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河馨海的劇本《三道菜》以蘇家的故事為脈絡,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一個家庭在時代變遷與生活困境中的掙扎與抉擇,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蘇家從最初依靠倒賣大米發(fā)家,到遭遇大旱后陷入困境,這一系列的變化深刻地反映出生活的無常。蘇滬生作為一家之主,他的決策和行為對家庭走向起著關鍵作用。在旱災期間,他為了維持與唐軍官的關系,不斷用米進行交易,即便在家庭資金緊缺、米倉見底的情況下也未曾改變。他的出發(fā)點是為了讓家人有吃有穿,保住米倉,在他看來,與唐軍官交易是在困境中求生的無奈之舉。然而,他的做法卻引發(fā)了與子女的矛盾。蘇文翀和蘇清和對他的行為提出質疑,蘇文翀認為父親這樣做是在虧空自家的米,蘇清和則對爺爺在人際關系中的一些做法感到不滿。這體現(xiàn)出不同代人在觀念和價值觀上的差異,老一輩更傾向于保守地維護現(xiàn)有的生存關系,而年輕一代則有著新的思考和追求。
蘇清和的形象在故事中十分鮮明。她從美國學成歸來,懷揣著宣傳西洋文化的理想,渴望開闊人們的視野。但在家人眼中,她的想法不切實際,遭到了爺爺、奶奶和哥哥的反對。在家庭困境逐漸加深的過程中,她也在不斷成長。從一開始因爺爺對小李稱呼的干涉而生氣,到后來面對家庭的艱難處境,她變得更加堅強和懂事。她努力為生病的奶奶借米,雖然四處碰壁,但仍沒有放棄。這種變化展現(xiàn)了她在困境中的擔當,也讓我們看到了年輕一代在面對生活挫折時的韌性。
文中“三道菜”作為線索,串聯(lián)起蘇家的不同階段。醉蟹象征著家庭團聚時的溫馨,那時蘇家生活安穩(wěn),家人之間充滿關愛;上湯獅子頭的出現(xiàn)伴隨著家庭內部的矛盾和危機,旱災使得家庭經(jīng)濟出現(xiàn)問題,成員之間的分歧也逐漸顯現(xiàn);小蔥拌豆腐則代表著蘇家最艱難的時刻,吃米都成了奢望,一家人只能在簡陋的環(huán)境中勉強維持生計。通過這三道菜,讀者能更直觀地感受到蘇家生活的巨大落差。
此外,劇本中還描繪了小鎮(zhèn)居民在旱災中的眾生相。大家都面臨著生活的困境,有的因為自家條件不寬裕而拒絕借米給蘇家,這反映出在艱難時期,人性的自私一面。但同時,也能看到像小李和李叔這樣的人,他們雖然自己也一個月沒吃米了,但面對蘇清和的求助,雖無奈拒絕卻滿懷愧疚,這又體現(xiàn)出人性中善良和質樸的部分。
蘇家最終決定前往上海為別人打工,這是他們在絕境中的一次勇敢嘗試。盡管未來充滿未知,但他們沒有放棄希望。從蘇家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家庭在困境中的凝聚力,也看到了時代對個人和家庭命運的巨大影響。在生活的洪流中,我們或許會像蘇家一樣遭遇各種挫折和困難,但只要家人團結一心,積極尋求改變,就一定能迎來新的生機。覃河馨海的劇本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家庭的興衰,更讓我們對生活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注:《三道菜》曾于2019年5月13日由南山劇社在西北政法大學南校區(qū)小劇場演出過,覃河馨海自己導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