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就在印度國防部長拉杰納特·辛格于6月25日率團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青島防長會議,強調地區和平合作之際,印度國內卻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行動——印度國防部宣布將全面審查所有軍事采購項目,目標直指裝備中任何可能存在的中國零部件,甚至包括原料與半成品。
印度國防部發表聲明稱,國防部長拉杰納特.辛格將率領印度高級代表團出席于6月25日至26日在中國青島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聲明稱,會議期間,各國國防部長預計將討論一系列議題,包括地區及國際的和平與安全、反恐行動以及上合組織成員國國防部之間的合作。
印度國防部長拉杰納特.辛格(資料圖)
這一冷一熱的鮮明對比,暴露了印度對華戰略的矛盾心態:在國際場合尋求對話與合作,私下卻將中國視為最大的安全威脅,試圖斬斷軍事供應鏈上與中國的一切關聯。
然而現實遠比口號殘酷。2025年2月,印度國防部因發現供應商使用了中國零部件,直接取消了400架無人機的采購訂單。這一事件猶如一記警鐘,敲響了印度軍工體系對中國技術深度依賴的警報。
深入排查的結果更令人尷尬。在無人機和反無人機系統領域,印度發現若徹底排除中國零部件,產品可能僅剩下螺旋槳勉強算本土制造。核心的飛控芯片、電機、光學鏡頭等關鍵技術,幾乎全部依賴中國供應鏈支撐。
更嚴峻的挑戰來自那些看不見的“工業維生素”——稀土。中國掌控著全球90%的稀土生產,現代軍工裝備的命脈系于此物。印度雖坐擁世界第三的稀土儲量,但提煉技術嚴重滯后,其商務部長已坦承戰略儲備不足3個月。鎢、鉬等關鍵金屬及火藥推進劑、復合裝甲材料,超60%依賴中國進口。印度軍工體系仿佛一個宣稱戒煙卻不斷向鄰居借火的癮君子。
莫迪(資料圖)
諷刺的是,印度政府四年前曾豪擲230億美元激勵本土制造,意圖擺脫對外依賴。然而四年過去,實際到位的資金僅有17.3億美元。這種“畫餅式承諾”嚴重透支了政府信譽。當軍方如今再度呼吁企業“為國分憂”時,企業更傾向于通過隱秘的第三國渠道采購中國零部件——這已成為印度軍工體系心照不宣的生存法則。
在內外交困中,印度將目光投向美國,簽下價值超200億美元的軍購大單。然而美國的“擁抱”更像是商人的交易。印度軍械庫已成俄、法、美裝備的“萬國博覽會”,指揮鏈、情報鏈各自為政,整合遙遙無期。美國顯然更樂于持續出售高價武器,而非傳授核心技術或幫助整合現有混亂系統。
印度國防部長拉杰納特.辛格(資料圖)
辛格防長在青島強調區域合作之時,印度軍工系統正深陷對華依賴與強行“切割”的泥潭。這場從6月底延續至今的全面排查,揭示的并非印度的強大自給能力,而是其國防工業在關鍵領域難以克服的脆弱本質。
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之間,印度對華的兩手策略顯得格外蒼白無力——一邊尋求國際場合的合作姿態,另一邊卻在自身根基不穩的情況下,試圖用行政命令強行切斷技術命脈。這種戰略撕裂或許才是印度強軍路上最需修補的軟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