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喝啤酒吃燒烤的季節(jié),湖南地處長江中游,夏季氣候炎熱,長沙更有火爐之稱,啤酒消費一向旺盛。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湖南本地誕生了三十多個啤酒品牌,編織出一張覆蓋三湘四水的“啤酒版圖”。
90年代后期,湖南地方啤酒品牌歷經(jīng)行業(yè)并購潮沖擊,湘啤軍團黯然離場。如今的湖南啤酒市場基本上被燕京、華潤雪花、青島三大巨頭所壟斷,其他品牌只能作為陪襯,搶來一點點市場。
八九十年代的啤酒盛世
湖南現(xiàn)代啤酒業(yè)的發(fā)端起于1976年,湖南首家啤酒廠在長沙城西奠基,大名鼎鼎的“白沙”啤酒由此誕生。同年湘水之濱的湘鄉(xiāng)啤酒廠釀出“驕楊”,湖南人自己的啤酒時代拉開序幕。
短短十年間,岳陽樓啤酒、株洲金蕾、衡陽雁牌、郴州香雪、吉首武陵源、永州瀟湘相繼涌出,輔以國人、金秀、湘泉、澧州等小廠,全省高峰時擁有30多家啤酒廠,形成“三大四小”格局:白沙、驕楊、雁牌三強鼎立,岳陽樓、香雪、金蕾、武陵源四小爭輝。這些酒廠多沿京廣線布局,每座城市都有專屬的啤酒記憶。長沙人喝白沙,湘鄉(xiāng)人認驕楊,衡陽人捧雁牌,岳陽人推岳陽樓,株洲人愛金蕾。
金蕾以德國工藝釀造,麥香厚重不澀,曾摘國際金獎;雁牌獲輕工部“最受歡迎產(chǎn)品獎”;白沙更一度鯨吞長株潭八成的市場,利潤占全省啤酒業(yè)三分之二。街頭啤酒賽是九十年代長沙最火爆的市井狂歡活動。在五一廣場,壯漢連吹八瓶白沙奪冠;郴州東風夜市,老兵就菜痛飲十六瓶香雪摘金;人潮涌動中泡沫飛濺,湖南人的豪氣隨酒花噴薄。
資本碾壓在地風味的挽歌
當湖南各地的啤酒廠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xiàn)時,市場競爭也在加劇。一些啤酒企業(yè)為了節(jié)約成本,干脆用塑料繩子將一瓶瓶啤酒捆綁起來銷售。為了打擊競爭對手,有些啤酒廠還高價回收競爭對手的啤酒瓶,一個瓶子能賣五毛錢,而一瓶啤酒的售價也就1.5-2元,可見當時的市場競爭程度之激烈。
從90年代中后期開始,湖南的啤酒行業(yè)興起并購浪潮,各地的啤酒廠先后被兼并,或停產(chǎn)閉廠,無一幸免。來自北方的燕京啤酒在衡陽、湘潭和長沙建立三條生產(chǎn)線,并先后于1999年和2000年收購了衡陽雁牌啤酒、湘鄉(xiāng)驕楊啤酒,本土品牌瞬間易幟。
青島啤酒緊隨其后,2001年吞并郴州東江啤酒廠,斥資擴建10萬噸產(chǎn)能。最致命一擊在2004年,英博集團收購長沙啤酒廠,打破白沙啤酒一統(tǒng)長沙市場的格局。白沙品牌也自此冷藏,難覓蹤跡。資本鐵蹄碾過三湘,株洲金蕾1998年停產(chǎn),資興東江湖啤酒2006年消失,岳陽樓啤酒被華潤雪花收編,湘鄉(xiāng)啤酒淪為燕京代工廠。
至2008年,湖南全省30余個本土啤酒品牌全軍覆沒,超市貨架上白沙、雁牌絕跡,唯見哈爾濱、百威、青島、雪花等外來巨頭。大集團收割的邏輯冰冷而高效,燕京、英博們看中的是本土啤酒的渠道網(wǎng)。啤酒價格低,規(guī)模經(jīng)營才有效益。這些巨頭收購本地品牌后,不會投入資金培育,任其淪為邊緣品牌。
如今的湖南啤酒市場放大了說裂變?yōu)槲宕蠹瘓F割據(jù),實現(xiàn)了對湖南啤酒市場的壟斷。英博百威、哈啤盤踞長株潭;燕京制衡陽、湘潭;青島控郴州、湘西;重慶啤酒突入常德、永州;華潤雪花取道岳陽南下,打出一片天。本土啤酒消亡帶來行業(yè)升級,大廠引入先進技術(shù)與管理,湖南啤酒產(chǎn)量增速反超全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