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偶然看到一張榜單。
有人以“一番”電影為引,統計了香港演員內地累積票房的前二十名,并順勢就形成了一個排行榜。
但筆者以為,既然談的是商業票房,就該僅針對商業電影進行統計,并兼顧電影核心角色判定和平均票房數據。
所以,本榜單將從2000年后開始統計,并分票房總值和平均值雙榜。
開場。
第一張榜單,核心角色歷史總票房。
TOP10,李連杰。
功夫皇帝,中國大片時代的開創者。
但很顯然,因傷病等因素,他錯過了內地電影井噴的年代,在票房數據的陳列上,就幾乎毫無優勢,故只能屈居末位。
內地有票房數據的商業電影總計十二部,其中核心角色七部。
這些電影分別為《英雄》、《霍元甲》、《投名狀》、《功夫之王》、《白蛇傳說》、《龍門飛甲》和《封神傳奇》。
總票房17.28億,平均票房2.47億/部。
TOP9,劉青云。
實力派男演員,可主可配。
他其實甚少擔綱第一男主,但基本上都是主創層面的核心之一,且產量不俗,故能“力壓”李連杰,排名第九。
內地有票房數據的商業電影總計二十二部,其中核心角色十八部。
這些電影包括《竊聽風云》、《竊聽風云2》、《奪命金》、《追兇》、《消失的子彈》、《逃出生天》、《掃毒》和《竊聽風云3》,以及《暴瘋語》、《消失的兇手》、《危城》、《驚天破》、《毒·誡》、《廉政風云》、《我的寵物是大象》、《神探大戰》、《掃毒3:人在天涯》和《談判專家》。
總票房29億,平均票房1.61億/部。
TOP8,張家輝。
長期都在影壇二、三線徘徊,直到《證人》爆發。
此后開始片約激增,也頗多擔綱之作,但與劉青云一樣,缺乏亮眼頭部票房作品。
內地有票房數據的商業電影總計二十四部,其中核心角色十八部。
計有《證人》、《線人》、《財神客棧》和《大追捕》,也包括《激戰》、《掃毒》、《魔警》、《臨時同居》、《赤道》、《使徒行者》、《低壓槽:欲望之城》和《廉政風云》,以及《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沉默的證人》、《催眠·裁決》、《爆裂點》、《怒潮》和《重生》。
總票房35.3億,平均票房1.96億/部。
TOP7,梁朝偉。
華語影壇頂級影帝。
新世紀后,開始在商業票房表現上走強,但巔峰短暫,從《無間道》至《赤壁(上)》和《赤壁(下)》的七年間,大概就是頂峰。
內地有票房數據的商業電影總計十二部,皆為核心角色。
分別是《無間道3》、《赤壁(上)》、《赤壁(下)》、《大魔術師》、《聽風者》、《擺渡人》、《捉妖記2》、《歐洲攻略》、《無名》、《風再起時》、《金手指》和《獵狐·行動》。
總票房55.36億,平均票房4.6億/部。
TOP6,周潤發。
香港之子。
昔年縱橫香港影壇的“雙周”其一,自1995年之后,淡出香港影壇,奔赴好萊塢,十年后回歸華語影壇,物是人非。
他因產量日減故總票房不算很高,但步步不凡。
內地有票房數據的商業電影總計九部,其中八部為核心角色。
包括《滿城盡帶黃金甲》、《讓子彈飛》、《大上海》、《澳門風云》、《西游記之大鬧天宮》、《澳門風云2》、《澳門風云3》和《無雙》。
總票房60.06億,平均票房7.5億/部。
TOP5,郭富城。
影壇戲路與深度雙優之子,天選偶像。
作為繼雙周一成之后,第一個拿到香港票房年冠和打破香港華語片影史紀錄的演員,他在商業票房上的崛起,應以《寒戰》為始,其后步步走高。
產量不算多高,但精品化優勢明顯。
內地有票房紀錄的商業電影總計十六部,皆為核心角色。
片目分別為《三岔口》、《風云Ⅱ》、《全城戒備》、《全球熱戀》、《寒戰》、《西游記之大鬧天宮》、《道士下山》、《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寒戰2》、《破·局》、《西游記女兒國》、《無雙》、《風再起時》、《斷網》、《掃毒3:人在天涯》和《臨時劫案》。
總票房64.97億,平均票房4億/部。
TOP4,甄子丹。
最后的動作巨星。
他自《葉問》正式崛起,經《十月圍城》一役奠定根底,其后攜武而影,堪稱無往不利。
從《七劍》、龍虎門》、《導火線》和《葉問》,到《十月圍城》、《錦衣衛》、《葉問2:宗師傳奇》、《精武風云·陳真》、《武俠》、《西游記之大鬧天宮》、《一個人的武林》和《臥虎藏龍:青冥寶劍》,再到《追龍》、《葉問4:完結篇》、《怒火·重案》和《誤判》。
核心主演電影二十六部。
總票房77.23億,平均票房2.97億/部。
TOP3,成龍。
世界級巨星。
他的情況比較特殊,最早的內地票房可以追溯到1995年的《紅番區》。
從《紅番區》和《一個好人》,到《我是誰》、《尖峰時刻》和《玻璃樽》,再到《神話》、《功夫之王》、《大兵小將》、《功夫夢》、《十二生肖》、《天將雄師》、《絕地逃亡》、《鐵道飛虎》、《功夫瑜伽》、《英倫對決》、《龍牌之謎》、《急先鋒》、《龍馬精神》和《傳說》等。
歷四十年,他總計上演核心主演商業電影三十四部。
總票房85.87億,平均票房2.5億。
TOP2,劉德華。
香港第一代“勞模”,產量高到離譜。
從《無間道》、《大只佬》和《無間道3》,到《天下無賊》 《十面埋伏》、《墨攻》和《投名狀》,再到《風暴》、《天機·富春山居圖》、《掃毒2天地對決》、《拆彈專家2》、《潛行》、《紅毯先生》、《危機航線》、《焚城》和《獵金游戲》等。
這二十余年間,以核心主演而論,他可以列出三十二部商業電影。
總票房87.02億,平均票房2.7億/部。
TOP1,古天樂。
這位香港新一代“勞模”,新世紀之后的電影產量實在驚人。
從零零年代的喜劇片《河東獅吼》、《百年好合》和《失憶界女王》,到后來的犯罪片《竊聽風云》、《槍王之王》和《掃毒》,再到近些年的《追虎擒龍》、《明日戰記》、《掃毒3:人在天涯》、《暗殺風暴》、《九龍城寨之圍城》、《惡行之外》和《私家偵探》。
跨二十余年,他總計拍了不下五十部商業電影,核心主演達四十八部。
總票房106.5億,平均票房2.2億。
第二張榜單,平均票房TOP榜。
有前一張榜單做基礎,這個榜就無須大費周章,也就很容易排。
TOP1為7.5億/部的周潤發、TOP2為4.6億/部的梁朝偉、TOP3為4億/部的郭富城。
其后,TOP4為2.97億/部的甄子丹、TOP5為2.7億/部的劉德華、TOP6為2.5億/部的成龍、TOP7為2.47億/部的李連杰、TOP8為2.2億/部的古天樂、TOP9為1.96億/部的張家輝,最末一名是1.61億/部的劉青云。
這或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商業票房向來炫目。
很多人追逐數量的絕對值,但在達到一定作品數量之后,演員商業電影的平均票房和上限高值,其實就具備相當的意義。
歡迎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