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2歲的男性患者因為頭昏到醫院就診,通過檢查,醫生發現這名患者的血壓控制的非常不好,竟然高達180/110mmHg,事實上,這名患者早已三年前就已經確診了高血壓病,他也每天都吃了降壓藥,但是他的血壓為何控制的如此差呢?
原來,這名患者雖然每天都按時吃藥了,但是卻很少監測自己的血壓,他的想法很簡單,只要吃了藥,就萬事大吉,平時既不測血壓,也不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上隨心所欲,還有吸煙酗酒的習慣,至于運動,從來就沒有,試問,血壓又如何能控制好呢?
作為醫生,要提醒大家的是,得了高血壓,絕不是每天吃一兩片藥就那么簡單,體檢時這幾項指標都正常,恭喜你,說明你的血壓控制得很好!
第一,血壓值一定要控制在這個范圍內
不同的高血壓患者,控制血壓的標準也有所不同。
對于年輕的高血壓患者,且還沒有出現高血壓的并發癥,建議把血壓控制在 <130/80 mmHg,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如果高血壓合并有糖尿病、慢性腎病、冠心病患者,建議血壓控制在 <130/80 mmHg,嚴格的血壓管理可減少并發癥(如腎衰竭、心肌梗死)的發生。
65歲以上老年人可適當放寬至 < 140/90 mmHg,避免過度降壓給身體帶來一定的風險。
第二,心率
我們常常把血壓升高與心率增快聯系在一起,因為心率增快、血壓升高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的重要標志。
所以如果你測心率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心率非常快,那么往往提示你的血壓也控制得不太理想,這個時候,應該小心一點。
持續的心率增快會縮短心臟舒張時間,減少心肌供血,導致心肌損傷。
如果一個人沒有高血壓,那么靜息心率控制在60-100次/分就可以了,但如果有高血壓,靜息心率最好控制在60-70次/分。
第三,低密度脂蛋白
得了高血壓,去醫院體檢的時候,有一項指標是一定要檢查的,那就是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屬于血脂檢查中的一個項目。
血脂的檢查項目包括甘油三酯、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得了高血壓,高密度脂蛋白最好越高越好,不過很多人發現,要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那可太難了,因為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種好的膽固醇,有利于保護心腦血管。
既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很難,那么不妨想想辦法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因為低密度脂蛋白與高密度脂蛋白完全相反,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種運載膽固醇進入外周組織細胞的脂蛋白顆粒,可被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當低密度脂蛋白,尤其是氧化修飾的低密度脂蛋白過量時,它攜帶的膽固醇便積存在動脈壁上,久了容易引起動脈硬化。
那么,你知道,低密度脂蛋白究竟應該控制在什么范圍嗎?
對于正常人群,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最好控制在3.1mmol/L以下。
可如果對于高血壓患者,由于合并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大大增加,所以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應該控制的更低一點,最好小于2.6mmol/L.
第四,空腹血糖
得了高血壓,大家一定不要忘記定期去醫院檢查一下空腹血糖,因為很多高血壓患者往往合并2型糖尿病,兩種疾病疊加在一起,無疑會大大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風險。
對于正常人而言,空腹血糖的標準是3.9-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mmol/L,則要考慮糖尿病,如果是6.2-6.9mmol/L,則認為是空腹血糖受損,這也是糖尿病的早期階段。
高血壓患者的空腹血糖要控制比較嚴謹,最好是3.9-6.1mmol/L。
第五,腎功能
得了高血壓,一定要去醫院檢查一下腎功能,因為高血壓一個比較大的危害就是損傷腎臟健康。
高血壓腎病,這是高血壓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一旦出現往往是不可逆轉的,通過及時檢查腎功能,就可以及時發現有無高血壓的并發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