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木舒克訊(通訊員:魏宗銓 阿力亞·賽米攝影報道)很多人一提到外賣員,就覺得他們賺錢很容易,隨便跑一跑就能月入過萬。可實際上呢?……。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城區的街頭巷尾,一抹穿梭于車流間的藍色身影總引人注目。7月4日中午,四十四團永安鎮四連群眾29歲的阿里木·玉素甫騎著電動車,手機支架上跳動著接單提示,電動車后座的外賣箱滿載著熱乎餐食。
圖為:阿里木·玉素甫給訂餐拍照存證據現場。
2016年6月,阿里木·玉素甫畢業于圖木舒克市高級中學。2017年至2020年之間,他先后在城區麥香園漢堡店、檢查站當過輔警、韻達公司快遞員、社區網格員等工作,當時每月工資2500元至3500元之間。四年前,阿里木·玉素甫輾轉于多個崗位,在工廠流水線打磨過雙手的繭痕,在蛋糕裱花臺前凝練出毫米級的精準,超市收銀機的叮咚聲記錄著他與時間的博弈。回顧往昔,阿里木·玉素甫感慨,每一個崗位都讓他學會生存的本領。
沒有踏入外賣行業之前,阿里木·玉素甫是個內向靦腆的人。2021年10月9日,入職“餓了么”外賣行業,為了提高社交能力,他主動與新老騎手交流,努力提高配送效率、服務質量和安全意識。
回首過去的9年,他的人生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送外賣是體力勞動者用時間和體力交換配送費的工作。剛開始送外賣的時候,阿里木·玉素甫都不好意思跟人說,“因為很多人覺得這是個底層行業,混不下去了才干外賣,現在我坦然了,別人說是他們的,我只要能掙到錢就行了。”阿里木·玉素甫說每個月開工資的時候,看著入賬的數字,自己就很開心,“就喜歡這種掙錢的感覺,喜歡看著銀行卡數字增加。”
外賣員看似工作自由,可在生活方面,他們卻有著諸多無奈。阿里木·玉素甫為了多賺點錢,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外面跑單。他不是在送餐,就是在去送餐的路上……。
外賣員們雖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和誤解,但他們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用汗水和努力為大家帶來便利。
干這一行,說不辛苦是假的。為了多接單多賺錢,阿里木·玉素甫早晨及上午睡覺,每天13:30分上線接單,一般忙活到零晨2點才下班回家。周末、節假日往往單多,更舍不得休息,春節期間的團圓飯香從千家萬戶飄出時,他正提著四層樓的年夜飯套餐疾步攀登。冬季他每個月都要跑2000多單。只要上線接了單就沒有挑選的余地。
2020年10月,阿里木·玉素甫毅然決然地成為了一名外賣配送員。每日早出晚歸,風吹日曬,雖然辛苦異常,但每當成功送達一單,都讓他感受到自己離目標又近了一步。這份工作雖然平凡,卻也是為社會運轉貢獻著不可或缺的力量。每當阿里木·玉素甫及時將餐食送達客戶手中,看到客戶滿意的笑容,他心中都會涌起一股無比的滿足與自豪。
圖為:阿里木·玉素甫送餐到新疆政法學院存放點。
阿里木·玉素甫是一名在“餓了么”堅守四年的外賣配送員。在這漫長的四年時光里,他身著藍色制服,每日不辭辛勞地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用那沉甸甸的外賣箱承載著對生活的無限熱忱與璀璨夢想。
筆者現場釆訪了解到,每年4月至5月份,是外賣員送餐的淡季,每天接訂餐單30至40單,每月收入僅2000元至3000元;每年11月至12月份,正是天寒地冬季節,生活在各個小區居民不愿走出家門到飯館吃飯,在“餓了么”平臺訂餐客戶較多,特別是11月份,接訂餐單1800單送餐工作量,當月收入高達10000元以上,進入11月份,接訂餐單2200單送餐以上,這就是外賣配送的旺季高收入的兩個月。每年按九個月的接單送餐工作量折算,平均每個月收入6000元左右。
圖為:阿里木·玉素甫給訂餐大學生打電話現場。
“阿里木·玉素甫工作很辛苦,風吹雨打,還要跑樓層,他能堅持下來。他為人正直樸實,待人誠懇熱情,積極參與連隊組織的各類活動,無論是志愿服務還是集體活動,他始終沖在前列,用耐心和行動帶動身邊人。他的平凡故事是外賣員真實生活的縮影”。7月4日,四十四團四連連長莫合旦·亞生直白地對筆者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