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誤會?“腰疼帶發燒”,竟是闌尾炎惹的禍!
“醫生,我這右邊肚子疼得厲害,還發燒,燒到39度,吃了好幾天消炎藥了,一點用都沒有!”
2025年2月底,56歲的王先生(化名)一臉愁容地走進了醫院。 在過去的兩個星期里,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腹痛一直折磨著他,讓他寢食難安。
一開始,王先生以為是普通的吃壞了肚子,沒太當回事。但疼痛持續不斷,還伴隨著高燒,他感覺事情可能沒那么簡單。 他在家附近的醫院做了檢查,泌尿系統的CT片子顯示,雙腎都有結石。 醫生診斷為“雙腎結石合并尿路感染”,并給他開了十天的頭孢類抗生素。
然而,十天過去了,王先生的腹痛和發燒癥狀卻絲毫沒有好轉的跡象。 這讓他和家人都心急如焚。在家人的催促下,他來到了我們醫院的急診科。
接診的醫生詳細詢問了王先生的病史,他沒有畏寒、尿頻、尿急、惡心嘔吐這些典型癥狀,也沒有近期體重減輕或慢性腹痛的經歷。 一系列的檢查結果也出來了,白細胞計數和C反應蛋白(CRP)都明顯升高,這提示著他體內存在著炎癥。 為了找到病因,醫生緊急為他安排了一次全腹部的CT掃描。
正是這次CT掃描,揭開了謎底,結果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問題不出在腎,也不出在尿路,而是出在了闌尾上!
“急性闌尾炎(肝下位闌尾),肝臟VI段還有一個膿腫,大小約22毫米×29毫米。”
闌尾炎?這我們都聽說過,不就是右下腹那個“麥氏點”疼嗎?怎么會跑到肝臟下面去?還引起了肝膿腫?
“跑錯位置”的闌尾:一場罕見的“捉迷藏”
我們平時所說的闌尾,是位于右下腹,盲腸末端的一個小尾巴。急性闌M尾炎發作時,典型的癥狀就是右下腹固定壓痛。但王先生的闌尾,卻是個“調皮鬼”,它沒有待在自己該待的位置,而是“爬”到了肝臟的下方,這種情況在醫學上被稱為“肝下型闌尾炎”。
這種情況有多罕見呢?根據文獻報道,在所有急性闌尾炎病例中,肝下型闌尾炎的發生率大約只有0.08%。 也就是說,一千個闌尾炎患者里,可能都遇不到一個這樣的病例。
為什么闌尾會“跑錯位置”呢?這通常與胚胎發育時期的異常有關,比如腸道旋轉不良或者盲腸沒有完全降下來。 這種解剖位置的變異,導致了它發炎時的癥狀也變得非常不典型。 疼痛不再是熟悉的右下腹,而是跑到了右上腹,非常容易和膽囊炎、肝膿腫,甚至是王先生最初被診斷的腎臟疾病混淆。
王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他的闌尾尖端正好頂在肝臟的下方,發炎之后,炎癥直接“蔓延”到了鄰居——肝臟的身上,在肝臟的VI段形成了一個膿腫。 這也是為什么他會表現出右上腹疼痛和高燒的癥狀。
面對這種緊急情況,手術是唯一的選擇。當天,我們就為王先生安排了腹腔鏡下的闌尾切除術和肝膿腫引流術。 手術中,我們證實了CT的判斷:闌尾確實位于肝臟下方,尖端已經腫脹,并被周圍組織緊緊粘連。 肝臟上的那個膿腫,也正是由這個發炎的闌尾尖端刺激引起的。 我們小心翼翼地切除了“惹是生非”的闌尾,并徹底引流了肝臟的膿液,手術過程非常順利。
術后,王先生恢復得很好,第二天就排氣了,腹痛和發燒的癥狀也很快消失。 看著他一天天好轉,我們都為他感到高興。然而,一份來自病理科的報告,卻讓整個事件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將我們所有人都拉入了一個更深的謎團。
意想不到的“幕后黑手”:闌尾里竟藏著“癌王”
按照慣例,所有手術切除的組織,都需要送到病理科進行檢驗,這被稱為“病理學檢查”,是疾病診斷的“金標準”。王先生切下來的闌尾,自然也不例外。
幾天后,病理報告出來了。當看到報告結果的那一刻,我們都驚呆了。
報告顯示:在這段長9厘米的闌尾里,特別是在那段腫脹增粗的盲端,充滿了大量的、彌漫分布的異常淋巴細胞。 這些細胞個頭很大,形態不規則,充滿了整個闌尾壁。 這不是單純的炎癥,而是——惡性腫瘤!
為了進一步確認,病理科的同事們動用了一項更精確的技術——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這項技術就像是給細胞“染色”,不同的細胞會染上不同的顏色,從而幫助我們識別它們的“真實身份”。
結果顯示,這些腫瘤細胞表面布滿了CD20和CD79a這兩種“B淋巴細胞”的特有標記物,同時,Bcl-6和c-Myc這兩個與腫瘤侵襲性密切相關的蛋白也都是陽性。 而反映細胞增殖速度的Ki-67指數,更是高達90%以上!
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一個診斷: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這是一種什么病呢?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是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屬于非霍奇金淋巴瘤。 它的特點是腫瘤細胞生長迅速,侵襲性強,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情會發展得非常快。 這種淋巴瘤通常發生在淋巴結、脾臟等淋巴器官,但它也可能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被稱為“結外淋巴瘤”。
但是,原發于闌尾的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可以說是“罕見中的罕見”。 在醫學文獻中,這樣的病例報道屈指可數。 而像王先生這樣,以“肝下型闌尾炎合并肝膿腫”為首發表現,最終才發現是闌尾淋巴瘤的病例,更是全球范圍內的首次報道!
回過頭來看,王先生的這次“闌尾炎”,其實是腫瘤在作祟。正是因為淋巴瘤細胞在闌尾里瘋狂增殖,導致闌尾管腔堵塞、腫脹,最終引發了急性炎癥和感染,并進一步波及肝臟。 如果不是因為這次意外的“闌尾炎”發作,這個潛藏在身體里的“定時炸彈”還不知道會隱藏多久,后果將不堪設想。
這個發現,對我們來說,既是震驚,也是一次深刻的警示。它告訴我們,面對疾病,尤其是那些癥狀不典型的疾病,絕不能掉以輕心。任何一個微小的線索,背后都可能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
絕處逢生:多學科聯手,打響“健康保衛戰”
診斷明確后,我們立即為王先生組織了多學科會診。外科、腫瘤科、病理科、影像科的專家們坐在一起,共同為他制定了后續的治療方案。
幸運的是,手術切緣是干凈的,也就是說,腫瘤在闌尾的根部已經被切干凈了。 術后的全身CT檢查也沒有發現其他部位有腫瘤轉移的跡象。 根據國際通用的Ann Arbor分期系統,王先生的淋巴瘤屬于I期,這是最早的階段。
盡管如此,考慮到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高度侵襲性,單純的手術切除是遠遠不夠的。 為了徹底清除體內可能殘存的腫瘤細胞,預防復發,后續的全身化療至關重要。
我們為王先生推薦了目前國際標準的R-CHOP方案。 這是一個由五種藥物組成的聯合化療方案,包括利妥昔單抗、環磷酰胺、多柔比星、長春新堿和強的松。 其中的利妥昔單抗是一種靶向藥物,可以精確地識別并殺死表達CD20的B淋巴瘤細胞,就像“精確制導的導彈”,大大提高了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術后一個月,王先生開始了第一次化療。 4整個過程雖然辛苦,但王先生表現得非常堅強和樂觀。他積極配合治療,定期復查,各項指標都顯示,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王先生的經歷是不幸的,因為他得了一種罕見且兇險的疾病。但同時,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一次意外的“闌尾炎”,讓他體內的“隱形殺手”及早暴露,為治療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肚子疼,別大意!身體的“警報”要聽清
王先生的故事,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呢?
1. 別小看任何一次“肚子疼”
腹痛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原因多種多樣,小到消化不良,大到惡性腫瘤。尤其是當腹痛的位置不典型,或者常規治療效果不佳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全面檢查,特別是腹部CT這樣的影像學檢查,它能幫助醫生更清晰地看到腹腔內的情況,避免誤診漏診。
2. “不走尋常路”的闌尾炎,要當心!
雖然大多數闌尾炎都表現為右下腹痛,但對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兒童、老人、孕婦,以及像王先生這樣存在解剖變異的患者,闌尾炎的癥狀可能會千奇百怪。右上腹痛、腰痛,甚至只是模糊的腹部不適,都有可能是闌尾炎發出的“求救信號”。 臨床醫生需要有更開闊的思路,才能識破這些“偽裝者”。
3. 病理檢查是疾病診斷的“最后一道防線”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手術切下來的東西還要送去做檢查?王先生的例子就是最好的答案。如果沒有病理科醫生的“火眼金睛”,這個隱藏在闌尾炎背后的淋巴瘤就可能被徹底忽略。 這也提醒我們,一定要重視病理檢查,它是保障醫療質量,避免漏診誤診的關鍵一環。
4. 現代醫學,讓我們有更多對抗疾病的武器
從腹腔鏡微創手術,到精準的免疫組化診斷,再到靶向治療和聯合化療,王先生的成功救治,是現代醫學多學科協作(MDT)模式的完美體現。 面對復雜的疾病,不再是單個醫生或單個科室在戰斗,而是整個醫療團隊在為患者保駕護航。PET-CT等先進影像技術可以更精準地進行分期和療效評估 ,而循環腫瘤DNA(ctDNA)這樣的液體活檢技術,甚至可以通過抽血來監測腫瘤的動態變化,為個體化治療提供更多依據 。
這個獨特的病例,不僅為我們臨床醫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希望能夠提醒每一位讀者:關注健康,傾聽身體發出的每一個信號。生命中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挑戰,但只要我們保持警惕,相信科學,積極面對,就一定能夠戰勝病魔,迎來希望的曙光。
參考資料:Chen H, Yu M, Chang Z, Li Y, Fan L, Shang D, Zhang H. Case Report: subhepatic appendicitis complicated by hepatic abscess as the initial presentation of prima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of the appendix: first reported case. Front Oncol. 2025 Jun 16;15:1591905. doi: 10.3389/fonc.2025.1591905. PMID: 40589634; PMCID: PMC1220679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