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受美國總統特朗普力捧的“大而美法案” (OBBB,One Big Beautiful Bill)在眾議院正式通過。
▲圖源:REUTERS
據悉,該法案不僅是對他第一任期內《減稅與就業法案》的延續和升級,還增加了國防、邊境安全、能源開采等支出,與此同時,卻大幅削減了民主黨政府大力支持的醫療、社會福利及清潔能源補貼。
對于德國,尤其是依賴美國市場的德國汽車制造商而言,這項法案的出臺無讓原本不穩定的美國市場再次變得難以預測。
而對于一貫排斥“綠色政策”的特朗普來說,取消電動車補貼正是“大而美法案”中的核心內容之一。
▲圖源:Mark Schiefelbein / AP
根據現行政策,美國消費者購買新電動車最高可獲得7500美元抵稅,二手車也有4000美元補貼,補貼原定持續至2032年,如今將提前于今年9月30日終止。數據顯示,美國市場電動車平均售價為57734美元,遠高于燃油車的48090美元,所以“補貼”對電動車市場的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并未就法案可能帶來的影響發表評論,并表示將會待最終結果出臺之后再進行詳細研究。
但事實上,這塊補貼的“蛋糕”本來也輪不到德國人。由于電池原材料原產地限制,包括大眾在田納西州生產的ID.4在內的德國電動車,早在今年1月就被踢出補貼名單。
▲圖源:IMAGO/Zoonar
按照特朗普的設想,電車購置補貼被取消,消費者們就有可能“順利回歸”燃油車市場。新法案規定,從2025年到2028年,貸款購車的消費者最高可享受1萬美元的利息抵稅,且車越貴,抵稅額度越高。對于主打高端燃油車型的德國而言,反倒“開了一扇窗”。
但你以為的利好,其實也沒那么簡單,想要賣得好,先得在美國造。
法案要求,只有在美國本土組裝的車型,才有資格享受上述抵稅優惠。因此德國車企未來能否受益,關鍵要看誰能把產線搬進美國。為了鼓勵本土投資,法案規定,工廠設備投資可100%抵扣,先進制造項目的投資抵扣比例將從25%提高至35%。如果是全新建廠?恭喜,還能享受100%特別折舊。
▲圖源:picture alliance / dpa
目前,大眾在美國已有ID.4和Atlas SUV的生產線;奔馳、寶馬也分別在阿拉巴馬和南卡擁有成熟產能。但奧迪、保時捷等仍未在美設廠,業內普遍預計奧迪將加速推進在美建廠計劃,以搶占政策紅利。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政策在變,但消費者的喜好和市場結構的變化導致電車市場并不見得真的會遇冷。2020年,美國市場上僅有17款電動車,如今已增至75款,消費者的選擇在不斷增多。專家認為,即便補貼取消、電價上升,電車理論上也不會一夜退場。
▲圖源:Mercedes-Benz AG
此外,關稅的威脅依舊存在。對等關稅大限將至,但除越南外,尚未有國家與美國達成協議。據悉,特朗普已于4日向貿易伙伴發出新一輪關稅信函,但尚未公布具體國家名單。
3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方目標是在7月9日前與美方達成一項“原則性協議”。但若談判失敗,歐盟將堅決采取反制措施,以捍衛歐洲經濟利益。
“大而美法案”的出臺不僅重塑了美國的預算結構,卻也再次暴露了特朗普推動制造業“回流本土”的強烈野心。有分析人士認為,該法案雖看似振興產業,實則將進一步推高美國債務,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最終反噬自身,動搖美元和美國經濟的根基。
(歐洲時報德國小婺生綜合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經”)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