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緩和,是否意味著雙方不會打了?在中美是打是和,除了貿易因素之外,還有一個決定性因素,它是什么呢?
最近這幾年,關于美國對華是戰是和的問題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點。在拜登時期,美國對華全方位極限施壓的政策,讓外界感覺中美之間打的概率大于和的概率。在特朗普上臺之后,剛開始雙方不斷升級的關稅戰讓外界對中美關系脫鉤充滿了悲觀情緒。不過,在中美經過兩次談判之后,中國開始放寬對美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美國開始恢復對華乙烷、芯片相關產品以及航空技術出口之后,美國對華是戰是和的問題,又發生了改變。
關于這個問題,最近,在北京召開了一場特殊會議,也就是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在論壇進行過程中,面對中美必戰的聲音,中聯部部長用六個字進行了回答,“我不這樣認為”。從中方的表態中,能夠看出對于雙方關系的期許。不過,中方不想打,雙方就真的不會打了嗎?這里,我們可以從兩件事情看出來。
第一件事情,就是關稅談判。這幾天,關于關稅談判最受關注的一個新聞就是美越達成了貿易協議,美國對越南商品征收20%關稅,對越南轉運商品征收40%關稅,而越南則向美國全面開放市場。在這里,我們需要注意,40%的轉運關稅主要針對的是哪個國家,曾經,特朗普經常抱怨中國通過越南做轉運貿易來規避美國征收的關稅。所以,表面上看美越達成了關稅協議,實際上,美越也是達成了圍堵中國的貿易政策。這無疑給其他國家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提供了樣板。目前,面對將到來的90天關稅暫緩期大限,為了再次推進對等關稅政策,美國的措辭已經變了,既然不愿意跟美國談判,那特朗普將計劃美日向10國發函的方式,先后致信170多個國家,明確新關稅稅率。在這其中,轉運貿易關稅或許會成為新焦點。所以,中美關稅談判達成了共識,并不意味著美國對華打壓就此停止。
第二件事情,就是美國正在努力擺脫對華依賴。大家都知道,中美談判舉行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嚴控稀土出口,導致美國一些產業“沒米下鍋”。所以,美國雖然同中國達成了協議,但在同時,也開始在稀土層面將擺脫對華依賴付諸行動了。近日,由美國主導,日本、澳大利亞以及印度參加的“稀土聯盟”就成立了。該組織成立的宗旨很簡單,就是共同努力,從而擺脫對華稀土依賴。于是,印度最近表示會啟動稀土增產計劃,日本則計劃從海底開采稀土。不過,雖然這兩個國家表現得很賣力,但它們都不具備對稀土進行二次加工提純的技術。要知道,在這一領域,中國占據世界第一。所以,想要擺脫對華稀土依賴,至少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是不可能的。但不管怎么說,當美國已經有了這個意向的時候,中國就要提高警惕了,一旦美國有一點點進步,它對于中國的打壓很可能就此升級。
這兩件事情說明,中美之間的博弈,已經從表面競爭更多地進入暗戰,而且,暗戰的強度將會越來越大。除了這兩件事情,決定對華是戰是和還有一個決定性因素,就是臺海問題。
大家都知道,在臺海問題上,中方多次強調,它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系政治基礎中的基礎。對于臺海問題,中方正穩步推進兩岸統一的進程,而美國呢?它則是通過各種方式來阻撓兩岸統一。在中方對臺立場不動搖,以及美國極力阻撓兩岸統一的情況下,那大陸一旦發現兩岸和平統一無法實現的話,就會對臺采取“斷然措施”,這樣一來,美國介入臺海局勢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屆時,中美發生正面沖突的概率也就越來越大了。
所以,關于對華是打是和的問題,其實美國很矛盾。一方面,它需要跟中國保持必要的合作來滿足自身的消費和產能;另一方面,它又必須要中國聽從它的主張來滿足其戰略需求。但這兩個方面是無法共存的,在中國這里,是不會接受美國既要又要的貪婪的。所以,是打是和,美國得想好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不管美國如何選擇,中國都會奉陪到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