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深夜的參議院,副總統萬斯那關鍵一票,徹底改寫了兩個億萬富翁的恩怨情仇。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驚險過關,可他萬萬沒想到,這場勝利竟然把最鐵的盟友馬斯克給徹底得罪了。
硅谷巨頭咋就翻臉不認人了?美國這政治格局還能怎么玩?
編輯:倏禹
這一票,炸了個天翻地覆
馬斯克跟特朗普撕破臉了!這事兒震動整個華盛頓。誰能想到,就是那么一張選票,像顆定時炸彈在美國政壇炸開了花。7月1日晚上11點23分,參議院大廳里的氣氛緊張得像拉滿的弓弦。50票對50票,僵持不下。
萬斯手里握著那張決定性選票,臉上的表情比撲克牌還難讀。他緩緩站起身,所有人的眼珠子都快黏在他身上了。"贊成!"兩個字一出口,整個大廳瞬間炸鍋。
馬斯克當時就在場邊的貴賓席上,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商業帝國被人一票給"判了死刑"。要知道,這個法案取消電動車稅收抵免,光是特斯拉一家就得損失12億美元。12億啊,不是12塊錢!
更讓人咋舌的是,馬斯克當場就急眼了。這位平時在社交媒體上指點江山的硅谷巨頭,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直接開撕。"這是對美國未來的背叛!"他的聲音在大廳里回蕩,像雷聲一樣震耳欲聾。
你說這兩人之前多鐵啊,馬斯克為了幫特朗普上臺,那可是砸了真金白銀。現在倒好,恩將仇報四個字寫在了臉上。
特朗普那邊更絕,不僅不道歉,還讓政府效率部"好好查查"馬斯克的補貼問題。這不是往傷口上撒鹽嗎?話說回來,這事兒可不僅僅是兩個人的恩怨那么簡單...
法案背后的算盤,精著呢
說起這個"算盤",門道可多了去了。表面上看,"大而美"法案打著減稅的旗號,聽起來挺美。可仔細一琢磨,這哪里是減稅,分明是換湯不換藥的割韭菜游戲。真正受益的,還是那幫手眼通天的超級富豪。
這法案最狠的一招,就是砍掉了拜登《通脹削減法案》里的綠色稅收優惠。太陽能板、電動車、風能發電,凡是跟新能源沾邊的,統統沒戲。馬斯克看得門兒清,這法案就是沖著他的電動車帝國來的。
更要命的是,法案通過后,未來10年美國赤字將飆升1.3萬億美元。1.3萬億什么概念?相當于德國一年的GDP!這筆天文數字的賬,最終還是得老百姓來買單。福利削減,醫保縮水,教育投入減少,普通人的生活雪上加霜。
華爾街那幫金融大鱷笑得合不攏嘴。他們早就算準了,綠色能源泡沫一戳破,傳統能源股就得飛天。石油、天然氣、煤炭,這些"老古董"重新煥發第二春。資本就像水一樣,總是往低處流,往賺錢的地方鉆。
說實話,這種玩法確實有點過分。一邊是億萬富翁的利益爭奪,一邊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困頓。貧富差距這道鴻溝,被挖得越來越深。
馬斯克雖然也是富豪,但好歹還念著點綠色夢想。現在夢想被人一腳踩碎,他能不急眼嗎?"如果法案通過,我立馬成立美國黨!"這話可不是說著玩的,這位南非出生的億萬富翁,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向華盛頓宣戰。就在大佬們斗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底下有人開始搞事情了...
草根逆襲,這才叫真功夫
這個"搞事情"的,還真不是一般人。33歲的馬姆達尼,長著一張娃娃臉,看起來人畜無害。可就是這么個小伙子,在紐約市長民主黨初選中,硬是把前州長科莫給干翻了。這在美國政壇,簡直比中彩票還難。
更絕的是,馬姆達尼毫不掩飾自己的政治立場——"民主社會主義者"。在美國,這五個字基本等同于政治自殺。從麥卡錫時代開始,"社會主義"就像瘟疫一樣被主流政治避之不及。
可這次不一樣了。老百姓真的受夠了,受夠了華爾街的貪婪,受夠了政客的虛偽,受夠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實。馬姆達尼提出的那些主張——給窮人蓋房子,降低醫療費用,提高最低工資,聽起來像天方夜譚,可在紐約選民心里,這就是救命稻草。
選舉夜那天,當計票結果出來的時候,整個美國政壇都傻眼了。傳統的政治寡頭們做夢都沒想到,他們苦心經營的政治版圖,竟然被一個"門外漢"給掀翻了。
這事兒的象征意義太重大了。紐約可不是什么小城市,這是美國的金融心臟,華爾街的大本營。連這里的選民都開始擁抱社會主義,說明什么?說明美國的政治土壤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換作是你,面對這種局面,會不會也想試試別的?當傳統的左右兩黨都讓人失望透頂的時候,激進的選擇反而顯得合情合理。
馬姆達尼的勝出,就像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一顆石子,漣漪正在向四面八方擴散。上面撕,下面鬧,美國這是要出大事的節奏...
暴風雨來了,躲都躲不了
這"大事"可能比想象的還要大。三股力量正在美國政治舞臺上激烈碰撞,每一股都足以改變游戲規則。第一股是馬斯克代表的新興資本,第二股是馬姆達尼代表的草根民粹,第三股是特朗普代表的傳統權威。這三者之間的博弈,決定著美國未來的走向。
馬斯克那邊,"美國黨"的籌建工作已經開始了。雖然美國的兩黨制根深蒂固,新黨想要突圍困難重重,但馬斯克有的是錢,有的是影響力。他在推特上一聲吼,幾千萬粉絲就能掀起輿論海嘯。更何況,他還握著一張王牌——讓那些投票支持"大而美"法案的議員在初選中落馬。
馬姆達尼那邊,社會主義思潮正在美國各大城市悄然蔓延。從西雅圖到芝加哥,從洛杉磯到波士頓,越來越多的年輕政治家舉起了社會公正的大旗。他們的口號很簡單:要么改革,要么革命。
最危險的是特朗普。這位前總統現在是四面楚歌,盟友反目,新敵崛起,支持率跌到了谷底。在這種絕境中,他居然琢磨著把"國防部"改名為"戰爭部"。這可不是簡單的文字游戲,而是在為某種極端手段做準備。
想當年,美國內戰前也是這個路數。南北雙方矛盾不可調和,政治手段走到了盡頭,最后只能兵戎相見。那場戰爭打了四年,死了60萬人,美國差點就此分裂。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當一個國家的內部矛盾尖銳到無法通過正常政治渠道解決時,戰爭往往就成了最后的選擇。特朗普明白這個道理,馬斯克明白,馬姆達尼也明白。
三股力量撞在一起,不出火花才怪呢。問題是,這火花會燒多大?會不會把整個美國都給點燃?
結語
表面看是馬斯克跟特朗普的個人恩怨,其實反映的是美國整個政治生態出了問題。當錢、權、民意這三樣東西徹底失衡時,歷史總愛選擇最激烈的糾錯方式。
說句心里話,美國這次真可能要碰上硬茬了。不管是精英內斗,還是草根造反,都指向同一個事實:舊秩序玩不下去了。馬斯克的反叛,馬姆達尼的逆襲,特朗普的鋌而走險,每一個都在向世人宣告——變革的時代來了。
這種變革可能是和平的,也可能是劇烈的。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美國再也回不到從前了。這個曾經的"自由燈塔",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身份重構。
你覺得美國這次的"至暗時刻"會怎么收場?是和平轉型,還是更大的動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