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貨運火車與旅客列車側面沖突致列車脫線,該突發事件并未造成人員傷亡,卻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原來,列車脫線后,由于車內門窗封閉,空調關閉,導致車廂內異常悶熱、呼吸不暢,有乘客選擇破窗,后被警方帶走。
媒體熱議:破窗乘客不應該交給公安部門,而應該受到嘉獎!
01 意外后的萬幸
炎炎夏日,鐵路線上的一場意外卻讓人驚出一身冷汗。
金溫地方鐵路公司一列貨運列車因制動失效,侵入滬昆線東校站下行正線,與正常行駛的K1373次旅客列車發生了“側面沖突”,導致客車機車的前臺車脫線。
不幸中的萬幸的是,這次意外并未造成人員傷亡,可后面又迎來新的挑戰。
由于脫線,導致列車滯留了3個小時,雖說事故發生在20時28分,但炎熱夏日的夜晚也涼快不哪兒去。
最關鍵的是,列車門窗封閉,空調系統也停運了,車廂里乘客眾多,很快溫度就飆升到30多度。
異常悶熱的環境讓乘客汗流浹背,很多乘客的衣服早已經濕透,貼在身上的那種感覺讓人更加煩躁。
一些男性乘客索性把上衣脫掉光著膀子“風涼”一下,大家希望能把窗戶打開讓大家透透氣。
乘警也在積極聯系,可一頓聯系后,并沒有啟動應急通風機制,這讓車廂內的乘客更加焦躁。
大人們還能忍一忍、熬一熬,小孩子可是受不了,很快車廂里就傳來不少小孩子因悶熱哭鬧的聲音。
孩子的哭鬧聲讓本就焦躁不安的乘客更加難受,期間甚至有老人因燥熱的車廂而中暑,這讓車廂內的氣氛也在悄然變化。
乘客起初一直在尋求乘警和列車員的幫助,可一次次溝通、一次次聯系,并未換來實質性的改變。
隨著時間的拉長,乘客陸陸續續出現了憋悶的感覺,乘客反映,他都快感到窒息了,而且大家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好。
由于車廂內實在是太悶熱,而且逐漸有了缺氧的感覺,乘客們,紛紛請求工作人員打開車窗或車門,讓大家通通風。
但這些請求都被拒絕了,其實車內的工作人員也熱,他們的制服也早已經被汗水浸透,但他們也要聽從命令。
不難想象的是,在沒有接到上級開窗開門通風的指令時,這些工作人員也不會擅自自作主張。
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老人恐怕會來到他們忍受的極限,再加上身體有些其他的疾病,恐怕會出現不好的事情。
由于長時間處在悶熱的封閉空間,車廂里的味道也越來越難聞。
有些情緒比較激動的吆喝著“要悶死了”,可工作人員仍然不為所動,因為他們實在是不敢自己“做主”。
可乘客們實在是受不了了,一位身穿黑色上衣的小伙子不顧阻攔,揮動破窗錘將玻璃砸破。
這也讓大家感覺到了一絲絲的涼意,車廂內瞬間安靜的一會兒。
此時的列車工作人員還在安撫著大家的情緒,畢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長時間忍受如此悶熱憋氣的車廂。
不得不夸贊的是,即使在如此惡劣的環境當中,乘客們并沒有表現出任何過激的行為,個別人只是情緒上有些激動。
畢竟乘客也是能夠體諒工作人員的,大家都明白彼此不是為了為難彼此。
即使黑衣小伙子將車窗砸出一個大洞之后,乘警也沒有說是要對小伙子動粗或強制控制。
他們仍然在安撫大家的情緒,從這一點上來看,其實車廂內的所有人此時都是站在統一戰線上的。
只不過大家的職務有所不同,理解著對方的工作,理解著對方的感受。
為了確保乘客的安全,乘警也只能用自己濕透的身體堵住那個破口,這并不是乘警想獨享通風口。
畢竟車廂內之前長時間封閉悶熱,工作人員也擔心,因為這個大窟窿的出現,會引發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隱患。
不得不承認的是,一小伙的這個舉動的確給車廂內帶來了平靜。
乘客們紛紛上前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隨著車廂內開始通風,乘客們的情緒也逐漸平復,車廂里也不再那么悶熱。
對于破窗乘客的行為,網友們的意見也并不一樣,有人說他這是在見義勇為,也有人說他損壞了公共財物要賠償。
歷經三個小時的等待之后,救援隊就來到了現場,很快就把大家轉移到安全地帶。
有乘客反映,在他們等待的這期間,工作人員其實給他們發過水和八寶粥等應急物資,但始終沒有開門開窗。
據悉,工作人員之所以拒絕開門通風,是因為軌道帶電,擔心乘客下車有危險。
整起事件雖然歷經了意外和波折,但最終的結果還是可喜的,并沒有造成人員的傷亡,這也稱得上是一個奇跡。
就在外界幾乎一致認可砸窗乘客的行為時,有網友卻給出了不同的看法。
該網友表示,如果開門后乘客蜂擁而出,造成了嚴重的事故,誰來負責?真要是亂了,誰也喊不住。
他認為,對黑衣服乘客應依法依規進行處罰,該罰該坐牢一樣都不能少,不然以后遇到同樣的事故會有更多的人砸窗砸門。
官方回應
當日23時27分,經緊急處理,K1373次旅客列車換掛機車后恢復運行,砸窗小伙在車輛抵達金華站后被警察帶走。
一位鐵路運輸行業的退休工人表示,發生這樣的意外,列車長應根據實際情況,果斷通知各車廂列車員開窗通風,并通告所屬客運段主管領導。
他認為,砸窗的小伙應該無責!
廣州鐵路公安局懷化公安處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并沒有對砸窗的男乘客進行拘留,只是對他進行批評教育后就放行了。
這樣的處理結果也符合大家的預期,畢竟當時的情況也比較緊急,砸窗自救應該得到支持和理解。
上鐵金華車務段也對這起事件進行了道歉,雖然在有些行為的選擇上,大家有不同的做法,但大家也都是為了確保所有人的安全。
最終的結果可謂是皆大歡喜,可這件事情所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也非常值得深思。
新京報社評
整起事件當中,乘客為了自救破窗通風,列車的工作人員為了確保安全,沒有及時采取更為有效的應急措施。
新京報認為,列車的工作人員對旅客的不適和不滿缺乏共情,沒能及時有效的應對突發狀況,凸顯了應急能力的不足。
工作人員很可能是憑借經驗來做出判斷,卻忽略了此時通風才是旅客最需要的。
其實在這種情況之下,人的生命安全才是最重要的,無論是為了遵守規章制度還是恪守職責,都應該以人為本。
旅客的生命和健康大于天,面對如此惡劣的條件,在列車備用通風系統沒有啟用的時候,工作人員應該積極聯系上級調度部門,而不是一味的“等待通知”。
從視頻當中來看,有穿制服的人在現場打電話,不知道是他是否是列車的工作人員,又或許是未溝通到位。
既然鐵路部門的服務理念是“旅客至上”,工作人員為何首先想到的不是旅客有什么需求?
新京報一針見血的指出,工作人員更多考慮的是,如何避免承擔打破常規的責任,從而缺乏了服務的主動性,這也是不能共情旅客的重要原因。
從列車工作人員已經被浸透的制服來看,他們也是非常的難受,他們又何嘗不想通通風。
但畢竟他們是列車的工作人員,有著自己的職責使命,怕打破常規擔責的心理讓他們沒能和乘客想到一起。
打破一個列車的窗戶,其實并沒有多大的損失,但這件事所帶來的反響卻非常大。
這起事故也給鐵路部門敲響的一記警鐘,規則應該完善,標準也應該明確,更應該提升應急的能力,提升服務的意識。
工作人員太容易被條條框框所限制,那些思維定式也不容易打破,但必須在應對各種突發狀況提高應對的本能和習慣。
結語
這起事件沒有造成人員的傷亡,也沒有重大的財產損失,這些客觀事實是否是為及時關照被困乘客的原因?
正如新京報所說的那樣,只有把問題想在前面,把預案落在實處,才不會在事故發生之后機械地等待通知,陷入被動。
對于這件事,大家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