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在孩子戒斷孩子游戲癮時,都用了錯誤的方法:
各種圍追堵截,采用斷網(wǎng),斷電的方式;
對孩子各種苦口婆心的講道理,試圖感化孩子;
各種強迫,嘮叨說教,勸孩子醒悟。
這些方法,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主動放下手機,反而會引起孩子對父母更加抵抗的行為。
其實孩子放不下手機,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
只有玩手機時,孩子才有片刻的快樂與滿足感,才有一點價值感,覺得生活才有一點意思。
或者說,是因為孩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得到任何的正向反饋,覺得自己怎么努力也沒用,怎么改變都這個樣子,不如躺平好了。
換個角度來看,孩子沉迷游戲的核心原因是:
對學(xué)習(xí)沒有興趣,對自己沒有信心,只有在玩游戲時才能有點自主權(quán)。
沉迷游戲的孩子,往往是前期被父母管得太嚴格,要求太高,一直按父母的意愿做事,自己就像提線木偶一樣,順著父母的意去學(xué)習(xí)。
往往太乖的孩子,隱藏了太多自己的想法,對父母的強勢不敢反抗。
小時候太乖,太懂事,進入青春期后,孩子會有一種強烈的愿望:
自己長大了,再也不愿意聽父母的,要自己說了算,為自己而痛快的活。
父母因為平時的教育習(xí)慣,會發(fā)怒,生氣,覺得孩子脫離了自己的掌控,就會想方設(shè)法將孩子掰回來。
在拉扯的過程中,孩子就會使兩個殺手锏:
要么反抗,爭吵,發(fā)脾氣,要不就拖拉磨蹭,軟抵抗。
孩子會說:
都是我父母管我太嚴了,總是逼我學(xué)習(xí),我才會擺爛,才會沉迷游戲。
家長很發(fā)愁孩子的沉迷游戲與擺爛,但硬碰硬是不解決任何問題的,不如做好以下三件事,說不定孩子手機癮就不治而愈了:
父母要做好的第一事:抓大放小,將孩子的學(xué)習(xí)交還給孩子。
關(guān)于學(xué)習(xí)的事,如果父母的焦慮遠遠大于孩子對學(xué)習(xí)的焦慮,就是非理性的。
父母不能不管孩子,但也不能全管。怎么管?管什么,這對父母來說是一種考驗。
父母只需要管一些大方向的底線原則,抓大放小,小事要允許孩子完全做主,大事和原則性問題本著友好協(xié)商的原則。
如果家長大小事都要事無巨細地管,這樣會陷入無休止的負面循環(huán)。
父母累得不行,孩子也苦不堪言,心情不好,自然會抱著手機,一下不肯松開。
父母讓孩子心情好一點,在家里待得放松一點,對手機的依賴也會相應(yīng)降低。
父母要做好的第二件事:不要過度干預(yù)孩子,也不要過度滿足孩子
有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是,父母對手機和游戲的態(tài)度,很兩極分化。
剛開始是完全抵制,一點也不能碰,等孩子激烈反抗的時候,又嚇得不敢說一句,隨便孩子玩。
青春期的孩子特別聰明,很會察言觀色,也很拿捏父母。
所以父母就容易對電子產(chǎn)品從嚴格管控到實在管不了的直接放任,或者因為被孩子威脅到不敢管。
過度嚴苛和過度滿足,容易讓孩子得寸進尺和任性加倍。
不太前期對孩子上綱上線的嚴厲,后期因為害怕孩子發(fā)脾氣而完全縱容,滿足孩子所有要求。
孩子的要求被滿足得過飽和,孩子就會覺得理所當然,有一點不滿意,就會煩躁,焦慮。
溫柔有底線,好好說話,但原則問題說不讓步就不讓步,才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應(yīng)對方式。
父母要做好的第三件事:克制想改變孩子的心,多給孩子提供試錯機會
很多父母特別想改變孩子,一刻都不能等。
但凡孩子一點事情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各種想要改變孩子。
父母要克制幫助孩子的心,要將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交給孩子自主決定。
一些小事完全沒必要糾結(jié)和內(nèi)耗,孩子的路需要他自己走,才會清晰,才能產(chǎn)生動力。
等孩子有更多的信心去腳踏實地,生活方式更精彩時,就會遠離手機的誘惑,慢慢喚醒內(nèi)在驅(qū)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