎?
坦白講,我不是軍事專家,也沒上過戰場,對這些信息多半只能憑著網上的碎片,自己瞎分析兩句。但越看這些新聞嘛,就越感到后勁大——特別是那些沒幾天就爆一個高官被“清除”的消息。說實話,這種頻率,有點像那種游戲里“首領副本”被暴力開荒的既視感。
為什么俄海軍高級將領會死在內陸?
我其實挺納悶的,畢竟“庫爾斯克”這地理位置,跟大海基本八竿子打不著吧?可細看新聞才明白,原來現在俄海軍的步兵部隊,早就不是單純“看海”的,簡直成了加強陸軍,哪兒缺人頂哪兒,分不清主次了,有點“全能打工人”的味道。
再想想現實,其實各行各業不也這樣嗎?比如互聯網企業,前幾年還講究分工細致,小白領寫文案,程序猿敲代碼,現在啥崗位都要會點,啥活都得上。“崗位”早已模糊了邊界,任務來了誰苦誰頂。
俄烏戰爭里的“指揮官頻繁出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覺著這不光是俄軍指揮部單純犯錯的問題。新聞里說,俄烏沖突爆發這幾年,至少有十幾個高級將領不是陣亡就是被“定點清除”。這密度有點太高了吧?就像球賽,主教練頻繁下場,臨時換帥、換領導,士氣肯定先受影響。
現實生活中,公司老總突然“消失”,你琢磨一下,下面的人還能心無旁騖把活兒干好嗎?更要命的是,新聞提到這些炸彈和襲擊,有些就在莫斯科市中心——都城中心都不安全,真是讓人想起“家里有礦也不一定能高枕無憂”。
其實俄軍防護措施、反偵察手段什么的,我也不是很懂,但是這么重要的位置居然被精確打擊,說明保密和安全工作不是一般的難做。是不是被內鬼出賣?還是對方技術太牛?還是雙方信息戰早就已經到了“賽博大戰”那種水平?我也挺迷糊。
戰爭不是電影,情報泄露到底有多可怕?
看新聞說,刺殺那幾起關鍵案例里,刺客全都“守株待兔”,定點投遞炸藥,炸點都很克制,只為針對目標,不搞大范圍傷害。要我說,這說明對上層軍官的行動、生活規律摸得門兒清。這種滲透,別說軍隊了,擱咱日常生活也是很可怕的。
舉個生活例子,假如你家門口總有陌生人盯梢,即便對方沒惡意,你也會疑神疑鬼,更何況是戰爭環境。如果說信息安全泄露在商業公司屬于“泄密炒魷魚”,戰爭里可真有可能玩命的。
俄軍后方真的安全嗎?“內鬼”難防,一切皆有可能!
其實不止前線緊張,新聞里還提到后方也不穩定。什么100架無人機大規模滲透,戰機和預警機一晚損失好幾架。這種畫面想一想都窒息,多少有點“防不勝防”的意思。
剛剛我還和朋友討論,為什么這些年好多大國的“核心后方”總能被潛伏滲透?可能是大體量國家的管理盲區太多,許多人流動頻繁,一旦敵方間諜混在本地居民中,不抓到根本發現不了。這跟小區被小偷“摸底蹲點”有點像,鄰里都習慣了,反而容易被混進來的人盯上。
普京想打持久戰,國內安全該怎么保?
從新聞看,普京還得繼續推進戰爭計劃,但副司令死在“大戰”前夕,這種事情難免讓下面人心浮動。關鍵節點“掉鏈子”,要死也忒巧合了,這種時候情報和安保上的漏洞更讓人頭疼。
你說要怎么搞?有的人建議全員換崗,有的主張加強技術監控,不過現實其實沒那么簡單,大面積勞動力和復雜指揮網絡,怎么可能做到絕對安全?真要練就防滲透神功,也許得把信任的人全“加密”了才行,可這是人不是機器。很多時候,計劃趕不上變化,別說打仗,咱普通人誰家都可能遇到類似荒唐事。
俄烏情報戰進入“無限內卷”?未來會更難拼嗎?
回頭看,以前都會覺得大國戰爭是坦克飛機的硬碰硬,現在才看懂,信息和滲透才是真正的“無形較量”。只不過,這年頭技術迭代太快,防守永遠被動,好比刷抖音看到的各種黑科技,總擔心下一秒就輪到自己“中招”。
有組新聞里提到,俄軍這次集結了多達5萬部隊準備發起進攻,兵力是人家烏方的三倍多。可即便如此,大領導的安全都守不住,光靠堆人頭也沒法解決指揮系統被精準剿殺的問題。就跟一家公司,員工號稱幾千,但老板一出門就被盯上,你讓下面人還怎么干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