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一位男子因與前同事發生沖突被送入醫院,無論具體原因如何,施暴者都應當接受道德層面的批評。
不過在網友知曉事情真相后,卻發現這名傷者自身也存在問題,遭受群體攻擊并非完全無辜!
2025年7月5日,長沙一名男子在網絡上發聲稱自己遭多人圍毆并送醫治療。
從畫面中可以看到他躺在病床上,鼻部插著氧氣管,額頭和鼻梁處已有血跡滲出。
嘴角殘留的干涸血漬由鮮紅轉為暗紅,觀感略顯驚悚。
除面部傷痕外,他的眼部周圍也出現紅腫情況,據本人透露目前最嚴重的傷勢集中在眼睛部位。
就醫過程中醫生明確告知其眼部狀況堪憂,將經歷一段暫時性失明階段。
他在視頻配文中寫道:即便遭遇多人圍攻也未曾流淚,但看到親友們的關心時卻難以抑制情緒波動。
同時他還透露內幕:做生意的人果然強勢,自己不過是去追討應得款項,結果不僅未獲分文補償反而遭到暴力對待。
現實確實如此,欠債方往往占據主動地位。
滿含委屈的文字配合凄慘狀態,一時之間引發大量網友同情。
尚未了解全貌的網友們僅憑男子單方面陳述就紛紛表達:不知該如何安慰受害者,期盼早日康復,并建議通過法律手段讓肇事者付出代價。
還有人提醒要注意保存證據,在醫療機構完成傷情鑒定,不同等級的傷害對應不同法律責任,絕不能縱容施暴行為。
部分網友甚至給出"另類建議":比起傷勢恢復,當務之急是考慮購置何種配置的交通工具。
當然更多人關注的是究竟發生了什么,這個時代為何還會出現群體毆打事件。
尤其是前同事關系,難道真應了那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嗎?
正當網友猜測之際,該男子隨即更新視頻完整還原了整個事件經過。
據其自述,在前任職公司期間曾使用個人實名認證運營賬號,離職時該賬號已積累百萬粉絲量。
這個擁有龐大粉絲基礎的賬號意味著廣泛影響力及強大商業變現能力。
因此當他于五月份提出辭職后,公司要求收回賬號使用權,但遭到拒絕,雙方隨后展開協商。
最終達成協議:公司支付3.35萬元作為補償,男子配合變更實名信息,此后賬號所有權完全歸屬公司,后續盈虧與其無關。
出于風險控制考慮,公司表示愿先支付半數款項,待手續完成后補足余款。
但男子堅持要求一次性全額付款才同意配合辦理相關手續。
公司的擔憂并非毫無根據,在溝通中相關人員提到,這筆費用對公司而言雖非大額支出,但擔心男子收錢后故意拖延過戶流程。
這種情況下相當于公司支付的資金將石沉大海。
經過多輪磋商,雙方擬定折中方案:簽訂正式合同,先行支付部分款項金額由男子指定。
剩余款項待過戶完成后支付,力求友好快速解決此事,避免長期僵持影響各方利益。
男子對此提議表示認可,要求先支付2.5萬元,待實名信息變更后再收取尾款。
公司欣然接受條件,迅速完成首期款項轉賬。
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意外,該賬號存在未完結業務合作,需等待十日后才能進行實名信息變更。
基于此情況,公司擔心男子可能違約,要求其退還已支付的2.5萬元,待問題解決后再重新打款。
涉及經濟利益時,雙方都表現出謹慎態度,誰都不愿承擔潛在風險。
面對這種情況,男子暫時無法解決,只能如數退回已收款,進入被動等待狀態。
至2025年6月23日,賬號相關合作全部結束,男子再次收取2.5萬元"預付款"后完成實名信息變更。
公司核實確認原用戶名某某山已變更為某某娟,當前顯示狀態正常。
但在過去十余天里平臺規則發生變化,為確保賬號穩定性還需持續觀察至少半個月至一個月時間。
因此公司提出待賬號穩定運行一周無異常后,再支付剩余款項。男子表示理解并同意此安排。
一周后男子再次聯系公司催促支付尾款。
起初電話尚有人接聽,對方解釋無需著急,既然幾萬元都已支付,這點余額自然不會拖欠,畢竟仍在測試賬號穩定性,尚未開展任何盈利活動。
對方還指出該賬號初始運營時曾被平臺封禁,之后又被借給他人使用,現在又變更實名信息,必然需要一定適應周期。
聽到這番話男子立即變得激動起來,直接威脅公司負責人稱不要廢話,自己每天都在長沙,別逼他上門鬧事,否則后果自負。
公司方面聽聞此言同樣感到憤怒,畢竟賬號本屬公司財產,按理說員工離職歸還賬號理所應當,從法律角度公司并無義務支付三萬余元補償。
給予三萬多元完全是出于同事情誼考慮,結果非但沒有獲得善意回應,反而遭受威脅,無論從情理還是法理都難以接受。
于是次日男子果真實踐了自己的威脅,前往公司現場,更過分的是還向對方投擲雞蛋造成人身攻擊。
兩人隨即爆發肢體沖突,在爭執過程中公司出動四五名人員對其實施群毆,直至警方介入方才平息事態。
了解完整個過程后,不少從事電商行業的網友發表看法:該賬號本就屬于公司資產,男子只是作為員工進行了實名認證。
離職時歸還賬號本就是應盡義務,即便賬戶運營出色公司也會支付相應報酬,即使離職時賬號已積累百萬粉絲,也與個人無直接關聯,索要三萬余元賠償顯然不合理。
更有網友諷刺道:先是言語威脅,再到公司率先動手,本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如今卻親手把自己送上熱搜,這波操作堪稱首創"自曝式維權"典范,被打屬實咎由自取。
盡管如此,必須強調暴力行為絕對不可取,集體毆打他人更是嚴重違法。
無論生活中遇到何種矛盾,都應在采取行動前深思熟慮,畢竟我們生活在法治社會,所有爭議都應依法處理。
來源:@個人博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