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通訊員 李曉霞 劉芳兵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當最后一場“成長計劃”綠絲帶健心協會關愛青少年心理健康講座結束,青島理工大學歷時3個月的“社團繁榮計劃”落下帷幕。
多姿多彩的社團活動。青島理工大學團委供圖
作為推動學生社團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實踐,該計劃以“分類培育、精準賦能”為核心,通過五大子計劃激活不同類型社團的特色基因,不僅讓各類社團“各美其美”,更促成多元文化“美美與共”,為校園文化建設注入全新活力。
精準滴灌:為社團定制“特色成長配方”
區別于傳統社團活動的統一模式,“社團繁榮計劃”的最大亮點在于“按需施策”,為不同類別社團量身打造發展路徑。
“領航計劃”賦能思想政治類社團,用青言青語讓理論學習從“書本”走向“生活”;“閃耀計劃”聚焦文化體育類社團,漢服社的傳統展示融合制作青團、香囊等技藝體驗,大學生融媒體中心的主持人大賽以“講好理工故事”為主題,為校園文化展示提供了閃亮舞臺。
此外,“助夢計劃”拓展志愿公益類社團維度,彩虹堂志愿服務協會從“科普進社區”到“校園募捐義賣”,科普惠及200余名兒童,募捐物資500余件,紅十字志愿服務團聯合青島紅十字會開展AED急救培訓;“追夢計劃”助力學術科技類、創新創業類社團,BIM科技創新協會開啟“技術buff”模式,幫助同學從軟件操作到競賽實戰;“成長計劃”凝聚自律互助類社團力量,心橋協會的“以詩寄心”、綠蕊心理協會的“盲盒互換計劃”,用隱性關懷構建互助成長氛圍。
跨界聯動:打破壁壘形成“共生共榮”新格局
活動期間,跨類別社團的創新協作成為意外驚喜。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攜手手語社開展關愛兒童志愿活動,心理健康中心的成員運用專業知識設計心理輔導課程,手語社則用生動的手語表演與特殊兒童互動交流,幫助孩子們打開心扉;MAE大學生科技創新協會聯合蒲公英志愿服務團開展科研項目孵化營,前者提供技術指導和項目孵化經驗,后者負責招募志愿者做好專家接待工作,將學術科技與志愿公益有機結合……
60%以上的社團通過計劃找到了“跨界伙伴”,在協作中打破領域壁壘,形成“1+1>2”的疊加效應。據統計,計劃實施以來,全校共開展特色活動48場,覆蓋各年級各專業學生,活動好評率達90%以上。
育人落地:從“活動參與”到“全面成長”的實效轉化
“社團繁榮計劃”的核心價值,最終體現在對學生成長的深度賦能上。數據顯示,“社團繁榮計劃”實施首年,全校社團活動參與率同比提升30%,95%的社團提交了包含明確育人目標的年度計劃。
參與“領航計劃”的國旗護衛隊成員張旭表示,通過“國旗下的思政課”宣講活動,自身的邏輯表達與政治素養得到了顯著提升。
“追夢計劃”中,創新創業協會共開展“雙創”系列活動20余次,活動輻射范圍涵蓋11個學院,為3000余名學子提供競賽科普和競賽經驗分享,在三創賽中參賽隊伍獲獎率高達83%;“助夢計劃”累計服務時長超千小時,參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共情能力得到切實錘煉;“閃耀計劃”“成長計劃”則讓學生在興趣拓展與團隊協作中,收獲自信心與溝通力的雙重成長。
“過去參加社團,更多是‘湊熱鬧’;現在每一次活動,都能感受到能力的提高?!贝髮W生藝術團成員陳雨涵坦言,“從編舞構思到動作打磨,再到舞臺呈現,不再只是機械重復動作,更學會了用肢體表達情緒、用表演傳遞溫度。這種成長比單純‘上臺露個臉’有意義多了。”
青島理工大學團委書記史堃表示:“項目的落幕不是結束,而是‘以社團為載體、以成長為目標’育人模式的新開始。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分類培育理念,為社團提供更精準的資源支持,讓每個學生都能在社團活動中找到成長坐標,實現知識、能力與價值觀的協同提升?!?/p>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