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美軍吃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虧。虧到什么程度?連尸體都運不回去,只能凍在卡車上當“活教材”用。
戰后,美國只說自己死了五萬人,可志愿軍打出來的戰報上寫著:光美軍就殲了三十九萬。這仗打得美國人不敢回憶,電影里不演,紀念碑不刻,課本一筆帶過。
幾年后,越南那邊又打起來,美軍眼看補給線在北邊,前線指揮部也在北邊,就是不敢越過17度線。
為什么?他們怕的不是地形,怕的是一旦越線,又遇上從長津湖雪地里走出來的那群人。
“數字不吭聲,尸體在發言”:美軍的真實傷亡到底有多慘?
1950年10月25日,志愿軍第一次戰役打響。戰場在云山。志愿軍三十九軍正面硬懟美軍騎兵第一師第八團。
這支部隊來頭不小,是美國陸軍開國之師,臂章上的馬頭標志了它百戰不殆的歷史榮耀。
戰斗后,戰場上截獲8輛美軍“道奇”大卡車,每車裝有400具尸體,層層疊疊,整整3200件白線衣褲,全是全新的尸袋,說明這些人連戰斗服都沒來得及換就上了戰場,又迅速倒下。
三十九軍當時估算,正面傷亡超過1600人,還不算遺棄在山林里的。
云山一戰之后,美軍“常勝”的濾鏡第一次破了。連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女兒瑪格麗特在回憶錄中都寫道,“第八騎兵團幾乎潰不成軍”。
美國軍方此后長期低調處理這場戰斗,不提團滅,只說“交火激烈”。不公布傷亡,不代表沒人死。
美軍公布的官方數字非常謹慎:戰死54246人,負傷103284人。但這些數字背后的篩選極其苛刻——只有進入戰地醫院治療的才算傷員,當場包扎的、沒進醫院的,不算。
更離譜的是,因為醫院爆滿沒能入院的,直接不記入統計。
根據美國官方軍事檔案統計,受傷接受治療的總人數為391.7萬人,其中陸軍271.7萬人,海空軍合計120萬人。這遠不是“傷十萬人”能概括的規模。
志愿軍公布的對敵傷亡數字更直接:殲敵109萬人,其中美軍39萬人。而志愿軍自身的傷亡總數為36萬人,其中死亡114084人,失蹤25621人,負傷383218人。
比照這個數值差距,不難明白:美軍為什么從不主動談論朝鮮戰爭。
戰爭結束近70年,美國的韓戰紀念碑上,仍只寫著54246人。可那只是一塊碑,不是一座墳場。
朝鮮戰場上,真實的數字,埋在了白雪和沉默里。
長津湖:陸戰隊保命,數據保密
1950年11月27日,美軍陸戰第一師進入長津湖戰區。這是一支全軍精英部隊,三個步兵團、一個航空聯隊、一個炮兵營,人數超過兩萬。
這次他們遇到的是志愿軍第九兵團,共計三十萬人,穿著單衣,腳踩草鞋,從山東集結,徒步到達戰場。
長津湖,海拔1200米,氣溫零下40度。志愿軍戰士手指凍爛,子彈塞不進槍膛,用牙咬著推進去。
美軍號稱機械化軍隊,坦克一輛接一輛撤退。問題是尸體沒地方放。陸戰一師的卡車后部整齊堆著凍僵的士兵尸體,卡車變成靈車。
美軍第31團戰斗隊,被第九兵團一一分割包圍,全線崩潰,指揮系統斷裂,連傷員都來不及撤。
美國《紐約時報》戰后報道稱,這支部隊是被“整個打掉”的。志愿軍收繳美軍坦克、火炮、物資若干噸。
戰后,美軍高層說出一句話:“若是陸軍代替陸戰隊在長津湖作戰,整個師恐怕已經全滅。”
陸戰一師的參謀長史密斯后來用了一句繞口話:“我們不是撤退,我們是向另一個方向進攻。”這句話后來被搬進電影劇本。實質上是強行保住“體面”。
這次戰斗之后,美國國會特批法案,確保陸戰隊編制不被取消,軍種地位上升。
但有關長津湖的死亡人數始終沒有準確公布。志愿軍估算,此役殲敵約1.3萬人。美軍只承認“戰斗激烈,氣候極端”。
這是美國軍事史上唯一一次用整支部隊換取撤退通道。
他們不再談勝敗,只談代價。
從鴨綠江到17度線:美軍轉身轉得很圓滑
朝鮮戰爭結束不到十年,越南戰爭爆發。美國在南方支持南越政權,構筑軍事基地,空投補給,組建南越特種部隊。但北方,北越的軍事補給線、指揮部、后方運輸點,統統在17度線以北。
這是一條地理線,也是一條心理線。
美國不敢越過17度線。不是不想,是不敢。軍事力量上,他們依舊擁有空軍、艦隊、航母。心理上,他們還在長津湖的雪地里。
1950年,中國志愿軍一支穿草鞋的部隊,打退了15國聯合國軍。美國從那一刻開始認清一個現實:對中國動武,不只是軍事代價,還是政治地震。
美國西點軍校在復盤這場戰爭時寫下一句話:“我們不怕中國軍隊現代化,怕的是中國軍隊毛澤東化。”指的是那種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敢沖鋒、敢拼刺刀、不怕死的組織模式。
志愿軍在長津湖“全連凍死仍保持戰斗隊形”,這件事震撼了五角大樓。
從那以后,美國在亞洲大陸的軍事行動,都刻意避開同中國軍隊的正面對抗。越南戰爭持續多年,但17度線成了分界,美軍飛機從不越界,地面部隊更是止步不前。
對越戰爭期間,美國使用過坦克、毒氣、空投部隊,但唯獨沒有動中國。他們怕的是引發第二次朝鮮戰爭。
朝鮮戰爭在美國國內的政治回響也極大。杜魯門因“朝鮮戰敗”放棄連任,麥克阿瑟被撤職,國會內斗不斷。這場戰爭的結果,不只是一紙停戰協定,更是一次心理重構。
美軍在朝鮮死了多少,數字沒寫清,但傷疤很清楚。
這條傷疤從云山拉到長津湖,從鴨綠江拉到越南中線,拉出了一個軍事強國的戰術克制,也拉出了對中國軍隊的深層敬畏。
參考資料:
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彰顯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23年04期
黃庭民:美國官方公布的侵朝戰爭參戰人員與傷亡和開支數據.昆侖策研究院.2023-12-20
中國犧牲18萬志愿軍?朝鮮戰爭中交戰各方損失多少軍人.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2016-02-19
美國向朝鮮戰場投入頂配陣容,卻遭遇了最慘烈的失敗長津湖②.國家人文歷史.2023-05-08
肖裕聲:朝鮮戰爭是固國強軍夢的嶄新開篇.人民網.2013-07-24
18萬志愿軍犧牲:抗美援朝戰爭中,交戰各方究竟損失多少軍人?.國家人文歷史.2020-11-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