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是農歷六月十二彭祖忌了,老輩人說這日子不一般。民間傳彭祖是長壽仙人,忌日里大家盼著他“借秋涼”護莊稼。
可老話又說“六月十二怕天晴”,為啥?
天晴怕出大問題。
三伏天莊稼正瘋長,玉米結棒、大豆鼓粒都靠水撐腰。要是這天晴了,預兆三伏少雨旱到立秋,曬得莊稼打蔫兒。華北、黃淮種玉米大豆的老鄉,最愁這種“卡脖子”旱。
反觀下雨就不一樣,“六月十二下起雨,乞丐碗里都是米”。雨水足了,秋糧灌漿有盼頭,豐收基礎才算牢。不過老說法歸老說法,種地還得看眼下天氣走勢。
未來一周咱盯著天氣預報,該澆水的地塊別等老天爺“施舍”。山區梯田存水難,趕緊檢修蓄水池,別等旱了抓瞎。平原灌區提前和水利站對接,定下澆水時間別誤農時。
大棚種蔬菜的,晴天要防高溫烤苗,中午拉遮陽網降降溫。家里有果園的,趁這兩天沒高溫,給果樹根部覆點秸稈保墑。
傳統看云識天氣的土辦法也別丟,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但土法結合科學更靠譜,手機上的氣象APP每天打開瞅兩眼。
我個人覺得,老輩傳下的“怕”,其實是提醒咱早做準備。天氣這事兒難琢磨,咱不能靠天吃飯,得主動把風險降到最低。就像去年鄰村老張,提前打了機井,旱天澆水及時,玉米畝產多收二百斤。
眼下該干啥?列個清單:查灌溉設備、清溝渠、備遮陽網、關注中長期預報。
要是拿不準咋操作,村農技員電話記下來,不懂就問別嫌麻煩。
說到底,種地是個精細活兒,多上心一分,收成就穩當一分。
您那邊往年六月十二常下雨還是晴天?今年打算咋應對旱情?來聊聊!
記住嘍,莊稼不會說話,但咱多操心,它就少遭罪、多打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