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列國的對等關稅談判,日本是重中之重。
對美國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談判“樣板”。談成了,美國可以將其列為各國的表率。談不成,美日關系將瀕臨破滅,嚴重影響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布局,也嚴重影響美國偕同日本對付中國的能力。
然而,時間不多了,日本畢竟不是一根容易啃的骨頭,特朗普更不是易與之輩。美日雙方大概只剩下最后一次協商的機會,因為特朗普已經對日本下了最后通牒,好戲正在上演。
1 美日關稅談判障礙
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后,外界多認為,越南會是第一個和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日本會是第二個。這兩個國家都很積極地跑去和美國協商。尤其是日本方面,日本首相石破茂的親信,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良生曾經七次赴美協商。
日本這么有誠意,又這么遷就美國,姿態如此之低,卻換不來美國松綁對日本的關稅。
簡單說,這是因為美國不肯松口日本這塊肥肉,而日本也不愿意被美國宰割。
一方面,美國對日本鋼鐵和鋁征收25%的關稅,其他所有商品征收24%的對等關稅。然后從6月4日起,除了英國外,美國對所有進口鋼鐵與鋁材的關稅設定為50%。
二方面,美國還要求日本多買美國的農產品(例如大米),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產品。軍火武器是更不用說了。
對日本而言,其他都好商量,唯獨汽車關稅和農產品的進口日本不愿輕易就范。為什么呢?
日本經濟從1990年代起始,走入了30年的失落,其經濟增長速度在已開發國家是敬陪末座。日本于上世紀19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優勢產業一個個流失,例如造船、鋼鐵、計算機、電子、半導體和手機等產業。
汽車產業是日本現今存留不多,有競爭力的產業。如果美國不放過日本,仍然對日本進口汽車征收25%的關稅,日本將損失慘重。
2024年,日本對美國整車出口金額近400億美元,占其全球汽車出口總額約30%–35%,也就是約三分之一。一旦美國征收高額關稅,日本汽車將失去競爭力。
但話說回來。如果美國維持對所有國家25%的汽車關稅,大家一視同仁之下,日本的損失看起來就沒有那么大。那么,日本緊張什么呢?大家不是都一樣嗎?
只不過,這時候的情形等于是美國排斥、打壓所有進口汽車,積極扶持本國或是在本國生產的汽車。
這同樣會對日本汽車產業產生重大影響,因為美國是日本汽車業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日本強勢產業已經不多了,禁不起失去美國汽車市場。
2 特朗普緊咬日本
另外一個爭議點是,美國希望多賣農作物給日本,例如“大米”。
日本今年出現大米荒,也的確因此從美國增加進口許多大米。
盡管如此,美國仍然不滿意。特朗普在他的“真相社交”(Truth Social)平臺上發文說:“我對日本懷有崇高的敬意,但他們竟不接受我們的大米,盡管他們自己正面臨嚴重的大米短缺。”
特朗普這是什么意思呢?明明日本已經向美國多買了一些大米,特朗普還是覺得不夠。這其中就有深意了,特朗普是藉此敲山震虎,震懾日本,日本需要對美國的要求全然接受。
日本首相石破茂所屬的政黨是自由民主黨(LDP),簡稱自民黨。自民黨在日本長期執政,而其執政的基礎就是擁有農民的支持,跟其他國家的政黨比起來,日本自民黨是極其保護自家農民的政黨。
也因此,幾十年來每當美國要求日本開放國內農產品市場的時候,日本政府總是推脫,甚至寧可冒著談判破裂的風險,也不愿意開放。
特朗普這是要一舉打破日本在農產品市場的封閉,如果連這一次都無法徹底打開日本農產品市場,那真是“白混”了,瞎忙一場,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戰也就不算成功。
這就是為什么美國和日本談了兩個多月,但是都沒談成的癥結所在。
3 日本自以為是的算盤
日本機靈得很,日本為了展示誠意,多次和美國商談,好讓美國相信,日本真的是無法再退讓一步。赤澤良生還因此七次赴美,但老特就是不買賬,不相信。特朗普要看到實質的協議,不是日本虛幻的誠意。
日本不肯吃虧,又想到別的方式,藉由犧牲中國的利益,換取美方放日本一馬。
美國不是正苦于北京對美國稀土元素管制嗎?日本因此提議,利用日本的技術,和美國一起開發稀土元素提煉技術。
美國不是造艦速度緩慢嗎?日本也提出建議,跟美國合作,增加造艦能力。當然,這也是為了日本新日鐵想要收購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鋪路。
日本不肯真正吃虧,老美清楚得很,當然不會輕易放過日本。
尤其是,美國先和中國達成一個共識“框架”,雙方協議去除許多之前的限制措施。美國根本不相信和日本一起開發稀土元素的提煉技術。這方面日本就顯得悲哀了。
這樣的結果,楊風在四月的時候也預測過了,日本不會輕易向美國低頭。
只不過,日本不輕易低頭是一回事,最終會不會低頭又是另一回事。
我的估計是,如果在最后期限之前,有不少國家跟美國達成關稅協議,日本是挺不住的,會向美國屈服,
其中的關鍵是歐盟。如果歐盟先于日本向美國屈服,日本當然挺不住。
但如果歐盟堅持下來,不屈服于美國的壓力,日本有可能也繼續跟美國耗著。
4 歐盟的算計
說到歐盟,歐盟也真有意思。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將于7月24–25日訪問中國。
為什么歐盟挑這個日期呢?在7月9日美國對等關稅協商到期之前訪華不是很好嗎?
歐盟設定這個日期是有其戰略意義的:
一,設定這個日期是給美國壓力,向美國展示姿態。如果美國跟歐盟的關稅談判一路黑到底,歐盟將扭頭轉向中國。
二,歐盟也希望等一等,觀望一下,等著美國和中國在稀土元素管制方面的協商結果。
如果中美兩國關于稀土元素協商有了好的結果,歐盟可以搭個順風車,如若不然,在馮德萊恩訪華期間雙方再行協商。
當時,跟歐盟相比,日本的籌碼沒那么多。不論是在經濟體量,貿易依存度,以及盟友的堅實性方面,日本不如歐盟。
而特朗普也是擺明了,就是要欺侮你日本,如果連日本都搞不定,收拾不了,特朗普真的是白忙。
5 美國喂養日本,現在是回收時刻
然而,如果美國強壓日本,后果難料。在西太平洋,日本是美國最為強大的盟友,
美日關系如果破裂,或是日本國力因此削弱,都會影響美國在西太平洋對抗中國的能力。
但是,老特已經顧不了那么多了。美國現在面臨的麻煩夠多,夠嚴重,哪里顧得了那么多?
這樣的情況我們以前也形容過,我們用了一個神話故事作為比喻。大魔王多年養著小魔,平日里相安無事,大家感情還好得很。但有一天大M王出了事,因為受傷導致元氣大傷,這時候只好犧牲小魔,吸食小魔,來修補大M王的精元。
坦白說,日本現在哪里需要美國的安全保護?上世紀強大的蘇聯,對日本有安全威脅的蘇聯早已經垮臺了。
說穿了就是日本貪心,日本為了不屬于他的釣魚島,還有一些歷史原因,不希望中國強大,因而一味向美國低頭,那就注定被老美欺負。
問題是,吸食小魔之后,未必能夠補得了大魔王的精元,也未必能夠在往后戰勝熊貓。
然而,從此少了日本的助力,老美還能夠對付中國嗎?這是一大存疑。
2021年1月,美國前總統拜登上任,他一改之前特朗普的對外政策,改為聯合盟國,一起對付中國。
拜登對外政策的更動意味了,美國無法以一己之力,來對抗中國,打壓中國。
那么,當日本實力持續削弱,美國憑什么想要在西太平洋持續壓制中國呢?
2012年12月,安倍晉三再度擔任日本首相。當時的日本經濟已經走入失落的20年,對外貿易持續不振。
安倍晉三因而提出了新的做法,所謂三支箭的安倍經濟學。此后,雖然日本經濟增長沒有出現大幅改善的現象,但的確有了一些進步。
世人都以為這是安倍晉三的“三支箭改革”起了作用。但其實,美國在背后支撐日本股市也起到了作用。
自從安倍晉三上任后,日本股市是一路飆升。大家參考藍色箭頭部分,那是一路上漲。紅色箭頭是2012年12月安倍上臺的月份,日本股市那時候正處于低點。
證據就是,日本從1990年代初期開始(1992年),一直到2012年12月這20年期間,股市持續低迷,一蹶不振。日本股市低迷和日本的經濟狀況是一致的。
美國是個金融帝國,很簡單,自從安倍晉三上任后,美國券商、投資銀行等,不再(很少)唱衰日本股市。
美國金融界對日本股市收手,加上資金在背后推波助瀾,日本股市出現長達13年的牛市。
美國金融界扶持日本股市走高,這就是美國對日本的喂養。也就是我們剛剛的比喻。
有趣的是,美國金融界于1990年代初期打壓日本股市,日本經濟也因此一蹶不振。但是為了對付中國,卻又于安倍晉三上任后,扶持日本股市。
美國如此做也是高招,不需要耗費大量的資財,不過是個金融游戲。而且日后有需要的話,隨時可以將資金撤出,
問題是,當美國要日本犧牲經貿利益,又從日本撤資,雙重打擊下,日本受得了嗎?
日本如果倒下,美國在西太平洋等于是失去了臂膀,就不要想來跟中國較量了。
今天的分析和推理就說到這里,謝謝各位的收看,我們下期再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