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云朵的《我的樓蘭》說沒就沒了,只剩下冷冰冰的"版權到期"。
這事兒的始作俑者竟是她的鐵桿粉絲"刀郎,結果把自己給搞砸了。
一個粉絲咋就能掀起這么大風浪?這場師徒大戰到底傷了誰?
作者-山
這事兒鬧大了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兩個小丫頭唱首歌,竟然能引發一場網絡大戰。
6月22日,刀郎54歲生日,重慶演唱會現場人山人海。四川觀察的記者思鷺扛著話筒,在人群里尋找采訪對象。這時,兩個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跑了過來,一個叫小雅,一個叫小文。
別看她們年紀小,對刀郎的歌可是倒背如流。面對鏡頭,兩人合唱了一首《大眼睛》。清澈的童聲在山城上空飄蕩,圍觀的大人們紛紛鼓掌叫好。這本是個暖心的畫面,就像夏日里的一陣清風。
可就在視頻傳到網上后,一個叫"豁牙老劉"的網紅跳了出來。這家伙就像個路怒癥患者,見啥都不順眼。他指著視頻大罵:"這歌詞有問題!'情欲如火,如饑似渴',小孩子能唱這種東西?"
更過分的是,他把炮火對準了記者思鷺,說她是在"利用未成年人炒作"。甚至要求四川觀察開除這個記者。這哪是什么正義之舉,分明是借題發揮,想把事情搞大。
短短48小時,網絡就像開了鍋的水,沸騰得一塌糊涂。支持刀郎的粉絲和豁牙老劉的跟風者在網上對罵,連那兩個小女孩都被卷入了輿論漩渦。事情鬧成這樣,背后的水可深著呢。
原來是這么回事
水有多深?得從十年前那段師徒情說起。
2005年,一個普通女孩云朵走進了刀郎的世界。那時候的云朵就像一張白紙,刀郎在上面描繪著音樂夢想。他不僅給云朵提供免費的食宿,還親自操刀她的首張專輯。在那個風言風語滿天飛的娛樂圈,男師父和女徒弟同住,難免會有人多想。
但刀郎頂著壓力,把云朵當親妹妹一樣照顧。給她取藝名,教她唱歌,甚至連零花錢都包了。這份恩情重如泰山,按理說云朵應該感恩一輩子。
可人心這東西,就像天氣,說變就變。2014年,云朵和刀郎的公司解除了合約。表面上說是"友好解約",背地里卻是另一番景象。據刀郎前經紀人爆料,云朵帶著父母到公司大吵大鬧,場面一度很難看。
即便如此,刀郎還是念著師徒情分,給了云朵五首歌的授權使用權。這就像是給了她一把能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我的樓蘭》《愛是你我》這些歌,都成了云朵的代表作。
但恩將仇報的戲碼還在后頭。刀郎強勢回歸后,演唱會場場火爆。作為前徒弟,云朵不表態、不宣傳、不祝賀,甚至在直播間直接把提到刀郎的粉絲給拉黑了。這種做法,商業是商業,可這里頭還有人情冷暖。
這就是個照妖鏡
人情冷暖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本性。
刀郎對云朵的恩情,就像陽光雨露,滋養著她的音樂生涯。可云朵的回報呢?不僅沒有感恩,反而和師父漸行漸遠。這種忘恩負義的行為,已經超出了商業范疇,觸及到了道德底線。
更令人瞠目的是,云朵的粉絲團"云端音51團"簡直就是個瘋狂的粉絲工廠。他們對云朵的崇拜近乎癲狂,眼里容不得半點對偶像的質疑。網紅安東尼大叔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僅僅因為隨口吐槽了云朵幾句,就遭到了數年的網絡圍剿,最后被逼得患上了抑郁癥。
這次豁牙老劉的表演,不過是51團的又一次集體行動。他們制作視頻、組織網暴、惡意傳播,手法嫻熟得令人發指。7條批判視頻連夜上線,單條播放量迅速破百萬,這背后的組織性和預謀性一目了然。
最讓人寒心的是,整個過程中,云朵始終保持沉默。作為公眾人物,她有責任管束自己的粉絲。可她選擇了裝聾作啞,任由粉絲胡作非為。這種縱容,比直接參與網暴更可惡。
當流量成為武器,當粉絲成為工具,所謂的"愛"已經變成了最毒的恨。看清了人性,咱再說說這事的影響。
這事給咱的啟發
一個案子能看出整個圈子的問題。
刀郎這邊的反擊來得又快又狠。6月26日,刀郎團隊發布維權聲明,明確表示要追究豁牙老劉的法律責任。這不是威脅,而是動真格的。隨后,豁牙老劉的直播間被封,多個作品下架,算是為自己的惡行付出了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