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寶爸寶媽們!今天咱來聊聊《當孩子心里住進"小烏云":5種溫柔的驅散方法》。
咱先來說說怎么當孩子的“情緒翻譯官”。你得蹲下來,跟孩子眼睛平視,別老說“別難過”,你得說“你現在是不是感覺胸口像壓了塊石頭呀?”要是孩子說“不想上學”,你就問“是教室白板像刺眼陽光,還是課桌像冰冷石頭呀?”這么一翻譯,孩子就覺得,哎呀,原來我這說不出來的難受,真有人懂!
再給焦慮造個“情緒游樂場”。你準備點彩色橡皮泥,喊孩子捏“煩惱怪獸”。孩子把面團往桌上一摔,你就說“看!怪獸在生氣跺腳呢!”用角色扮演把抽象情緒具體化。有個媽媽發現,孩子把“考試焦慮”捏成綠色小怪物后,第二天還主動說“媽媽,咱給怪獸畫個笑臉吧?”
然后是創造“五分鐘魔法時刻”。每天固定時間,全家都放下手機,來個“感官探險”。可以閉眼聽窗外鳥叫接力賽,嘗嘗檸檬糖的酸甜,或者用毛絨玩具在掌心畫愛心。這儀式感就像給焦慮按了暫停鍵。有個爸爸記錄,女兒專注看螞蟻搬家時,那緊皺的眉頭一下子就舒展開,跟驚嘆號似的!
接著把焦慮變成“成長儲蓄罐”。準備三個玻璃罐,分別貼上“我能搞定的事”“需要幫忙的事”“暫時放一邊的事”。孩子作業發愁,你就引導他把“數學題不會做”放進“需要幫忙的事”罐子。有老師發現,焦慮一分類,孩子們還把“罐子”當“存錢罐”,說“我把害怕上臺演講存進去,等攢滿就去換勇氣!”
最后是編織“安心記憶網”。準備個星空投影儀,孩子睡前開啟“故事隧道”。你可以說“記得去年咱在海邊撿的彩虹貝殼不?當時浪花聲像不像現在的白噪音?”用五感記憶建個安全島。有個單親媽媽發現,孩子焦慮時,只要哼起他們一起創作的“洗澡歌”,緊繃的肩膀就跟被按了放松鍵一樣。
后記咱也得說說,孩子說“心里好難受”,別急著拆問題。有時候,安靜陪他看云朵變小馬,比啥說教都有用。就像園丁不拔雜草,因為每片葉子都有自己的生長節奏嘛!各位家長們,趕緊試試這些方法,幫孩子趕走心里的“小烏云”吧!
主講人:北京知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心理咨詢師、高級中學心理學教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具有應用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背景。專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詢;青少年抑郁癥、強迫癥、恐懼癥、焦慮癥、自閉、多動與抽動癥及其他心理障礙豐富的個案經驗。青少年成長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機網癮、厭學、戀愛問題、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為(長程陪伴有豐富的經驗)、青春期問題、考前焦慮(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導)、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障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