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我市迎來高溫多雨季節,潮濕悶熱的氣候條件為蚊蟲滋生、病原微生物繁殖提供了便利。
棗莊市疾控中心提醒廣大市民朋友,注意防范中暑、感染性腹瀉、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等疾病,做好個人防護,安全健康出行。
一、注意防范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由于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紊亂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心血管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夏季高溫環境下高發。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輕癥中暑可出現頭昏、胸悶、心悸、面色潮紅、皮膚灼熱、體溫升高等。一旦發展為重癥中暑,則可出現大量出汗、血壓下降、暈厥、肌肉痙攣、嗜睡、昏迷等,甚至危及生命。
健康提示
1.外出注意防曬。外出時穿著質地輕薄、寬松和淺色的衣物,涂擦防曬霜,戴寬檐帽、墨鏡或使用遮陽傘。出行避開正午前后,戶外活動盡量選擇在陰涼處進行。
2.及時補充水和電解質。保證足量飲水,少量多次,大量出汗后應適量飲用鹽水,不飲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飲料。
3.高溫戶外作業時做好防護。避免長時間暴露于高溫、高濕、密閉環境,高溫作業時可準備一些藿香正氣水、清涼油和風油精類的藥品。
4.及時送醫。一旦發現有人中暑,要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或有空調的房間,離開高溫、高濕的環境,給予物理降溫,及時補水,及時送醫。
二、注意預防細菌性腸道傳染病
細菌性腸道傳染病是以糞—口途徑傳播為主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病原包括霍亂弧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以及腸致瀉性大腸桿菌等。主要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食欲不振等胃腸道癥狀,可伴有發熱、頭痛等。
健康提示
1.保持環境衛生。做好居家環境衛生,注意防蠅、滅蟑,及時清除垃圾,保持環境清潔。洪澇災害受災地區要積極做好退水區域清淤和室內外環境清理和消毒工作。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要認真洗手,避免病從口入。
3.生熟分開,不喝生水。食物需燒熟煮透后食用, 貯存和加工食品時,需做到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
4.注意飲食衛生。外出就餐要選擇衛生條件好、具備食品衛生許可證的正規餐廳,少吃涼拌菜、沙拉等生冷食物,聚餐時倡導使用公筷或分餐。洪澇災害受災地區,要強化飲水、飲食安全意識,不吃被水淹及霉變的食物,不采食野生蘑菇。
三、注意預防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是由新型布尼亞病毒引起的、以蜱蟲為傳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臨床上以發熱、血小板降低和白細胞減少為主要特征,常伴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
健康提示
1.遠離野草灌木。在丘陵、山區等林蔭小道上行走時應盡量走在路中間,遠離路邊的野草灌木。盡量避免在草地、灌木叢、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減少被蜱蟲叮咬風險。
2.做好個人防護。外出游玩或野外作業時,應穿長袖淺色衣物,扎緊衣袖和褲腿,不要穿涼鞋。裸露的皮膚可涂抹避蚊胺等驅避劑,衣物、帳篷等野外露營裝備也可噴灑驅避劑。
3.保持居所環境衛生。生活在山區、丘陵地區的居民,注意定期清理家庭周邊雜草,清除和殺滅居家周邊環境中的游離蜱和家畜身上的寄生蜱。不要在草地、樹木上晾曬衣物,防止蜱蟲附著。
4.外出返家時檢查蜱蟲附著情況。戶外游玩、勞作后盡快洗澡并更換個人衣物,檢查有無蜱蟲叮咬,特別注意腋窩、耳后、頭皮和腰部等部位。
5.被蜱蟲叮咬后科學處置,如出現癥狀及時就醫。若被蜱蟲叮咬,切勿生拉硬拽,可用酒精涂在蜱蟲身上,使蜱蟲頭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垂直向上取出蜱蟲。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局部消毒傷口。并密切觀察身體狀況2周,如出現發熱、惡心、嘔吐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來源:棗莊疾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