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國銘律師(專注于商標犯罪與商業秘密犯罪案件控告及辯護)
假冒注冊商標類案件中的行刑銜接問題。張某因商標侵權被市監局調查了,以為只是行政處罰,最多罰點錢,但沒過多久,就被公安機關請去喝茶了,案件也從行政案件被轉為了刑事案件。相反,李某因假冒注冊商標類犯罪被刑事拘留在看守所,那么他的案件能否因為不構成刑事犯罪,從而轉為行政案件,只是罰點款,人身得以恢復自由呢?
可以說,涉嫌假冒注冊商標,行政案件有可能轉為刑事案件,或者本來是刑事案件的,有可能轉為行政案件。在我們辦理的幾個假冒注冊商標案件當中,最終因為檢察院不起訴,公安撤案,最終案件挪給了行政機關,僅是作了行政處罰。同時,我們也代理過被害人一方,提起刑事控告,也順利說服行政機關將案件移送給公安機關進行刑事立案,順利地將侵權人送進去。
行刑銜接,指的是行政與刑事之間的銜接,包括正向銜接,也包括反向銜接,在假冒注冊商標類犯罪中,正向銜接不是個新話題了,行政機關將案件移送給公安機關刑事立案的非常多。如今,在頂層設計上,更強調反向銜接,最近一兩年,很多地方的辦案機關在開會討論,要做好知識產權侵權的反向行刑銜接,對于不構成刑事犯罪的,要作無罪處理,但確實有侵權行為,可移交給行政機關,作行政處罰。所以啊,在刑事政策上,對部分犯罪嫌疑人來說,是友好的,無罪結果的可能性變高了,行政處罰至少不用背刑事責任,能夠重獲自由。
之前在我錄制的視頻中就講過,對于被害人而言,他有三種救濟自己權利的的方式,分別是民事起訴、行政舉報,以及刑事控告。刑事立案的要求是最高的,并不是每一起商標侵權案件,都能視為刑事犯罪。可是,實務當中,存在著不少這種以刑事手段打擊行政違法的案件,真的有很多案件是不構成刑事犯罪的。我們團隊這幾年接觸到很多奇奇怪怪的案件,在我們看來,遠沒達到構罪,但卻被刑事拘留了,當事人覺得自己蠻冤。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原因也很簡單,知識犯罪與其他刑事犯罪有所不同,它需要判斷被害人的權利基礎,而判斷權利基礎就不只是要求辦案人員熟悉刑法與證據法了,還得懂得知識產權法,以及鑒定的問題。顯然,有些人知識儲備沒那么豐富,接觸的類似案件也比較少。所以,在判斷時就容易出錯。現在,不少辦案人員都在加強學習,刑事政策上又強調反向銜接,我看,未來還是有不少案件能夠順利出罪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