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風慍解引新涼,小暑神清夏日長。”當小暑的腳步悄然臨近,熾熱的陽光傾灑大地,世間萬物都被這股熱浪裹挾著,呈現出蓬勃又熱烈的生命力。
小暑一至,暑氣雖還未到鼎盛,卻已然絲絲縷縷滲入生活的縫隙,連餐桌上的煙火,都染上了消暑的巧思。綠豆湯是最常見的。綠豆淘洗干凈,加水煮至開花,放涼后加冰糖。平常人家喜歡綠豆煮爛點,而我卻喜歡綠豆燒得剛好,不要爆開,清清爽爽的湯,放點冰糖,溫溫的即可。端起一碗來喝,自然有股涼意從喉嚨直透到胃里,仿佛暑氣也跟著祛除一般似的。
冷面亦是此時節的佳品。面條煮熟過涼水,瀝干后拌以芝麻醬、醋、蒜泥,再切些黃瓜絲作配。講究些的,還要加些燙熟的綠豆芽。挑一筷子送入口中,面條的彈滑、芝麻醬的香濃、黃瓜的清脆,便在口中交織出夏日的滋味來。
如果說最有分量的消暑菜品,藕是當之無愧的。《本草綱目》中記載它是“六、七月采嫩者,生食脆美”。從前上學的時候,背過《愛蓮說》,說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藕在我心中是以淤泥為居所,依然清白底色,更見其風骨。在這個季節,藕可以涼拌,這也是我父親的拿手菜。他總是選一些藕的嫩梢頭,加鹽、醋、少許糖拌勻。藕片脆生生的,咬下去“咔嚓”作響,汁水便溢了滿口。這道菜只要一出場,就獲得全家的一致好評。父親這時也會帶著得意的表情說,謝謝大家捧場,下次還會開發新品。而當蓮藕遇上糯米和糖,便成就了一道經典的家常甜品——糯米糖藕。新鮮的蓮藕洗凈去皮,從一端小心切開,把泡好的糯米一點點填入藕孔中,這是個考驗耐心的過程。在我們向藕孔塞糯米的過程中,仿佛將對生活的美好期許都塞了進去。
食物之道,原不在貴賤,而在于合時宜。小暑的吃食,看似簡單,卻藏著無數智慧。人們在炎炎夏日里,用食物與酷暑周旋,既安撫了腸胃,又慰藉了心靈。年復一年,這簡單的滋味,竟也成了季節更替的標記。
原標題:《王麗娜:小暑小食正相宜》
欄目編輯:郭影 文字編輯:蔡瑾
來源:作者:王麗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