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和創作既黑白分明,又一體兩面。”7月5日上午,第十五屆江蘇書展的重點活動“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大講堂”第三場準時開講。著名作家邱華棟圍繞“創作與閱讀的AB面——如何閱讀?怎么寫作?”展開精彩分享。
書目就像書海里的一條船、一支槳
“今年我56歲,閱讀的經驗起碼有50年了。”大講堂開場,邱華棟首先談到了自己閱讀和寫作的起點。“四五年級時,我膽子比較大,讀了四大名著,《紅樓夢》《水滸傳》當時我并沒完全看懂,但讀到了一些意蘊,《三國演義》有小人書,我很喜歡。加上父母逼我背唐詩,平時還聽單田芳、劉蘭芳的評書,唐詩宋詞、古典小說、通俗文學,還有一些兒童歌謠等等,這些構成了我對文學最初的認識。”
邱華棟開始寫作,則是因為十四五歲時讀到了《青年雜志》《收獲》《人民文學》等雜志,“此前,文學在我看來就是唐詩宋詞、明清小說,是離我很遙遠的那些故事。但是讀了這些文學雜志,我陡然發現,原來文學不光是《三國演義》里群雄競起的古代風貌,而是跟我們當代的日常生活關系特別密切,于是我就開始寫作。”因為父親在新疆修公路,邱華棟的第一篇小說是從筑路工人的視角展開書寫,那之后一寫就是40多年。
在全媒體的時代,我們如何閱讀?邱華棟強調,讀者們還是應該保持對傳統紙媒閱讀的敬畏心,保持凝視的眼光,這樣才能獲得整體、全面的知識體系。此外,他還推薦讀者們看各種讀書人推薦的書目,“書目里面包含了很多書的介紹,通過書目的提示,就像打開了很多門和窗戶,讓人能走得更遠。你不用一個人在書的海洋里尋覓,別人已經給了你一條船、一支槳,你就可以很自由地在一個領域里馳騁。”
在武漢大學讀書時,邱華棟讀到了晚清人張之洞的《書目問答》,書中談到如何讀一些傳統典籍,讓他深受啟發。如今,邱華棟也成了為別人提供船和槳的人,他把自己從1995年開始做的讀書筆記進行歸納整理,積累而成一本《現代小說佳作100部》,其中,邱華棟本人的閱讀、書中涉及的100位作家的閱讀像鏡子一樣互相映射。
1922年是文學史上很重要的一年
邱華棟產生寫《現代小說佳作100部》的念頭,源自他的一個觀察:“一般讀者對西方文學的了解,絕大多數停留在托爾斯泰、司湯達、狄更斯這些19世紀下半葉的經典作家。但是從那之后到此時此刻,這100年人類的小說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很少有人告訴你。”新書就是聚焦于這少有人提及的100年,并且按照作家所在地,分為歐洲、美洲和大洋洲、亞洲和非洲三個部分進行介紹。“我愿意把中國文學放在世界文學中,二者之間是交流對話、文明互鑒的關系。”
邱華棟提到,1922年在人類文學史上是很重要的一年。這一年,愛爾蘭出現了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法國作家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第一卷《在斯萬家那邊》翻譯成英文,在英語世界獲得影響;在德國,卡夫卡寫出了幾部重要作品;英國詩人艾略特寫出了非常重要的史詩型長詩《荒原》。1921年的年底到1922年的2月,魯迅先生寫出了《阿Q正傳》,在《北京晨報》上連載。無論是西方文學還是東方文學,無論是英語文學、法語文學,還是德語文學、漢語文學,都有重要的作品出現,仿佛開啟了一扇閘門,整個世界的小說就在這一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地理意義上有‘大陸漂移’假說,人類的小說發展史上,也發生了幾次‘大陸漂移’。”邱華棟談到,從1922年到1950年左右,人類文學史上重要的小說作品主要出現在歐洲,兩次世界大戰,讓歐洲的很多作家都陷入深刻的反思,出現了意識流、荒誕派等各種技法、各種風格的作品。
很快,人類小說的創作重心轉移到了北美,出現了黑色幽默、猶太文學、黑人文學、女性文學等各種流派。1960年到1980年,人類小說的主潮又往南轉移到了拉丁美洲,出現了“拉美文學爆炸”,涌現了諸如馬爾克斯、略薩、富恩特斯這樣日后的大作家。1980年之后,人類文學新的增長點來到了中國和非洲,中國有“85新潮”、尋根文學、先鋒派,江浙地區出現了余華、格非、蘇童,還有北方的作家莫言,他們都加入到了世界文學的大潮中。此外,還有印度作家薩爾曼·拉什迪,還有使用英語、法語、本地語言寫作的諸多非洲作家。
從全球化的視野出發,這本書清晰地描繪了人類小說熱點發生“大陸漂移”的脈絡,邱華棟建議:“我覺得我們當代的讀者要開拓自己的視野,盡量去尋找這些最大的可能性,去以最廣闊的胸懷去接受這些文學,去了解去欣賞。”
暫時不讀的書,放在書架上也會影響你
家里存了幾萬冊書,每年讀幾千冊書,在閱讀方法上,邱華棟也有自己的體會。“每年我首先會精讀三五十本書;第二種,我會泛讀三四百本書,看看其中的結構和人物;第三種是瀏覽,看看一本書的前言后記,這樣也讀了幾百本;最后一種是不讀,先放在書架上,它們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的思緒。比如看到家里放了一套《西班牙與西班牙語美洲文學通史(5卷本)》,我就會開始琢磨,這套書是陳眾議先生主編的,他是怎么看待西班牙黃金時期文學的?然后翻找相關的章節。所以不讀不怕,是因為你早晚會讀,或者偶爾會讀,它會影響你的思維,影響你的家庭氣氛。”
邱華棟引用了作家索爾·貝婁說過的一句話鼓勵讀者:“我老是買新書,不可否認的是買得快卻讀得慢。可是只要被書團團圍住,就像有種廣闊生活的保證人站在我身邊。”
從閱讀到寫作,堅持寫作四十多年,邱華棟坦言,無論工作怎么變,自己始終保持寫作的狀態,原因只有兩個字“熱愛”,因為喜歡寫作,寫多了,也就逐漸從業余變得專業。“文學是一個金字塔,塔尖只有幾個人能獲得大名大利,但熱愛讓你覺得,你不必走到金字塔的塔尖上,只要喜歡著這件事就可以了。”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姜斯佳/文 施向輝 顧聞/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