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統出現了斷裂,甚至出現了撕裂,卻不是很多人能夠自覺發現的。
文化傳統重視農耕文明,卻在工業文明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出現斷裂,甚至完全被拋棄。農耕文明重視男耕女織的生活,人們知足常樂,沒有太多的奢望。農耕文明重農抑商,認為天下商人“無商不奸”。現在似乎完全相反,農耕文明不受重視,而商人受到了空前的重視,甚至到了全民皆商的程度。尤其是互聯網興起之后,互聯網商業大發展,很多人都在網上開網店,賣當地的一些產品,即便手續不齊全,也照樣可以大賣特賣,以至于很多山寨產品進入了千家萬戶。這種現象在農耕文明時期是無法想象的,也正好驗證了農耕文明的規范,那就是農業始終是生存和發展之本,而商業卻是末流。倘若商業大發展,人心將會變得奸詐,而且人算計人的事經常出現,社會禮崩樂壞。果然讓古人說中了,商業大發展之后,人們身邊所有的事物都可以作價出售,連同人命和貞潔都可以作價出售。資本進入社會每一個角落,最終控制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倡導一種消費主義價值觀,和傳統的節約精神背道而馳,最終導致傳統文化的徹底斷裂。雖然很多公益廣告都在倡導人們節約,但實際上人們都在浪費,無論是開汽車浪費汽油,浪費電力,還是到飯店吃飯,浪費飯菜,抑或是到醫院治病,過度醫療,浪費錢,都算是浪費。浪費可以促進商品和服務的流通,可以促進投入商品和服務領域的資本增值,而節儉卻不會這樣。
資本創造消費主義價值觀,就是要人們去浪費,哪怕人們買了東西不用,放在家里一段時間,轉而送人或者當成破爛賣掉,抑或是直接放壞了,扔掉,也算是刺激了資本的增值。他說人們都在存錢,而不花錢,那么銀行放貸也會出現問題,市場經濟將會出現不景氣的狀況。傳統文化不提倡市場經濟的發展,而是提倡農耕文明的發展,讓人們搞一家一戶的農業耕作和種植,甚至讓人們長期忍受壓迫和剝削,而不要人們反抗。越是這樣,越要保證絕大多數的人成為農民,統治階級才可以源源不斷地從民間榨取錢糧。傳統社會重視親情關系,尤其是過年過節的時候,親戚朋友會聚會。這種親情關系是有一定的功利色彩的,就是在人們家里有婚喪嫁娶大事的時候,親朋好友可以過來幫忙,上份子錢,幫助這一家渡過難關。大家在互相幫助中,很多家庭大事就都可以順利完成。這是農耕文明的習俗,而傳到了現在,這種習俗似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只要變得有錢了,就會主動遠離親戚和朋友,防止他們借錢不還。當他家有婚喪嫁娶大事的時候,他只要花錢請專業的公司來運作就可以了,無論是婚慶公司還是殯葬服務公司,人們都可以花錢雇傭,而且把事情辦得很好,就沒必要請親戚朋友來幫忙了。如此一來,很多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斷裂了,表現出來的是整個社會的冷漠。
傳統社會提倡見義勇為,提倡出手相助,而當代社會卻不提倡這樣。因為見義勇為容易被訛詐,即便老人倒地,人們也不敢扶。人心不古,似乎全都是法律導致的。法律維護的是統治階級的利益,維護的是穩定的社會局面,卻不一定真的公平和公正。倘若一個普通老百姓和一個資本家打官司,結局是怎樣的,可想而知。倘若一個老百姓和一個官員打官司,結局也早已經確定了。而資本家和官員早就因為利益關系勾結在一起,卻不會互相告發。當他們強強聯合之后,就會形成企業或權力的絕對壟斷,進而打造商業帝國。傳統社會權力壟斷在統治階級手中,現在也是如此,但統治階級講究民主,卻沒有讓民主深入人心。似乎統治階級也要遵守法律,但分明存在著特權階級,有著權大于法的現象。這一點和古代的權大于法的現象類似,似乎沒有太多的斷裂。傳統文化重視科舉考試,重視書生做官。而現在雖然人們也重視做官,但社會提供的崗位多了,學生大學畢業以后完全可以自謀職業,找一份適合自己干的,能掙錢養活自己就可以了,卻不會等著國家分配,也不會像古代書生考中一樣,立刻成為官員。
書法家、畫家、音樂家、文學家等早就不再秉承古代那一套,而是迅速出名,大量圈錢,實現人生的輝煌。他們再也耐不住寂寞,再也不會像古代藝術家一樣十年磨一劍,而是故意放慢創作的速度,和權力以及資本聯合,炒作自己的作品,人為制造稀缺性。傳統社會重視藝術、重視文化的風俗似乎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因為經過當代資本的運作,文化和藝術被當成了賺錢的工具,而不再是文化藝術本身了。文化和藝術有著形而上的超功利屬性,卻往往被資本拉下了凡塵,成了媚俗的文化和藝術,要進行市場化推廣,還要打造文化周邊產品,只要能賺錢就是好的文化和藝術,不能賺錢的就不是。如此單一的功利化評價標準,很容易毀了文化和藝術,致使文化和藝術不再那么純粹,而是成了一種文化或藝術口紅,也成了濃妝艷抹的婦人,任人調戲。傳統文化重視教育,但絕大多數人都是農民,不讀書,不識字。而當代很多人都讀書識字,卻在走向社會之后,不喜歡讀書了,轉而喜歡互聯網文化,喜歡整天刷短視頻,整天接受網絡資訊,整天在網上購物或聊天,還有大量的人打網絡游戲,其實已經玩物喪志了,也被資本牽著鼻子走了。當人們都在關注網絡信息的時候,生存在網絡上,就再也沒有網癮這個詞了。互聯網文化本身就是對傳統文化的顛覆,容易讓人們產生一種斷裂感,就是接受互聯網文化之后,不再認同傳統文化,甚至逐漸忘掉了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在當代出現了斷裂,和資本運作有關,和權力為資本站臺有關。說白了,還是經濟體制的變化最終導致了文化的斷裂,甚至這種裂縫越來越大,文化有全盤西化的可能。一方面人們要看到傳統文化的精華,予以繼承;另一方面要看到當代文化的糟粕,予以拋棄。不然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裂縫會越來越大,最終人們會遠離傳統文化,轉而擁抱資本改造了的所謂當代文化,最終跟西方人一樣,成為資本的玩物,也為消費主義價值觀裹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