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5日報道 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7月3日刊登題為《特朗普的法案是政治回旋鏢》的文章,作者是羅蘭·彼得斯。文章摘譯如下:
《大而美法案》幾乎囊括特朗普的全部競選承諾,但這個本應極具吸引力的法案卻包含了一些“丑陋的”變化,它們可能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困擾特朗普和共和黨人。
即使在保守派中,部分削減措施也備受爭議。所謂的“財政鷹派”,即堅決反對新增債務的保守主義者,以及擔心因削減醫療補助而激怒選民的共和黨人,都不同意這樣做。
《大而美法案》代表的是新自由主義的“涓滴效應”——即給富人減稅可惠及所有人的理念。數十年來,共和黨人以此為由,要求為富人和企業減稅,聲稱經濟繁榮帶來的額外稅收將抵消損失。他們還要求削減國家服務,以保持預算精簡。“涓滴理論”如今已被駁倒。
現在,共和黨還代表著眾多因負擔不起私人醫保而依賴醫療補助計劃等政府援助的選民。這就是《大而美法案》的政治癥結所在:共和黨用來填補稅收減免所造成漏洞的資金,大部分都來自于國家醫療福利的削減。而這些措施的影響將在下屆總統大選中顯現。
選民現在已經表現出懷疑:根據凱澤家族基金會的調查,64%的美國人反對《大而美法案》;在共和黨人中,反對比例為36%——雖然不高,但鑒于兩黨選舉結果接近已成為常態,如果這少數人中有一部分在投票時倒戈,共和黨很可能失去國會多數席位,甚至失去白宮。
在眾議院上演最后的表決大戲之前,副總統萬斯在參議院投出了決定性的一票。美國媒體認為萬斯是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運動的“王儲”,最有可能成為下一任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而特朗普現在的成功可能就是共和黨未來的失敗。明年的國會中期選舉將成為衡量美國人對《大而美法案》滿意度的第一個全國性晴雨表。(編譯/鐘思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