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自印巴沖突結束后,就一直有種聲音:認為巴基斯坦——其實就是中國對印度過于寬容了,哪能這么輕易收手?應該“宜將余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一舉打崩了印度才對。
一則,能解除西南方面的危機,收回諸如藏南等咱的固有領土。
二則,破局美國印太戰略,畢竟所謂的印太戰略,印度是最關鍵一環的。
三則,還能打消俄羅斯的最后幻想,奢望用印度制衡中國……總之吧,似乎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那么果真是如此嗎?筆者認為,這是“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只要看懂了1962年的對印反擊戰,也就明白了一切……
其一:尼赫魯的如意算盤
雖咱毛主席他老人家說:想了十天十夜,也沒想明白印度為什么要搞我們。但實則這卻僅是他老人家的一種胸懷或說姿態,因為從事后分析,毛主席必然是懂得的。
那么尼赫魯為何非要搞事呢?就在于當時印度遇到了瓶頸。尼赫魯想完成印度社會化變革的前提,就必須先完成印度的內部整合,收繳各聯邦權力于一身,完成權力的統一,不能再讓印度這么散裝了!
但問題是,這就必須要借助一次軍事行動——跟如今的川寶,搞出這場關稅戰很是相似,要讓“國家處于緊急狀態”下,才能名正言順。這就決定了印度必須要及時搞事,于是尼赫魯放眼印度周邊,僅有中國最合適!
一則在朝鮮戰場上,打贏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名震天下。但尼赫魯卻認為,當時是因中國背后有蘇聯支持,也就是說蘇聯的因素最關鍵。
二則,中國剛剛結束了三年自然災害的打擊,在經濟層面發生了大問題,這就極大削弱了中國的實力。
三則,美國和蘇聯,都跟中國有不可調和的矛盾,而需要印度制衡中國。
四則,印度在1961年暴打了北約——從葡萄牙手里收回果阿地區,而整個北約集團卻無動于衷,導致印度士氣正旺。
敢問,這四個條件一擺,在未開“天眼”情況下,尼赫魯選擇中國還有問題嗎?
因為,就算是印度打不過中國,可若一旦把中國拖入全面消耗戰,猶如俄烏沖突的這種,以當時中國的孤立無援,以及經濟還發生大問題狀況下,是不是也能完成對中國的反殺?
所謂在尼赫魯廟算下,無論怎樣看,印度都是必勝的??蓡栴}是,尼赫魯廟算的再精妙,卻忽略了他面對的是咱的毛主席——抓住美蘇古巴導彈危機這個窗口期,以雷霆之勢快進快出,毫不拖泥帶水,一下子擊穿了尼赫魯的所有廟算……
就這樣,尼赫魯在兵敗后沒兩年,就郁悶而死了,同時印度在關鍵歷史節點上,那場自上而下的社會大變革,也就無限期的留給了后人——直至莫迪的出現,結果又在大變局這個歷史關鍵節點上,輸了印巴沖突……
其二:不能給印度最需要的
通過復盤1962年的對印反擊戰,當然還有本年的印巴沖突,顯然無論尼赫魯也好,還是莫迪也罷,都深刻認識到,印度想要真正成為“有聲有色的大國”,就必須先要完成一場“借助外力”的社會變革!
也就是說,印度最大的敵人根本就不在外部,而是內部的那些政治精英層,他們可謂是全盤接收了大英帝國的遺產,把自己的國家當殖民地般管理,是印度社會變革的最大阻力。
而想改變這一切,卻又無法依靠自己內部的刮骨療毒,只能借助外力來進行。所以一旦中印開啟大規模軍事戰爭,無論印度是贏了,還是敗了,就等于起到了一種印度版的“覺醒運動”。
不信?可以舉個例子,在1962年對印反擊戰時,咱俘虜了印軍號稱“王牌”第七旅旅長達爾維準將。結果這位雖在押運途中很配合,但卻架子不倒,有兩位印度警衛跟隨其左右,端水,送飯,背東西等。
當遇到有印度殘軍襲擊時,就把他押去。但見達爾維準將氣沉丹田,一聲大喊:“我是你們的旅長達爾維,你們出來吧,不用抵抗了?!?/p>
果然,那些印度殘兵沒一會就舉槍出來了,而達爾維卻還在訓斥著:“你們打什么冷槍?出來投降不就完了嗎。”
敢問,這場面滑稽不滑稽?雖然看著很懵,但對印度來言,卻是正常不過的事,至今其實還是這種樣子。所以,對于咱中國來言還有必要去揍醒印度嗎?難道不該寬容對待嗎——所謂不能給其最需要的!
其三:還未到打破平衡之時
1962年的對印反擊戰,對于美國和蘇聯來言,最絕妙的劇本是啥?
必然是中印兩國長期的打下去,長期的消耗下去,可謂一舉就解決了亞洲的所有問題了——畢竟中印兩國,無論怎么講,都是亞洲唯二的,依舊保持著獨立自主性的大國對不對?
那么印巴沖突,對于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勢力來言,最絕妙的劇本是啥?
必然是印度打崩了巴基斯坦,刺穿了咱的中巴經濟走廊,不僅一舉破壞了咱一帶一路計劃,還讓中國和印度,形成一種對峙和消耗。如此一來,美國就可以放心下場俄烏或中東了!
無論怎么看,對于美西方來言,中印兩國目前的這種微妙平衡,都必須要打破——這么說沒人反對,也沒毛病吧?
所以,我們反向推論,無論借助巴基斯坦之手也好,還是咱親自出手也罷,若真打崩了印度,打破了目前的這種平衡,是不是就等于隨了整個美西方的心愿了?那么這種事咱能做嗎?不能吧!
須知,目前世界的主戰場,一個在俄烏,一個在中東,等于是在齊齊消耗俄羅斯、歐洲、美國。而中國卻一面吃瓜看戲,一面快速發展……敢問,這種情況會不會讓美國、歐洲,哪怕俄羅斯頭皮發麻?
這就是為何要對印度“寬容”,乃至對臺海地區也要“寬容”的原因,還未到打破平衡之時,豈能按著他們最舒服和喜歡的劇本進展?1962年時,咱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做到,如今在條件這么好的情況下,也照樣需戰略定力!
其四:印度的人口也是大問題
還拿1962年對印反擊戰為例,依舊說那位達爾維準將,他在被俘后的待遇,可謂是最高的,每月還有兩條香煙,半斤水果糖等奢侈品。
同時為滿足那些被俘的印度軍官們,希望了解中國的愿望,咱還在1963年4月6日至5月4日,組織達爾維等被俘的27名高級軍官,前往武漢、南京、上海、無錫、杭州、北京等城市參觀……
敢問:這需要不需要財力,物力支撐?這還是那些軍官,若是印度士兵呢?若是印度烏央烏央的那些老百姓呢——想想這些,是不是就立馬都頭皮發麻了!
別以為有喜馬拉雅山脈橫在邊境上咱就沒事,萬一真打崩了印度引發出難民潮,中國能沒事嗎?與其如此,還不如讓印度自己來管,對不對呢。
因此,中國對印度的寬容,或說暫時的寬容還有問題嗎?沒有了吧,都不是鬧著玩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