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教育產業發展迅速,知名教育集團布局優化,體現在各個城區,就是“479”(石室、七中、樹德)掛牌學校的增多。對此各方的看法不一,家長或欣喜優質教育資源區域均衡化,不用再拼學區房,或擔心新掛牌學校教育質量是否跟得上本部老校,而房地產從業者無論是開發商還是中介對此也是兩極分化,成都樓市“去學區化”,開發商不會因此少了張宣傳牌,中介也總能找到新的地段優勢話術。
被“稀釋”的優質教育資源
讓家長、學生真正受益,才是成都主導“去學區化”,也就是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的目的。
對此,成都是有決心也有大動作。其成果就是:錦江區遍地都是鹽道街、成師附小,七中育才開到了興隆湖;青羊區遍地都是泡桐樹、草堂;武侯區不滿足傳統的“龍江路”品牌,孵化出“北二外”品牌;高新區的七初系、石室天府系崛起;成華區打造了“英才”品牌;金牛區有石筍街、七中八一品牌;天府新區集納全市優質教育資源,打造了天府四中、天府七中、天府中學等品牌。
只是,建設“家門口的好學校”,實現“校校優質、人才成才”談何容易。
名校永遠是名校,優質教育資源再攤薄,其本部、老校區的資源密集度肯定要高出一截,這并不是“有形的大手”能夠輕易梳理和撥動的。
最簡單的例子,師資力量的平衡不是掛名就能得到立竿見影的改變,學校學風的改良也需要師生、家長共同付出莫大的努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為何本部與直屬依然受歡迎
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一樣,本部和分校/分院才是直屬,托管、領辦、合辦的學校/醫院如果只是掛靠了名校/名院的名稱,其教育/醫療質量顯然不能直接劃等號,甚至還會有誤導之嫌。
“479”本部對應的學區房堅挺依舊就是明證,隨著“479”們的理念與資源輸出,教育質量肯定會有所提高,但“一超多強”格局短時間內不會改變,名校本部依然是最受歡迎的存在。
當然,“遍地479”也有一定的成效。比如成都青羊、錦江、高新這三大名校集中的主城區,原本的天價學區房已經有一定幅度的降溫,以哄搶某些地段的“老破小”搶占優質學位的現象有一定程度的減少。
還有一個事實就是,成都絕大部分的學區房,近年來是持續下跌態勢。
教育公平是每個城市都重視的頭等大事,“去學區化”并非成都首創,事實上,隨著近年來各大城市人口數量的變化與教育產業的優化發展,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都在推動程度不一的“去學區化”,比如北京前兩年的學區房價格腰斬、深圳網紅學區房價格暴跌等,這需要充分考慮自身的優質資源數量與分布情況,以及平衡好各方的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