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魔法子彈”的抗體藥物偶聯物(ADC),正以優異的抗腫瘤治療獲益掀起乳腺癌領域的革新浪潮。其中,T-DM1(恩美曲妥珠單抗)、T-DXd(德曲妥珠單抗)、SHR-A1811等多款抗HER2 ADC的涌現,為乳腺癌抗HER2治療注入了更豐富的選擇,推動著乳腺癌治療向精細化、高效化邁進。
作為ADC中的標桿藥物,T-DXd憑借其在DESTINY-Breast(DB)系列研究展示的卓越療效已徹底改寫了HER2陽性/低表達乳腺癌的治療格局,自獲批、納入醫保以來在臨床治療領域應用日益普及,但其臨床應用的優化仍需更多真實世界證據支撐,例如臨床醫生普遍關心的藥物療效和不良反應管理等。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上,聚焦T-DXd“療效驗證”與“安全性管理”兩大核心維度的真實世界研究結果公布,為臨床實踐提供了關鍵參考。醫脈通特邀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景海曼教授針對研究進行深入解讀。
e13095-德曲妥珠單抗:中國轉移性乳腺癌治療的真實世界研究
研究背景
臨床研究已證實T-DXd可改善HER2低表達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獲益。2022年,FDA批準T-DXd用于治療不可切除或轉移性成年乳腺癌(mBC)患者。然而,關于T-DXd療效的真實世界證據仍較為有限。
研究方法
本研究回顧性收集了2021年11月至2024年11月期間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接受不同線數T-DXd治療的HER2低表達mBC患者的臨床與人口統計學數據,采用Kaplan-Meier法評估真實世界PFS,并根據RECIST 1.1標準評估治療反應。
研究結果
研究期間共有128例轉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了T-DXd治療。
入組患者基線特征
所有患者均為中國女性,中位年齡為55.92歲(范圍:33-81歲),中位轉移灶數量為2個(范圍:1-7個)。其中10例(7.81%)為HER2零表達mBC,118例(92.19%)為HER2低表達 mBC,包括79例(61.72%)HR+狀態和39例(33.05%)HR-狀態。HER2低表達mBC患者接受T-DXd治療前的中位治療線數為3線(范圍:2-5線),其中HR+和HR-患者的中位治療線數分別為4線和3線。
圖1.HER2低表達患者的基線特征
療效評估
HER2低表達mBC患者,開始使用T-DXd后的中位PFS為10.4個月(95% CI:7.397-13.403);對于HR+和HR- 的HER2低表達患者,中位PFS分別為8.47個月和11個月。既往接受≤4線治療的患者中位PFS顯著優于≥5線治療的患者(13.27個月 vs. 7.20個月,p< 0.05)。
研究結論
1、建議更早使用T-DXd,以改善HER2低表達mBC患者的生存結局。
2、與HR+患者相比,在HR-/HER2低表達患者中觀察到PFS延長,這可能與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更早使用T-DXd有關。
研究點評
景海曼教授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
針對HER2低表達乳腺癌患者既往由于缺乏針對性治療手段,在治療上通常被視為HER2-乳腺癌。DESTINY-Breast04(DB-04)研究證實了與標準治療相比,無論HR狀態如何,T-DXd治療組生存獲益顯著且安全性可控,研究結果打破了乳腺癌中HER2狀態傳統分類模式,將抗HER2治療獲益人群拓展至HER2低表達人群,是乳腺癌精準治療史上的又一次突破。
本研究基于真實世界數據為T-DXd在中國HER2低表達轉移性乳腺癌中的應用提供了補充證據,再次驗證了T-DXd在真實世界研究的明確獲益,特別是HER2低表達患者中位PFS達10.4個月的結果,與DB-04研究中經治患者的PFS獲益趨勢一致,體現了臨床試驗結論在真實臨床實踐中的一致性。
值得關注的是,研究中“既往接受≤4線治療患者PFS顯著優于≥5線治療患者”“HR-/HER2低表達患者的中位PFS優于HR+患者,這一現象可能與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更早使用T-DXd有關“等發現為“更早使用T-DXd”的臨床策略提供了真實世界數據支持。結合DB-06研究中早期線數治療可能帶來更優生存獲益的啟示,本研究結果進一步支持“在HER2低表達mBC患者治療路徑中盡早引入T-DXd”的臨床建議,對于改善患者生存結局具有重要意義。
總體而言,本研究通過真實世界數據驗證了T-DXd在HER2低表達mBC中的療效,為臨床實踐中優化T-DXd使用時機及管理提供了真實世界依據。
1015 T-DXd相關間質性肺病(ILD)后的再挑戰治療:一項多中心隊列研究
研究背景
在一系列臨床研究中,T-DXd顯示出總體可管理、可耐受的安全性特征,T-DXd治療過程中雖有一定的ILD發生率,但多以1-2級的輕癥為主。對9項T-DXd試驗的匯總分析發現,23%的1級ILD患者接受了再次治療;18%的患者治療超過1年,其中1/3再次出現低級別ILD。然而,關于真實世界中發生T-DXd相關ILD后再挑戰治療的比例和結局,目前數據仍十分有限。
研究方法
本回顧性多中心真實世界研究旨在評估發生T-DXd相關ILD后,T-DXd再挑戰治療的發生率及臨床結局,納入2017-2024年間美國5家醫療機構接受T-DXd治療的各種癌癥患者,通過病歷記錄和ICD編碼審查確診ILD患者,由主治醫師評估確認T-DXd相關ILD事件,并依據CTCAE v5標準進行分級。
研究結果
2017-2024 年,5家機構共有1476例患者接受T-DXd 治療,143例患者(9.7%)發生任何級別ILD,44例(75%)1級ILD患者接受了再挑戰治療,其中26例1級ILD患者在CT顯示ILD改善后接受再挑戰治療,18例1級ILD患者在CT顯示 ILD改善前就接受了再挑戰治療。
接受類固醇治療患者的影像學ILD改善的中位時間為29天(IQR 20-70),未接受治療者為82天(IQR 50-108)。1 級ILD患者(n=44)T-DXd再挑戰治療后的結局:從發生ILD前最后一次使用T-DXd到治療再挑戰的中位時間為42天(IQR 34-64)。再挑戰后,患者繼續使用T-DXd治療的中位時間為215天(IQR 74-319)。
12例患者(27%)出現ILD復發(9例1級,2例2級,1例3級)。3例1級ILD復發患者再次接受T-DXd再挑戰治療。19例2級ILD患者在指南范圍外接受了T-DXd再挑戰,3例患者(16%)出現ILD復發(1例2級,1例3級,1例4級),再挑戰治療后未出現5級ILD復發案例。
圖2.研究結果
圖3.按再挑戰狀態分組的1級ILD患者情況
研究點評
景海曼教授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
隨著T-DXd國內獲批并納入醫保,藥物在臨床實踐中應用日益廣泛,其安全性及不良反應管理也愈發受到重視。本研究聚焦T-DXd治療相關ILD再挑戰這一臨床實踐中的難點,通過多中心真實世界數據為ILD管理提供支持。
根據《德曲妥珠單抗所致間質性肺病全程管理策略》,針對1級ILD治療建議根據患者臨床情況和高分辨率CT(HRCT)異常程度決定是否予以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方案,對于表現為廣泛肺部累及的1級ILD或ILD進展風險增加的患者可考慮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直至好轉。
本研究中“接受類固醇治療患者ILD影像學改善中位時間為29天(IQR 20-70),顯著短于未接受治療者的82天(IQR 50-108,p<0.001)”這一結果通過真實世界數據量化了藥物干預的實際獲益,類固醇治療可使ILD改善時間明顯縮短,提示針對1級ILD患者應盡早啟動規范的類固醇治療,以加速ILD恢復。
其次,研究證實了1級ILD患者再挑戰T-DXd的安全性。數據顯示,75%的1級ILD患者接受了再挑戰治療,且再挑戰后繼續使用T-DXd的中位時間長達215天,僅27%患者出現ILD復發(且以1級為主),更未觀察到5級ILD復發案例。
總體而言,本研究以真實世界數據充實了T-DXd相關ILD再挑戰領域的證據,既驗證了類固醇治療的作用,又為低級別ILD患者的治療提供了“延長T-DXd使用時間”的再挑戰策略,對優化T-DXd臨床應用、平衡療效與安全性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未來期待更多研究探索不同ILD分級、合并癥等因素對再挑戰結局的影響,進一步完善精準管理路徑。
專家簡介
景海曼 教授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腫瘤醫學中心副顧問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科名譽助理教授
深圳大學碩士生導師
中國抗癌協會第二屆腫瘤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癌癥中心乳腺癌診療質量控制專家委員會第一屆委員
中國腫瘤防治聯盟深圳市聯盟副主席
中國腫瘤防治聯盟深圳市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共同主任委員
ASCO大會
精彩資訊
編輯:Ariel
審校:River
排版:Sophia
執行:Uni
本平臺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信息。本平臺發布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于了解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布的內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