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的芯片代工之路,最近又鬧出一出"大戲"。這家老牌芯片巨頭原本信誓旦旦要在2025年推出1.8nm的18A工藝,和臺積電、三星掰手腕,結果臨到關頭突然變卦——不僅放棄對外提供18A制程,還把目標跳到了2027年的14A(1.4nm)。這波操作讓業內直呼"看不懂"。
時間回到幾年前,英特爾前CEO基辛格推出IDM2.0計劃,喊著要重返芯片代工行業,和臺積電、三星搶飯碗。為了顯示技術實力,英特爾把工藝節點改了個"花里胡哨"的名字:intel4、intel3、intel20A、intel18A,目標直指2025年量產1.8nm工藝。當時三星、臺積電計劃2025年量產2nm,英特爾這波"1.8nm"的口號,明顯是要在技術節點上壓對手一頭。
可現實很骨感。IDM2.0計劃燒了上千億美元,非但沒讓英特爾翻盤,反而虧得底朝天。基辛格自己都扛不住辭職了,新任CEO陳立武接手后,雖然繼續吹捧18A工藝,還放出"已有客戶接觸"的風聲,但市場始終沒等到實際訂單。
最近媒體曝出猛料:英特爾決定放棄向外部客戶提供18A制程技術,轉而聚焦更先進的14A工藝(1.4nm),計劃2027年推出。
這意味著,原本指望靠18A打翻身仗的英特爾,現在連18A都"搞不定"了。
業內分析,根本原因還是18A工藝良率太低、成本太高,客戶根本不愿意買單。英特爾自己扛成本也吃不消,只能把18A"縮回"內部使用,給自家CPU等產品當"試驗田"。
這波調整帶來的損失不小。媒體預測,英特爾可能又要計提幾十上百億美元的損失——畢竟之前為18A對外接單投入的研發、產能,現在全打了水漂。
更搞笑的是,英特爾這次又立了個新目標:2027年推出14A工藝并對外開放。但網友調侃:"2025年的18A都黃了,2027年的14A會不會又變成'內部專用'?到時候是不是要期待2030年的10A?"
從"PPT造芯"到"跳票成習慣",英特爾的代工之路越走越歪。想當年,英特爾在PC芯片領域是絕對的霸主,可現在連1.8nm工藝都搞不定,反而被臺積電、三星甩開差距。更諷刺的是,美國政府正大力扶持本土芯片制造,英特爾作為"親兒子",卻連基礎的技術節點都玩不轉。
或許,英特爾的問題不止在技術。IDM2.0計劃看似宏偉,但投入大、周期長,在芯片行業快速迭代的今天,這種"重資產"模式反而成了累贅。相比之下,臺積電專注代工、三星兼顧存儲和代工,靈活性更強。英特爾既想保住設計優勢,又想突破代工技術,結果兩邊都沒抓住。
現在,英特爾把寶押在2027年的14A工藝上。但市場會給它時間嗎?臺積電、三星可不會給機會。如果14A再跳票,英特爾的代工夢可能真要成"黃粱一夢"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