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娃
楊絳先生說:“天無絕人之路,人生的道路上,也許會遭遇無法預料的風雨,但我們必須擁有勇氣與韌性,繼續向前走。”
所謂“絕路”,不過是我們的目光被心中恐懼的迷霧所遮蔽,暫時迷失了方向而已。
人總在困境中暗自哀嘆:命運斷然鎖死了一切出口。我們總習慣在濃霧籠罩時,便認定世界已全然消失。這“絕路感”從何而來?
常因我們過于迷戀那一條被自己命定為“唯一”的道路。
它或許是職業階梯上某個閃耀的臺階,或許是情感里一個固執的期望,或許是生活早已規劃好的藍圖。
當這唯一的路途被風雨打斷,我們便如同被抽離了大地,懸于半空,眼前只剩一片虛空,仿佛天地之間再無容身之處。
我們更常常被自己限定的想象困住。習慣了直線思維,習慣了熟悉風景,于是當道路驟然中斷,便如同撞上一堵無形之墻,看不見墻后尚有廣闊天地。
困境中,我們常被內心那無情的低語所圍困:“完了”、“不可能”、“再沒有別的辦法了”。
這些聲音在腦海里不斷回響,筑成一座絕望的高墻,仿佛連天空都已被它遮蔽,而真實世界卻依然在墻外廣闊延伸。
那些在“絕境”中最終尋得出口的人,他們心中早已明白:路不是走出來的,而是磨出來的。
他們懂得在泥濘中翻找,在裂縫中尋覓光亮,在看似僵死的局面里,感知那微小的生機律動。
這種能力,名為“韌性”。它是柔韌如深水,看似無形,卻蘊含難以估量的力量,足以托起生命之舟。
韌性首先在于接納。接納風霜已至,接納道路被截斷,接納這真實發生的一切,不再徒勞與已然存在的現實搏斗。
這是清醒地立足于當下,唯有如此,雙腳才能重新找到著力點。抗拒只會耗盡力氣,接納卻是積蓄力量的開始。
韌性更在于轉身的勇氣。當此路不通,便不再執迷于撞擊那面死墻。
它要求我們松開緊握的執念,敢于環顧四周,哪怕這轉身帶著不甘與撕裂的痛楚。
每一次轉身,都是對生命可能性的重新確認,是向更廣闊世界投去探索的目光。
韌性最深的力量,在于信任。信任那看似無路之處,必有隱藏的通道;信任自己內在的生命力,足以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信任時間,它終將為我們顯現答案。
這是深知生命本身蘊含著超越一時困境的智慧與可能——如同深埋于地下的種子,終將破土而出,即使我們暫時看不見它。
天何曾斷絕過道路?它只是以艱難的方式,迫使我們在狹窄處重新審視,在跌倒處重新爬起,在無路之處磨礪出真正的道路。
楊絳先生話語中飽含的勇氣與韌性,并非空洞的呼號。勇氣是在看清深淵之后,仍然選擇邁步;韌性則是每一次跌倒后,那重新站起時體內更堅固的支撐。
那些看似無路可走的絕境,不過是我們內心恐懼投下的巨大陰影。
當眼睛適應了黑暗,我們終會看見——陰影之外,尚有遼闊天地。
所謂“絕路”,不過是舊夢的終點,卻是新生的起點。那些最深的裂痕,日后將成為生命中最堅固的紋理。
天無絕人之路,它只是以艱難的方式,將我們引向未曾想象過的寬廣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