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印度接收了大毛交付的第一批蘇30戰斗機。 結果開了幾天之后發現,這批戰斗機并不是蘇30,而是蘇27UB教練機的改裝版。 印度要求大毛給個說法,大毛卻表示:“我可以給你升級。”
還是這批蘇30,印度開了半年之后,發現發動機葉片出現裂痕,航電設備經常失靈,最過分的是敵我識別系統極其不可靠,經常發生蘇30鎖定自家戰斗機的危險事件。
2010年,印度向大毛購買了40架蘇30,總價值30億美刀,約合單價7000萬一架。
2019年,印度購買了18架蘇30,總價8億美刀,約合單價4400萬美刀。
后來由于印度獲得了生產蘇30的授權,因此印度開始自己組裝蘇30,一共拼出來182架。 結果到最后印度一算賬,這182架蘇30單價1.33億美刀,國產的比進口的貴了整整3倍,簡直是離譜。
印度它一直有一個夢想——武器國產化。
無論是堅持了50年,一共才交付了24架的三、四、五、六代戰斗機“光輝老祖”,還是造了40年只服役了200輛,只會閱兵的文職坦克阿瓊大叔,還是存了30年,到最后連自己都嫌棄的單發槍神英薩斯大哥。
無論是天上飛的、水里游的,無論是航母那種大的,還是反步兵地雷那么小的,印度一直堅持自己造。
雖然路程比較心酸,雖然造出來也不能用,但是印度還有B計劃,那就是買。而且印度式的買,每次都要連生產線一起買過來,只要買了生產線和生產許可,那就是純國產了。
其中最典型的就要數印度向“大毛”買的蘇30戰斗機,從買蘇30的整機,到買蘇30的生產線 ,到買生產許可,到買蘇30的零部件到售后保養,印度一路被坑,沒落下任何一個關鍵節點。
前面有一期講的是印度找“大毛”租核潛艇,被奪命連環坑,今天我再來一期印度與蘇30的愛情故事,看一看印度在面對“大毛”時,是如何做到次次都上當,當當都一樣的。
大家好,這里是晉說。
要說印度第一次對蘇30產生邪念,還是在1993年。 在看到了東方大鄰居剛到手的12架蘇27之后,印度頓感自己要是再不發力,就要被大鄰居反超了。 于是印度立馬找到“大毛”:“大毛,我要買戰斗機,比蘇27更厲害的飛機。”
“大毛”一聽這話,這明擺著是瞄著我的蘇30來的,可我手上也才兩架蘇30,自己還沒列裝部隊呢就往外賣,這事要是傳出去,肯定會讓大家笑掉大牙。
我說三兒啊,你別著急,也別上火,不就是想要蘇30嗎,你先挺兩年,你也知道,去年我的蘇30才定型,我自己還沒幾架呢,等我先裝備了自己的部隊之后,肯定第一個先賣給你,你看中不中?
雖然第一次溝通沒能達成交易,但為了留住印度這個大客戶,“大毛”好吃好喝的招待了好幾天,擠著笑臉終于把印度伺候高興了,讓印度答應兩年之后再來買蘇30。
但是讓“大毛”沒想到的是,印度這個不要臉的,回家之后就用350萬美刀,還清了他欠自己的140億盧布的債務,氣得“大毛”當場吐血。
“好你個印度,既然你做初一,那就別怪我做十五。”
于是就在1995年,“大毛”在手里只有三架蘇30的情況下找到了印度,開始了與印度關于蘇30的談判。
印度提了以下幾點要求:“這次我買的蘇30,必須是和你家軍隊列裝的一樣的蘇30,不許給我青春版。”
大毛很爽快:“沒問題。”
印度又說了:“我要的蘇30,必須搭載你家最先進的無源相控陣雷達。”
“也沒問題。”
“我要R27和R73空空導彈。”
“沒問題。”
“我要20年的質保。”
“也沒問題。”
凡是印度提的要求,大毛想都不想直接答應,最終的價格也不貴,印度一口氣定了40架蘇30MKI,總價值18億美刀,單價4500萬。
其實這個價格并不貴,但是就像大毛向印度租核潛艇,一美刀賣給印度航母,聯合開發五代機一樣,開局的正常價格,只是“大毛”給印度挖的一個大坑,這個坑很深,完全跳不出來的那種。
簽完合同交完錢之后,印度摩拳擦掌等著蘇30交付,只要有了蘇30,不僅能壓制北方鄰居的蘇27,還能穩贏小鄰居的F16,那我印度就是妥妥的世界第三空軍了。 雖然在事實上沒能入常,但名義上卻入了,光是想一想就是美滋滋。
按照合同約定,首批蘇30將在1998年交付給印度。 但就在印度接收了第一批18架蘇30之后,總感覺哪里不對勁,但又說不上來。
“我說大毛,你確定這是蘇30嗎?”
“我確定啊,這就是蘇30。”
半信半疑之下,印度開始試飛了第一批蘇30。 但就在第一次試飛結束之后,印度發現自己被當猴耍了。
“大毛,這是哪門子的蘇30,明明就是蘇27,真當我分不清楚他倆的區別,一個是80年代的貨,一個是90年代的貨,他倆能一樣嗎?你擺明了就是坑我,我要蘇30,不要蘇27。”
大毛一看竟然露餡了,趕緊過來好言相勸:“我說三兒啊,不要著急,我給你的這個雖然是蘇27,但也是蘇27系列中的高貨,與蘇30比起來,只是少了鴨翼和推力矢量發動機,只是在雷達方面差了那么一丟丟,但我可以向你保證,除了這些,你的蘇27肯定比北方鄰居的蘇27強大的多。你的假想敵是誰,我太清楚了,我怎么可能坑你呢?我保證這些蘇27,我會在5年之內,給你升級到蘇30 MKI的水準,一分錢也不收,并且第二批蘇30,我可以提前到1999年全部交付給你,而且還會贈送一批導彈,你看中不中?”
印度一聽,能免費升級,還能提前交付,還能白拿導彈,他立馬忘了自己的初衷,由怒轉笑,再回過頭來看了看東方大鄰居剛接收的蘇27,印度一臉的不屑:“中,就這么說定了。”
于是就在一年之后,“大毛”一口氣交付給了印度22架蘇30MKI。
但等印度細細的檢查了一番之后,一把把桌子給掀了:“大毛,說好的不要蘇27,你又拿蘇27騙我,你不講信用,又坑我,我不要了,你給我退錢。”
印度連續兩次被耍,這次他是真怒了,花著蘇30的錢,買來的卻是蘇27,這事擱誰也忍不了。
眼看著印度又生氣了,“大毛”再次耐著性子哄這個大冤種:“我說三啊,當哥的說話一定算數,說給你升級到蘇30的水平,絕對不會食言。你看,這是我免費贈送給你的空空導彈,這玩意全世界除了我有,只有你才配擁有。這款空空導彈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中遠程空空導彈,能打130公里外的目標,能主動雷達鎖定目標,能抗干擾,這種高端貨你是不是沒見過,所以你并不虧。能免費升級,還有導彈白拿,所以說你賺了。這樣吧,為了表示我的誠意,我可以滿足你一個愿望,你許愿吧,就當我是阿拉丁神燈。”
印度想也沒想,當即許愿:“我要蘇30。”
大毛一聽這話:“你咋還沒完了呢,這樣吧,我替你辦件事,這個事保證能讓你滿意。這兩天你的北方鄰居一直在參觀我的蘇30,購買欲望很強,相信在不久之后,他就會交錢下訂單,我可以幫你的就是,賣給他的蘇30的性能絕對沒有賣給你的蘇30強,雖然都是蘇30,但你的蘇30更好使,這總行了吧。”
印度一聽這話,當即點頭如搗蒜:“要說考慮周到,還是得大毛,中,太中了。但是吧,說好的免費升級和導彈,這個你可不能耍賴。”
大毛表示:“沒問題,我可以和你簽一個補充協議。”
這一次是印度第二次上當。
在不久之后,大毛信守承諾,升級了印度的蘇27,白送了一批導彈。 雖然看起來還是太像蘇27,但印度轉念一想,我的蘇27無限接近于蘇30,可以說是蘇27的plus版,而北方鄰居的蘇30卻是徹徹底底的蘇27改,最多也就是個蘇27PRO,所以優勢在我,在空軍層面,我依舊是穩操勝券。
但就在印度高興了僅僅半年之后,他買的蘇27PLUS幾乎全部出事了,千奇百怪的各種毛病,層出不窮,沒完沒了。
“大毛,這是咋回事,發動機的葉片怎么會開裂了呢,座艙怎么會漏風了呢,你我識別系統怎么會把自己當成敵人了呢,雷達怎么會經常黑屏呢,所以你這批蘇27擺明了就是質量有問題,這破飛機也就能上個天,除了上天,他啥也不會,所以你退錢,我不要了。”
大毛聽完這話,他并沒有很吃驚,因為一切都在意料之內,這批40架的蘇30,其實都是他用了好多年的蘇27教練機臨時改成的。
蘇30教練機當然要經常練經常飛,而且是油門踩到底的飛,就和4S店的試駕車一模一樣,用幾年不出毛病的話,根本就不可能。 但這個事可不能讓印度知道。
“我說3啊,你別著急,這些都是小問題,我給你修,給你改,中不中?為了表示我的誠意,我白送你10年保養,這40架蘇27,啊不對,這40架蘇30,10年之內只要出任何問題我都負責,這誠意夠不夠?而且我還可以承諾,今后你買的所有蘇30,一律送10年質保,這誠意到底夠不夠?”
印度一聽這話頓時上頭了,10年的質保,世界軍火市場上可沒有這先例。
雖然心里樂開了花,但印度也不傻,他擔心“大毛”以后會再次變著花的坑他,所以這次他獅子大開口:“大毛,你要是真有誠意,就授權我自己生產蘇30,給我蘇30的生產許可。” 給生產許可這可不是小事,要知道在2000年,“大毛”家里一共才5架蘇30 。
你沒聽錯,在2000年 ,“大毛”的家里一共只有5架蘇30。 要不是窮瘋了,任何國家都不會在最先進的戰斗機還沒在國內服役的情況下就往外賣,更何況是還給國外授權生產。
但“大毛”就是“大毛”,對于印度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他連眼都沒眨一下,當即答應,但是價格有點貴,33億美刀。 只要33億,印度就可以在國內生產140架蘇30。 于是印度和“大毛”當場交了錢,當場簽了協議。
這下可把印度高興壞了,賺翻了,33億美刀,140架蘇30,合著一架蘇30才2357萬美刀,而且還白送10年質保,這可比4500萬買蘇30強太多了。
“回家之后,我就三班倒的組裝蘇30,只要把這140架拼出來,那我印度的空軍就是亞洲首屈一指了,毫無疑問的亞洲第一了,沒有任何對手了。”
印度此時的心情極爽,但這個爽勁他只享受了三天,為什么呢?
因為生產許可就是允許你在本土生產的意思,但想在本土生產,可不是隨便找個車間就完事了的。是要有生產線和零部件的。以前,印度是真不懂這個。但自從這件事之后,印度痛徹心扉。此后再想把外國的武器拿到國內來生產,他張口閉口都是“轉移技術”。好了,先不說轉移技術的事。
印度這個時候是真的心虛,他花了33億美刀,就買了一張擦屁股都嫌硬的廢紙。所以他再次找到了大毛:“我說,毛啊,那個咱是不是還沒走完流程呢?你只給了我生產許可,還沒給我生產線呢。”
大毛卻表示:“啥線?生產線那玩意是隨便能給你的嗎?我自己家里才一條生產線,干了8年了,才造出來5架蘇30。給你的話,我用啥?”
大毛一邊說著硬氣話,一邊憋著笑。但此時印度卻是真的沒招了。很明顯,大毛擺明了,就是讓他自己出價呢。但印度多花一分錢他都心疼,死活不愿意張嘴出價。
最后,還是粗糙爽快的大毛先張了口:“我說,3啊,你也別墨跡了,一口價,80億美刀。要買的話你就現場付錢,不買的話你就一邊去。”
印度一聽這價格,差點一口老血噴出去:“80億,還一次性付清?我家的外匯一共才400億,買張破紙花了33億,買個生產線又要80億。為什么北方鄰居只要25億,我卻要80億?這不公平!”雖然印度很生氣,但大毛的態度卻很堅決,一分錢也不降。印度是徹底沒招了。要是花這80億吧,不光是肉疼,合計下來113億才能造140架蘇30,單價都快1億美刀了。要是不花這80億吧,前面33億就真的只買了一張廢紙。最終,為了前面的33億沒有白花,印度一咬牙,買了。
三和毛火速簽下協議,以80億美刀的價格,買了大毛家唯一一條二手的蘇30生產線。大毛承諾向印度供應140架蘇30的零部件。有了生產許可,有了生產線,這下總算可以自己造蘇30了。雖然歷經磨難,但只要把這140架蘇30造出來,那自己在亞洲第一空軍的位置上,就算坐穩了。雖然印度能造了,但大毛在蘇30上坑印度的事,還遠遠沒有完。
并且從這個時候開始,印度自己也開始坑自己了。確切的說,是印度的國運克星之一——斯坦航空,他開始發力的坑印度了。
作為這次國產蘇30MK I戰斗機的項目負責人,斯坦航空極為重視,還特意做了一個生產計劃,計劃通過四個階段的組裝,讓印度全面的學習,學會如何組裝一架四代機。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斯坦航空還沒開始發力呢,就驚聞大毛那邊傳過來了一個壞消息:“由于美刀貶值和原材料價格上漲,所有發給印度的蘇30零部件和設備,全都要漲價了,也不多,5%。”
“不是,我這還沒開工呢,你就漲價,哪有你這么玩的?”
但大毛表示:“美刀還在持續貶值,后面還會漲。”
就這一句話,嚇得斯坦航空火急火燎的加錢,運回來了第一批零部件,并且火急火燎的開始組裝。但印度組裝武器的質量全世界都了解,不出意外的意外就出現了。組裝完一架蘇30之后,手里還剩下一堆螺絲,怎么辦呢?只能拆了重新裝。但是吧,拆飛機比裝飛機更難,特別是蘇30上的AL-31渦扇發動機。都說大毛造的工業產品皮實耐造,但他造的發動機卻柔弱的很。結果就是,斯坦航空在拆飛機的時候,把發動機給拆壞了。糟了!發動機和戰斗機都是一對一的,換一個的話可沒有備用發動機可以用。沒有辦法,斯坦航空只能找到大毛,希望買幾臺備用發動機。
但大毛卻表示:“沒問題,原價乘以5,你愛要不要。”
對于大毛這種坐地漲價的態度,斯坦航空是一點也不慣著:“老子不買了!”雖然他說話很硬氣,但沒有發動機可不行,沒有一臺發動機,就相當于少了一架蘇30,這損失太大了。于是,印度不走尋常路,開始在黑市淘AL-31發動機。聽說過黑市換匯的,聽說過黑市買軍火的,但在黑市買發動機的還是第一次。所以,印度又開創了一個軍火市場的先河。
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讓他買著了。于是在未得到大毛和印度許可的情況下,斯坦航空將二手發動機安在了新拼出來的蘇30之上。至于會不會出問題,這個后面會說。印度這邊一邊玩了命的組裝蘇30,一邊受著大毛的氣。自從大毛第一次宣布零部件漲價之后,基本上每年都要漲一次。
直到第三年,印度終于忍不了了:“我說,毛子,咱能不能要點臉,能不能按合同辦事?合同中可說好了,80億美刀生產線加140架蘇30的零部件。結果你一年漲一次價,我要是不答應漲價,你就找各種理由不發貨。做生意沒有你這樣的!我警告你,你要是還敢得寸進尺,我就去買大法的陣風,再不濟,我還有國產四代機光輝可以用。沒了蘇30我一樣玩的轉!”
印度是這么說的,他也是這么辦的。但印度只是向大法詢了一下陣風的價格,之后立馬嚇得跑回了恒河老家。一架陣風戰斗機竟然要2億美刀,都能買4架蘇30了,自己絕對不能當這個冤大頭。
既然陣風買不起,那就只有自家的光輝老祖宗了。還是斯坦航空,還是這個國運克星。都21世紀了,開發光輝戰斗機的技術人員,都退休了一波了,光輝卻還處于原型機的階段,指望它量產至少還得5年。外面買不著,家里造不出,所以唯一的選擇還是大毛。
印度與陣風接觸這件事雖然隱蔽,但大毛對印度家里的事了如指掌,他不知道是從哪個渠道知道了這事:“好嗎,敢背著我與陣風勾搭,而且還沒勾搭成。機會難得,必須得漲價!”于是,零部件再次上漲5%。至于理由,工人罷工了,成本增加了。
大毛隨便找了個借口再次漲價了。對此,印度雖然心中一萬頭那個啥,但最后也只能老老實實的給錢。第四年,大毛再次漲價,百分比也很精確,還是5%。理由:今年冬天格外的冷。第五年,再次精準漲價5%,理由是工人好幾年沒有漲工資了。
這下印度徹底忍不了了:“你還有沒有完了?想坑我你就直說,每次還得找點理由。你要是再漲價的話,我就不干了,豁出去了,后面的蘇30我不要了!”
大毛一聽這話:“哎呦,還反了你了!漲價幅度,我說錯了,今年漲的不是5%,而是10%!不同意的話,不光后面的零部件我不發貨了,前面你買的40架蘇30,組裝的100架蘇30,維護保養我全給你停了。以后你就摟著140架蘇30慢慢變老吧!”
大毛算是徹底拿捏住了印度。印度之前在蘇30上花的錢,實在是太多了,前前后后算起來,最起碼也有150億美刀砸進去了。這150億的飛機要是離開了大毛的售后,不用三年全都得報廢。
最終,印度剛硬起來的脾氣,再次被壓了下去。但他這回長了個心眼,為了防止大毛今后隨意漲價,印度答應后面的零部件價格每年都可以漲5%,但漲幅比例絕對不能超過這個百分比。對此,大毛欣然答應。
后來,印度算了一筆賬,本來自己買許可、買生產線、買組裝技術,自己組裝蘇30應該是不到8000萬一架,結果因為大毛不斷加價,再加上斯坦航空裝了拆、拆了裝,拆壞了不少設備,最終導致印度這140架蘇30平均單價竟然高達1.33億美刀。而印度買的第一批蘇30,就是那批蘇27改,是4500萬一架。自己造一架的成本可以去外面買3架,造的越多賠的越多,這買賣沒法干。這個賬印度直到簽了第二份42架蘇30生產許可之后才發現。于是在拼了182架蘇30之后,印度就把生產線給關了。這玩意實在是養不起,還是買更合適。
2007年,印度買了40架;2020年,又買了18架。加上第一批的冒牌蘇30,和自己組裝的182架,印度本來應該有280架的蘇30。
但印度造的飛機向來有一個傳統,一年必須得摔一架,直到墜毀率達到10%才行。
蘇30的第一摔發生在2009年4月,一架蘇30在完成了空中射擊訓練后墜毀,領航員遇難。
2009年11月,一架蘇30在拉賈斯坦邦失控墜毀,兩名飛行員跳傘逃生。
2009年,蘇30超額完成目標,所以2010年沒摔。
但是到了2011年,一架蘇30墜毀,兩名飛行員跳傘逃生。
2013年2月,一架蘇30在演習中墜毀,飛行員跳傘逃生。
2014年10月,一架蘇30在普納墜毀,飛行員跳傘逃生。
2015年5月,一架蘇30起飛20分鐘之后失聯了,后來找到了他,撞山了,飛行員跳傘逃生。
2017年3月和5月,先后兩架蘇30墜毀。
此后5年,蘇30一直沒有摔。
為什么呢?因為印度在憋一個大的。
2023年1月,一架蘇30與一架幻影2000在空中相撞墜毀。
這種事想想都不可思議,兩架飛機在空中相撞,實在是想不明白。
2024年,又摔了一架。
2025年5月,被打下了一架。
前前后后一共14架。
280-14=266
所以,印度目前還有266架蘇30。
看著不少,但是其中能作戰的只有一半。為什么呢?因為修不起。自從大毛承諾給了10年售后之后,印度可是遭了老罪了。要說大毛的售后能力還是可以的,但印度買的前兩批總共80架蘇30,它的質量真是一言難盡。這些蘇30的發動機,每用20個小時就得大修一次,屏幕動不動就黑屏,電子控制系統存在嚴重缺陷。對此,印度也抱怨過,甚至還公開指責過蘇30的航電太差勁。結果就是,大毛以印度私自用二手發動機充當新發動機,安裝在新的蘇30之上為由,要求印度在10年售后的基礎之上,再付95億美刀的售后服務費。要是不給的話,我就不給你質保了。
那印度給了嗎?沒給。售后怎么辦呢?自己來。
那飛機還能用嗎?我說了,他的266架蘇30只有一半能作戰。
歸根結底,還是印度自己不爭氣,每次都想省錢,結果每次都因為自己能力不足,多花了不少冤枉錢。他造飛機不會,拼飛機質量不行,售后偷懶,整個一個鏈條,印度干啥啥不行。
與之相對的就是咱們。當初買蘇27生產線和200架殲11的組裝合同,我們也吃過虧,也被漲過價。但我們的學習態度不同,我們一邊忍辱負重,一邊獨立自主。所以在拼了200架中的100架之后,剩下的100架我們不要了,開始升級手上的殲11了。這才有了后來的殲11B。
比起更先進的戰斗機,我們更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自己獨立自主的生產能力。老祖宗早就教過我們,靠人人倒,靠山山倒,只有靠自己才是王道。雖然過程中也會有不少彎路,但只要目標不變,終有一天,前方必是一片坦途。當初的蘇30 MKI遙不可及,如今的蘇30MKI在咱們的家里,連大人這桌他都上不了。
而印度呢,他一邊嫌棄手上的陣風、蘇30太差勁,另一邊卻是自己的三代機光輝一直無法達到量產條件,而自己的五代機卻還是個模型。沒有十年的時間,他根本就不可能造出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80年前的那一代人,他們要做的是抵御外敵。60年前,他們要做的是兩彈一星。30年前,他們要忍辱負重攢家底 。10年前,他們要縮小與強國的差距。
如今這一代人要做的,是用科技改變世界,用代差改變世界戰爭規則,用戰爭改變世界對東方的態度,用實力震懾住一切企圖攪亂我們的經濟發展的蠅營狗茍。
我們的使命尚未完成,所以同志們仍需努力。
今天發布了兩篇,第一篇是廣告,賺點零花錢,如果打擾到大家,在這里向大家道歉。
最后,感謝一直以來打賞并鼓勵我的朋友,謝謝大家。 好了,本期內容完成于2025年6月28日,本期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