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止提過一次,關于巴基斯坦所謂“官宣”采購40架殲-35A這件事,我一直沒想通兩個問題:
第一、既然巴方都表態了,為什么我們的官方沒有任何動靜?
第二、巴基斯坦為什么會這么著急買殲-35A?
實話實說,當我看到巴基斯坦方面說的是“同時采購殲-35A、空警-500+紅旗-19”這三款解放軍現役主力裝備,如果單單是因為印度,這個配置實在太高了,可是繞開印度,而是繼續向西看,也就是中東方向,情況可就完全不同。
說一句特別精辟的話,打仗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文|局外人
歡迎評論/點贊/收藏/轉發
過去幾十年,我們確實低調過頭了,如果沒有5.7印巴空戰的決定性勝利,你知道有些媒體會怎么噴嗎?
他們絕不會噴殲-10CE,也不會噴殲-20和殲-35。
他們會直接噴正在試飛的兩款六代機,“連陣風這種四代機都打不過,還研制什么六代機,別丟臉了。”
事實證明,巴基斯坦空軍確實給力。
所以向他們出售殲-35A可能只是時間問題,就像我剛才說的,向巴空軍出售殲-35A的可能性肯定是有的。
說直白點,我們真的需要巴基斯坦來制衡印度嗎?或者是巴基斯坦真的能牽制住印度嗎?
1962年印度都被打成啥樣了,結果到了這幾年,還有印度網友直言,“現在的印度早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他們這個國家很特別的,心氣永遠比實力高幾十倍,這這么高的心氣可不是一場印巴空戰就能打掉的。
你忘了嗎?這場空戰剛剛結束,印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個宣講團“滿滿世界旅游,不就是想維護心氣和欺哄印度國民。
直到6月29日,我看到巴基斯坦防長的一則表態才明白,采購40架殲-35A這事另有玄機,這里面涉及一個很多人忽略的問題。
根據《國防博客》媒體報道,巴防長哈瓦賈·阿西夫明確否認了采購殲-35A的相關消息,他表示“目前相關報道僅停留在媒體層面,中國軍售需要經過嚴格程序。”
從6月初“官宣”采購殲-35A,再到6月底否認,這件事基本只有兩個可能性:
第一、這就是一場信息戰,目標是促使印度盡快采購F-35或蘇-57。
第二、就是我剛才說的,可能是巴基斯坦方面自認為這筆交易必成,所以才提前放出消息,但結果他們高估了他們的重要性。
我發現很多人都搞錯了一件事,按照他們的說法,我們向巴基斯坦出售殲-35A是為了牽制印度,其實這里面就出現了一層特別微妙的關系:我們有求于他們,這或許就是40架殲-35A+空警-500+紅旗-19這筆大單的由來。說的直白點,不就是他們認為我們自己會主動交“投名狀”嗎?
說的再直白點,看看俾路支的位置和重要性,以及中巴經濟走廊,你就明白了。
6月7日所謂的“中巴軍售大單”這個消息出來之后,網上都炒作成什么樣子了,一會說最早2025年8月就會交付,一會又說這批殲-35A單價更優惠,和殲-10CE差不多一個價等等。
這么大的消息,如果是真的,我們的官方為什么沒有表態。
你們難道忘了嗎?這事和年初網傳埃及拿到了首批6架還是8架殲-10CE那個消息是一個套路嗎?
現在假消息太多了,一定要注意甄別
2月27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就明明白白否認了,原話是“我也在媒體上看到了所謂向埃及出售殲-10CE戰斗機的報道,但這個報道與事實不符,完全是個假消息。”
你要知道印度畢竟有陣風和蘇-30MKI這種四代機了,殲-10CE畢竟和他們是同代,就算是放到中東,以色列也有性能更先進的五代機F-35,可就算是這樣,我們的官方也辟謠了向埃及出售殲-10CE。
殲-35A可是地地道道的五代機,印度根本沒有,而且至少五年內都買不到,你知道原因嗎?
第一、現在印度騎虎難下,要想買F-35的話,早就會買了,蘇-57的問題更多。
我發現很多人都有輕視印度,其實印度不僅不笨,還特別精明,當年他們采購了100多架蘇-30MKI,還在印度國內生產一些,早就對俄制戰機一清二楚,否則為什么買陣風,而不是買蘇-35?
很多人并不知道,2014年之后,俄羅斯方面就無法在從西方獲得雷達配件了,這也是2015年埃及決定采購陣風,而退貨蘇-35的重要原因。
只有F-35,理論上的確是印度的更優選擇,但是沒辦法,印度沒法以國運為代價,猜測一旦美國需要在他和巴基斯坦之間二選一的時候,到底會不會選擇他而放棄巴基斯坦,這才是印度不會采購F-35的重要原因,而不是有些人所說的“美國擔心F-35被擊落”這個原因。
所以啊,選來選去可能就只剩下蘇-57。
不客氣地講,這也算是一種在“矮子里面拔將軍”了,說白了,其實根本就不看哪款戰機的性能最好,而是看哪款戰機的問題最能被印度接受。
很明顯,相比較國防安全、地緣政治問題,那肯定還是技術問題最能被接受了。
可是這并不代表印度就不會嫌棄蘇-57,我們都知道這些情況,印度高層肯定更清楚,所以別說五年了,十年都不一定能下得了決心。
如果說這個原因都能理解,下一個原因就更能理解了。
第二、雖然中美俄這三個大國,就算把土耳其、韓國也算在內,其實至少已經有五個國家研制五代機,但是全球空軍距離五代機時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根據公開消息披露,2008年殲-20正式立項,2011年首架工程驗證機首飛,2014年才是首架原型機首飛,2017年才在九十周年大閱兵官宣服役,2018年才形成IOC也就是進入戰備值班。
也就是說如果從形成戰斗力的2018年來算,我們真正進入五代機的時間其實只有七年。
再看看美國的F-35,其實時間也差不多。
2001年開始研制原型機,2006年原型機首飛,2013年服役,2015年F-35B首先形成IOC,F-35A是2016年,艦載型F-35C更是直到2019年才形成IOC。
至于土耳其和韓國,他們研制的所謂五代機就算一切順利,至少也要到2030年才能服役。
所以我發現很多人都有個誤區,好像全世界空軍已經進入了五代機時代,其實根本不是,就算中美這種大國,進入五代機時代也只有十年不到,更沒有全面進入五代機,否則,我們為什么還要繼續生產殲-16和殲-10C?
美國為什么還要生產F-15EX呢?
順著這件事來說,現在還不是向巴基斯坦出售殲-35A的時間,看了這么多,現在你能明白原因了嗎?
對此,你怎么看呢?
歡迎友善討論、點贊、關注、收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